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流窜(流竄)  拼音:liú cuàn
1.流亡逃窜。如:「一听到政府军打来了,这些乌合之众马上四处流窜。」《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武三思擅权,法善时常察听妖祥,保护中宗,相王及玄宗,大为三思所忌,流窜南海。」
2.因犯罪而放逐到偏远地方。《北史。卷九五。蛮列传》:「诞时年数岁,流窜大阳蛮中,遂习其俗。」《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见流窜者,更不复叙。」
《漢語大詞典》:流突
犹流窜。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嗣闻胡氛流突行京,不审六飞所驻何地。”明史·陈奇瑜传:“羣盗尽萃於 山西 ,流突 河北 、 畿南 。”
分類:流窜
《國語辭典》:逃窜(逃竄)  拼音:táo cuàn
奔逃流窜,避往他处。《三国演义》第一○回:「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曾在江西做官,降过宁王,所以逃窜在外。」
《漢語大詞典》:羁臣(羈臣)
亦作“羇臣”。 羁旅流窜之臣。《左传·昭公七年》:“君之羈臣,苟得容以逃死,何位之敢择?” 唐 大易 《湘夫人祠》诗:“妙鼓形云瑟,羈臣不可闻。” 宋 黄庭坚 《听宋宗儒摘阮歌》:“ 楚 国羇臣放十年, 汉 宫佳人嫁千里。” 明 高启 《哭周记室》诗:“万里一羈臣,悲歌 楚 水深。”
分類:羁旅流窜
《國語辭典》:流注  拼音:liú zhù
1.流通贯注。如:「长江流注东海。」
2.中医上指原发性脓肿沿著组织间隙、血管、淋巴管等导引到别处,形成新脓肿的症状。如瘀血流注、流注脓疡、淋巴管炎。
《漢語大詞典》:流贼(流賊)
四处流窜的盗贼。旧时多用于对 明 末 李自成 、 张献忠 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当流贼内乱之时,而胡虏不侵,犹能支也。”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闻流贼陷京都, 崇禎 惨亡,不胜髮指。”参见“ 流寇 ”。
《國語辭典》:流寇  拼音:liú kòu
四处转徙流窜的盗贼。《明史。卷三○九。流贼传。序》:「惟武宗之世,流寇蔓延,几危宗社,而卒以扫除。」也称为「流贼」。
《漢語大詞典》:流劫
到处流窜行劫。 明 唐顺之 《休宁陈氏墓庐记》:“ 正德 癸酉间, 峝源 姚 贼羣起,流劫 徽郡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霸州贼:“ 正德 五年九月, 霸州 刘六 、 刘七 、 齐彦名 ,原係谋逆太监 刘瑾 门下, 瑾 败,遂纠贼众流劫地方。”明史·王瑾传:“亡命者輒入诸 瑶 中,吏不得问,众至万餘人,流劫 高要 、 阳江 诸县。”
《漢語大詞典》:猪突(豬突)
喻横冲直撞,流窜侵扰。 清 黄遵宪 《三哀诗·哀吴秀清明府》:“纷纷彼狼心,跃跃欲猪突。”参见“ 豕突 ”。
《國語辭典》:豕突  拼音:shǐ tú
野猪喜欢到处乱跑,用嘴拱东西。因用以比喻贼寇到处侵犯。《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今果已攻河东,恐遂转更豕突上京。」
分類:野猪奔突
《漢語大詞典》:逋孽
指流窜的寇孽。北史·达奚武若干惠等传论:“于时外虞孔炽,内难方殷,羽檄交驰,戎轩屡驾,终能荡清逋孽,克固鸿基。” 唐 元稹 《诸使收淄青叙录将士等授官爵勋》:“某等能执干戈,讨定逋孽,功懋懋赏,厥惟旧哉!”
分類:流窜
《漢語大詞典》:鬼疰
迷信者称流注,即流窜无定随处可生的多发性深部脓疡。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榧实:“﹝主治﹞常食,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恶毒。”
《國語辭典》:不法之徒  拼音:bù fǎ zhī tú
违反法令的人。如:「对于这些不法之徒,法律会给予适当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