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45
词典
17
分类词汇
428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新艺术
涯词
犹太教
杨荷
奄被
痄腮
嶂疠
百家姓
花鼓戏
花部
汉剧
二禬子
二人台
谷板
高甲戏
《国语辞典》:
新艺术(新艺术)
拼音:
xīn yì shù
西元一八九○到一九一○年间,流行于全欧洲的装饰艺术风格。图案多由仿自植物卷须及昆虫羽翼的波纹构成,使造形呈现流动感。多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珠宝与玻璃器皿设计等。
分类:
流行
欧洲
装饰
艺术
风格
公元
《国语辞典》:
涯词(涯词)
拼音:
yá cí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其文词典雅,内容与说话相似。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唱涯词》:「唱涯词,只引子弟;听淘真,尽是村人。」也作「崖词」。
分类:
流行
说唱
艺术
文词
词典
典雅
《國語辭典》:
犹太教(猶太教)
拼音:
yóu tài jiào
犹太人信仰的宗教。经典是由律法书、先知书、圣录组合的圣经(即基督教所谓的「旧约」)和原为口传的塔木德。基本教义是以雅赫维(即基督教所称的耶和华)为唯一真神,深信犹太人为神的唯一选民,认为教义、教规系由雅赫维透过摩西传授来的。也称为「以色列教」。
分類:
犹太教
犹太
人中
中间
流行
宗教
《漢語大詞典》:
一赐乐业教(一賜樂業教)
古代入居 中国 的 犹太 人对其 犹太教 的专称。“一赐乐业”是 希伯来 文,即“以色列”的古音译。其教传入 中国 的年代,一说在 五代 后汉 (947-950年);一说在 金世宗 大定 三年(1163年),并在 开封府 建 犹太 寺。 明 弘治 二年
《重建清真寺记》
:“夫 一赐乐业 立教祖师 阿无罗汉 ,迺 盘古 阿躭 十九代孙也。” 明 正德 七年
《尊崇道经寺记》
:“至於 一赐乐业教 ,始祖 阿躭 ,本出 天竺西域 。”参阅 陈垣
《开封一赐乐业教考》
、 潘光旦
《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
。
分類:
中国
犹太
犹太教
《漢語大詞典》:
杨荷(楊荷)
古代 楚 地流行的歌曲名。
分類:
地流
流行
歌曲
《漢語大詞典》:
奄被
谓普遍流行。 康有为
《请禁妇女裹足折》
:“臣尝考裹足恶俗,未知所自。
《
史记
》
‘利屣’,不过尖头; 唐 人诗歌,尚未咏及; 宋 世奄被,遂至方今。”
分類:
普遍
流行
《國語辭典》:
痄腮
拼音:
zhà sāi
病名。腮部发炎肿胀的病。也称为「耳下腺炎」。
分類:
旧称
流行
腮腺炎
《漢語大詞典》:
嶂疠(嶂癘)
即瘴疠,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藐尔诸孤,朝不谋夕,流离大海之南,寄命嶂癘之地。”
分類:
瘴疠
南方
湿热
热地
地区
流行
恶性
疟疾
传染病
《國語辭典》:
百家姓
拼音:
bǎi jiā xìng
书名。旧时童蒙课读之书,不著作者姓名。用姓氏编成韵文,每句四字,以便诵读,始赵而终司空。收单姓四百零八,复姓三十。见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
分類:
时流
流行
课本
《國語辭典》:
花鼓戏(花鼓戲)
拼音:
huā gǔ xì
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民间杂艺。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通常为男女二人,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由于流行地区及表演形式的差别,有各种花鼓。也称为「花鼓」。
分類:
流行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地方戏
《國語辭典》:
花部
拼音:
huā bù
戏曲种类的泛称。清朝乾隆时对当时各种地方戏曲的总称。以多种乐器合奏,纷杂嚣乱。剧词和音乐,通俗易解,受当时群众的喜爱。包括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高腔、二簧调等。也称为「乱弹」。
分類:
乾隆
流行
昆曲
地方戏曲
剧种
《國語辭典》:
汉剧(漢劇)
拼音:
hàn jù
一种流行于湖北、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戏曲名称。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原以秦腔演变来的西皮,及安徽传来的二黄为主要唱腔,并和徽剧相互影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支,对湘、川、赣等戏剧的发展都有影响。尤其清嘉庆、道光年间,传入北京,逐渐演变成京剧。伴奏乐器有胡琴、二弦、鼓板等。也称为「汉调」。
分類:
湖北
要剧
剧种
流行
《漢語大詞典》:
二禬子
亦作“ 二会子 ”。 宗教名。旧时流行于 淮南 地区。 宋
陆游
《条对状》
:“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誑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淮南 谓之二禬子,两 浙 谓之牟尼教, 江东 谓之四果。”
《宣和遗事》
前集:“天子见了道:‘这和尚必是南方二会子左道术,使此妖法諕朕。’”
分類:
宗教
教名
时流
流行
淮南
地区
《國語辭典》:
二人台(二人臺)
拼音:
èr rén tái
一种戏曲曲艺。流行于内蒙中部和西部。用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伴奏,由二人歌舞对唱表演。
分類:
流行
曲艺
内蒙古自治区
新兴
剧种
山西
北部
舞蹈
《漢語大詞典》:
谷板(穀板)
宋 代七夕时民间流行的一种应时陈设。 宋
孟元老
《
东京梦华录·七夕
》
:“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穀板。”
分類:
七夕
夕时
民间
流行
应时
陈设
《國語辭典》:
高甲戏(高甲戲)
拼音:
gāo jiǎ xì
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剧种。相传源于清初闽南的宋江戏,演员常穿大甲,在广场高台上跳桌子,故得名。后吸收平剧剧目及表演形式,其角色分生、旦、丑、北(净)、杂五类。唱工方面伴奏以南管为主。也称为「戈甲戏」、「九角戏」。
分類:
流行
福建
泉州
厦门
漳州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