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谢刚克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谢刚克(1884年2月10日—?年),字维洲(继洲?),四川省华阳县人,日本经纬学堂、长崎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商科进士。
郑登瀛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竹堑(今新竹)人。为进士郑用锡曾孙。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郑氏重性情,诗歌以抒情见长,张纯甫评云:「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生平作品有《郑十洲先生遗稿》,由其女婿罗启源在民国五十六年(1967)排印出版,收录诗作一百一十首,多伤感与游兴之作,1992年由龙文出版社影印重刊。此外,尚有未出版诗稿《沧海遗音》、《扶桑寄生草》、《鸡肋杂录》、《北郭园小草》〖参考《新竹市志。人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1997年12月,页131〗。以下诗作据《沧海遗音》手稿本、《扶桑寄生草》手稿本〖编者按:由于《鸡肋杂录》与《北郭园小草》以行草书写,且多处涂改,极不易辨识,在此暂不收录。〗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竹堑(今新竹)人。为进士郑用锡曾孙。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全台诗
郑十洲(1873~1932),名登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竹溪诗隐。新竹进士郑用锡曾孙。工诗善书,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人称「高门三杰」。早岁创办酒厂,获利颇丰,嗣因日人实行专卖,强被收购,自此遂寄情吟咏书法,不治生产。  郑氏生前诗稿因恐贾祸于子孙,自行将具有民族意识之篇什焚燬,《郑十洲先生遗稿》乃收录倖存诗作一百一十首及遗墨,先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八月,由郑氏女婿罗启源在台北排印出版,何汉津整理并序:「瓣香随园,先生虽主重性灵,专写性情,所为诗缠绵悱恻,百读不厌,然其愤时感奋之作,则慷慨激昂,可以廉顽立懦。」张纯甫亦评:「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民国八十一年(1992)六月,台北龙文出版社再据此书重印问世。(杨永智撰)
蔡汝修 朝代:清末近现代初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柳洲,苗栗苑里人,「竹社」社员,蔡振丰之子。编有《台海击钵吟集》。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赖子清(1894~1988),字鹤洲。嘉义市人。博学强记,八岁习诗文。日治时期文官考试及格,担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及编辑。战后历任台北市中学国文教员、台湾省编译馆干事、台湾医学会编辑主任、《台湾科学》杂志编辑、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协纂、嘉义县政府文献委员会顾问、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顾问。编有《台湾诗醇》、《台湾诗海》、《中华诗典》、《古今诗粹》、《台湾诗珠》、《台湾咏物诗》、《台湾写景诗》、《古今台湾诗文社》、《嘉义县志》、《彰化县文化志》。著有《鹤州诗话》〖参考江宝钗《嘉义地区古典文学发展史》,嘉义市立文化中心,1998。〗。(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庞俊(1896-1964) 初字少洲,因慕姜夔,更字石帚。成都人。博通经史。弱冠即受知赵熙、林山腴等川中名家。历任成都高等师范、成都师范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光华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弟子白敦仁集其诗词文为《养晴室遗集》。
孔从洲 朝代:现当代

人物简介

百度百科
孔从洲(1906.10.2—1991.06.07),男,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毛泽东亲家,陕西省西安市灞桥镇上桥梓口村人。在军旅生涯中,历任靖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副军长,西北民主联军军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参与了西安事变,举行了巩县起义,参加了解放陕县、灵宝、卢氏、陕南等战斗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等职,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991年6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王蛰堪,名景泉,字季洲,号蛰堪,1949年生,河北霸州籍天津人。早年从寇梦碧先生习诗古文辞,词宗南宋。
半梦庐词·序
《序》  作者:熊盛元 吾友王君蛰堪,受业于津沽寇翁梦碧之门。服膺常州词派之说,深得梦窗碧山之神。其词要眇低徊,中含幽约怨悱之情。盖其倚声之际,必尽搜吴、王及清季四家同调之词,涵泳其中,揣其体气,味其声情,从不骋才使气,率尔操觚。故一词之成,动辄经旬,“其至者,莫不恻隐盱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张皋文《词选叙》)。 蛰堪之词,颇得老辈激赏,廿年前即名满天下,吟坛作手,谈及倚声,无人不知津沽半梦,可谓“天下谁人不识君”矣。比年以来,老辈纷殂,能赏其辞藻之凄艳者,固不乏人,而能探其词心之幽窈者,恐已寥寥。尝有人告我曰:“蛰词美则美矣,无奈不明其旨何!”更有人以为,蛰词一味拟古,了无时代气息。殊不知“夫词者,君子为己之学”(况周颐《蕙风词话》),重在一己之性情襟抱,而“性情与襟抱,非外铄我,我固有之”,所谓“委心任远,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出处同前)是也。蛰堪本性情中人,率直纯真,洒脱豪爽,乐则大笑,悲则恸哭,年虽花甲,心尚孩童。然其并未忘世,每将万不得已之情,倾注毫端,辞藻密丽,兴慨无端,身世之悲,家国之恨,若隐若现,似有还无,此即常州词派所谓“寄托”也。惟蛰堪虽主“寄托”,而又不过于粘滞,一如周止庵所言:“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而伸之,触类多通。驱心若游丝之罥飞英,含毫如郢斤之斫蝇翼。以无厚入有间。既习已,意感偶生,假类毕达,阅载千百,謦欬弗违,斯入矣。赋情独深,逐境必寤,酝酿日久,冥发妄中,虽铺叙平淡,摹缋浅近,而万感横集,五中无主,读其篇者,临渊窥鱼,意为鲂鲤,中宵惊电,罔识东西。赤子随母笑啼,乡人缘剧喜怒,抑可谓能出矣”(《宋四家词选叙论》),故其词独具鲜明之个性,而字里行间,亦折射时代色彩,倘能由此寻绎其词旨,则虽不中亦不远矣。试举其《清平乐》词为例:“莫嗟春去,春似无情树。总有柔条千万缕,肯系春光留住。 春归不耐鹃啼,伤心独向东篱。不是新怜霜菊,是他诗酒相宜。”词中四用“春”字,似为传统惜春题材,应“无寄托”;而观“鹃啼”二字,则非仅写实,更有灵均“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及唐人“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之家国之悲,其“有寄托”,已不言而喻矣。至于从柳下忽到篱东,由春柳转写秋菊,本觉翁打破时空、腾挪跳脱惯技,然其用意则不惟自比渊明之归隐,亦含梦窗“东风临夜冷于秋”之深慨。妙在“诗酒相宜”四字,看似恬然,实则凄凉透骨。《半梦庐词》中,此类佳制俯拾皆是,无须我呶呶不休也。 吾与蛰堪鱼雁订交,已廿一载矣。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余访半梦于津门,见壁上悬其手书况蕙风《浣溪沙 听歌有感》词:“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着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当时但觉辞句警人,蕴不尽之意于言外。至于言外何意,则未曾深入体悟。而今蛰堪与我,均临老境,诵“花若再开”之句,不觉万感萦心,怆然涕下。想蛰堪手书此词之时,必已解悟,其先我而觉,几二十年,姑且不论;而其词曾受夔笙影响,则可断言。蛰堪师从梦碧词丈,而寇老虽标举梦窗、碧山,却每于词中济以稼轩之气;蛰堪以“半梦”名斋,似谓仅得觉翁一半,实亦隐含别开蹊径之意。今蛰门弟子,遍及海内,整体词风虽相近似,而亦各具自家面目,殆可谓“薪已再传非旧火”乎?质诸蛰兄,不知以为何如? 二00九年八月三日,岁次己丑,洪州熊盛元挥汗草于炎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