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徙放
流放。宋书·后废帝纪:“ 元徽 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改元,大赦天下……自元年以前貽罪徙放者,悉听还本。”
分類:流放
《漢語大詞典》:流蔡
流放。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其民康回虐饕,墨贼无蓺。有圣王作,儻攘斥之乎?攘斥而不殫,流蔡无土,视之若 日本 之视 虾夷 ,则可也。”
分類:流放
《漢語大詞典》:放徙
流放。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帝崩, 王莽 擅朝,诛贵戚 丅 傅 ,大臣 董贤 等皆放徙远方。”
分類:流放
《國語辭典》:风月(風月)  拼音:fēng yuè
1.清风明月。指眼前的閒适景色。《南史。卷六○。列传。徐勉》:「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金。刘著鹧鸪天。云照山城〉词:「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2.男女欢爱的情事。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元来你全无那风流情思,也枉耽著一个风月的这名儿。」《红楼梦》第一回:「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污秽臭,荼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
3.风流放荡。宋。刘克庄 哭孙秀蕃诗:「每岁莺花要主盟,一生风月最关情。」《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
4.风情、姿色。《后水浒传》第一九回:「及寻访了去看,不是说他态度不好,便是嫌他少些风月。」
5.即风月场所,指勾栏、妓院等风化场所。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金瓶梅》第一三回:「积年风月中走,甚么事儿不知道。」
《國語辭典》:风骚(風騷)  拼音:fēng sāo
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宋书。卷六七。列传。谢灵运》:「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后用「风骚」泛指诗文之事。唐。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
2.借指文采、才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閒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誇才调。」
3.当代的潮流。如:「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国际影坛上独领风骚,大放异彩。」清。赵翼 论诗诗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风流放荡。《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八出:「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亦指风流放荡之人。清。李渔《怜香伴》第二六出:「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5.本指女子俏丽,今多指轻佻的样子。《说唐全传》第一三回:「那些风骚妇女明知有此光景,在家坐不过,又喜欢出来布施,也趁此机会识两个青年标致后生,算为一乐。」清。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朝考避翠浪字》:「某年新进士朝考,题为『麦天晨气润』,一进士诗中用『翠浪』二字,阅卷者大骇,谓翠字已不可用,况更加以浪字。倘进呈,必大触圣怒。盖京中俗谚,以浪为妇女风骚之代名词也。」
《國語辭典》:自流  拼音:zì liú
自行流动。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國語辭典》:长流(長流)  拼音:cháng liú
绵延的河川。《文选。张衡。归田赋》:「仰飞纤缴,俯钓长流。」《文选。卢谌。赠崔温诗》:「平陆引长流,岗峦挺茂树。」
《國語辭典》:投荒  拼音:tóu huāng
流放到荒远的地方。唐。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诗:「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二出:「今日里欲图存谁是主?欲投荒将安处?」
《漢語大詞典》:南迁(南遷)
(1).迁都南方。魏书·灵徵志下:“ 魏氏 世居幽朔,至 献帝 世,有神人言应南迁。”宋书·武帝纪论:“ 晋 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明史·英宗前纪:“甲子,京师闻败,羣臣聚哭於朝,侍讲 徐珵 请南迁,兵部侍郎 于谦 不可。”
(2).被贬谪、流放到南方。 唐 李白 《江上赠窦长史》诗:“万里南迁 夜郎国 ,三年归及 长风沙 。” 宋 徐铉 《和州酬江中丞见寄》诗:“ 贾 傅南迁久,江关道路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吾得罪必南迁,安得在畿乎?”
《國語辭典》:流人  拼音:liú rén
1.流亡在外地的人。《后汉书。卷三六。郑范陈贾张列传。贾逵》:「以德教化,百姓称之,流人归者八、九千户。」汉。桓宽《盐铁论。执务》:「赋敛省而农不失时,则百姓足而流人归其田里。」
2.被流放的人。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况北州之贱土,为炎土之流人。」唐。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3.借指浪子。《直语补證。瞎打把势》:「俗以无所凭藉而妄自炫赫者,谓以瞎打把势。按:把势本辽以东打鹰者名目,兼衙门行杖,率以流人子弟及奴仆为之。见《林佶辽金备考》。」《金瓶梅》第六八回:「银姐,见了那个流人儿,好歹休要说。」
《國語辭典》:迁徙(遷徙)  拼音:qiān xǐ
1.搬移、迁移。《礼记。月令》:「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欬,民乃迁徙。」《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如果可以一劳永逸,何不另酬一笔款项,把百姓迁徙出去呢?」
2.更改、改变。《国语。齐语》:「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國語辭典》:出口  拼音:chū kǒu
1.将本国货物运到外国。也称为「输出」。
2.赴张家口以北等边塞之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一出口连个住处没有,一天二百里,好容易盼到站了,得住那个恶臭的蒙古包。」
3.清代遣戍犯人至关外,称为「出口」。《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将来他三人的罪名,重则杀头,轻则出口。」
4.出言。《红楼梦》第五六回:「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因为这事自己不便出口,只好托师爷把首县请来,同他商量。」
5.外出的门。相对于入口而言。如:「下车后我会在火车站出口等你。」
6.船只驶出港口。《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次日出口,风平浪静,两人凭栏看看海中景致。」
《漢語大詞典》:流远(流遠)
(1).传播到远方。 晋 陶潜 《闲情赋》:“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
(2).流放到边远地区。《元典章·户部六·钞法》:“买使伪钞者,初犯杖一百七下,再犯断罪加徒一年,三犯依上科断流远。”
《國語辭典》:迁谪(遷謫)  拼音:qiān zhé
因罪而被贬官于远地、他乡。唐。苏颋晓发兴州入陈平路〉诗:「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唐。姚合 寄主客刘郎中诗:「汉朝共许贾生贤,迁谪还应是宿缘。」
《漢語大詞典》:弃人(棄人)
(1).被遗弃的人;废人。老子:“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君亦使君之贵优,将君之爱鹤,以为君战矣。我儕弃人也,安能守战?”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彼世之瞽者、刖者、宫者,莫不以为弃人也。” 清 尤侗 《南陈北李》诗:“ 南京 有一 陈 ,太学无弃人; 北京 有一 李 ,太学多端士。”
(2).指因罪被流放的人。管子·问:“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 尹知章 注:“弃人,谓有过不齿,投之四裔者也。”
(3).遗弃人才。左传·昭公元年:“ 莒展 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乎?”
(4).失去人心。国语·晋语一:“今不据其安,不可谓能谋;行之以齿牙,不可谓得人……弃人失谋,天亦不赞。” 韦昭 注:“行之以齿牙为弃人,不据其安为失谋。少族多敌,故天不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