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洪武  拼音:hóng wǔ
明朝太祖的年号(西元1368~1398)。
《国语辞典》:洪武正韵(洪武正韵)  拼音:hóng wǔ zhèng yùn
书名。明洪武中乐韶凤、宋濂、王僎等奉敕撰,十六卷,宋濂为之序。大旨斥沈约为吴音,一以中原之韵更正其失,并平上去三声,各为二十二部,入声为十部,于是古来相传之二百零六部,并为七十有六。韵书自此而一大变,惟此书当时未能通行,后世亦无宗其说者。简称为「正韵」。
《国语辞典》:朱洪武  拼音:zhū hóng wǔ
明朝的开国君主。参见「朱元璋」条。
《國語辭典》:东阁(東閣)  拼音:dōng gé
1.东向的小门。《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后用以指宰相招贤的地方。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国。」
2.明、清时大学士所冠殿阁衔之一,称为「东阁大学士」。
3.地名。在今四川省简阳县东。
《漢語大詞典》:东閤(東閤)
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漢語大詞典》:南园(南園)
(1).园名。在 广东 广州市 南。 明 洪武 初, 赵介 、 孙蕡 等五人在此结社,号 南园 五子。 嘉靖 时,又有 欧大任 梁有誉 等五人,于此结社,号 南园 后五子。参见“ 南园十先生 ”。
(2).泛指园圃。 晋 张协 《杂诗》之八:“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 唐 柳宗元 《冉溪》诗:“却学 寿张 樊敬侯 ,种漆南园待成器。”
《漢語大詞典》:南园十先生(南園十先生)
南园 即 抗风轩 ,在 广州 城东南 大忠祠 侧。 明 初, 孙蕡 、 王佐 、 黄哲 、 李德 、 赵介 结社唱酬于此,称 南园 五子。写诗力去 宋 元 风习,以上追三 唐 为旨归, 嘉靖 年间, 欧大任 、 梁有誉 、 黎民表 、 吴旦 、 李时行 又聚会 抗风轩 ,复振 南园 之风,称南园后五子。 清 光绪 年间, 张之洞 任 两广 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 南园十先生 ,并建 南园十先生祠 。 明 葛徵奇 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 清 陈文藻 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國語辭典》:南京  拼音:nán jīng
1.地名。位在江苏省西南部。东有钟山,西、北临长江,依山面水,中间为秦淮河和长江的冲积平原,形势险要。战国时称为「金陵」,三国时吴国于此建都,改称为「建业」。后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南京为首都,改称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称为「应天府」。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为「南京」名称的由来。
2.城市名。参见「南京市」条。
《漢語大詞典》:三卫(三衛)
(1). 唐 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新唐书·李密传:“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2). 宋 代亦称三衙为“三卫”。宋史·职官志六:“博士掌教道,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 宋 欧阳修 《鵯鵊词》:“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参见“ 三衙 ”。
(3). 明 洪武 二十二年(1389年)设 朵颜 、 泰宁 、 福余 三卫于 兀良哈 部落,通称 兀良哈 三卫,简称三卫。后又置 建州 、 海西 、 野人 三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惟 朝鲜 、 琉球 、 安南 及 朵颜 、三卫等受朝廷册封,贡赋惟谨,比於藩臣。”
《國語辭典》:三衙  拼音:sān yá
1.宋时殿前司、侍卫马军、步军的合称。《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
2.三回。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忧愁杀,一日三衙,几度添白发。」
《漢語大詞典》:士籍
(1). 魏 晋 南北朝 时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2).各地科考应试士人的名籍簿。参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续文献通考·选举一
(3). 明 洪武 二十一年命进士立石题名于太学,以记载进士名籍,称士籍。 唐 代称进士登科记, 宋 代称进士小录。参阅续文献通考·选举二
《漢語大詞典》:来昆(來昆)
后代子孙。 唐 李审几 《奉仙观老君碑》:“ 少卿 远裔, 元礼 来昆。”诚意伯文集卷一附 明 洪武 元年礼部拟《刘基祖父永嘉郡公诰》:“松揪有耀,益厚来昆。”
《漢語大詞典》:大诰(大誥)
(1).尚书篇名。书·大诰序:“ 武王 崩,三监及 淮 夷叛, 周公 相 成王 ,将黜 殷 ,作《大誥》。” 孔 传:“陈大道以誥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周书·苏绰传:“自 有晋 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 太祖 欲革其弊,因 魏帝 祭庙,羣臣毕至,乃命 绰 为大誥,奏行之。”
(2). 明 洪武 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
《國語辭典》:卧碑(臥碑)  拼音:wò bēi
明清时代,在各处孔子庙的明伦堂上立一碑,上刻约束学生不可随意进出公门及谈论国事等的条文,称为「卧碑」。
《國語辭典》:四拜  拼音:sì bài
1.加重的拜礼。《战国策。秦策一》:「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水浒传》第二三回:「哥哥不弃武二时,就此受武二四拜,拜为义兄。」
2.四度被任命。《新唐书。卷二二三。奸臣传下。崔胤传》:「四拜宰相,世谓『崔四入』。」
《漢語大詞典》:原年
明太祖 克 元 ,建立 明 王朝, 洪武 中,因避讳,“元”字多改为“原”。“元年”改称“原年”。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 明太祖 既登极,避胜朝国号,遂以元年为原年,民间相传如此,而史书不载。”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原年:“按日知録云:‘本官曰元官, 洪武 中,臣下有称元任官者,嫌於 元 朝之官,改原字。’然则元年之称原年,亦其宜矣。”
《國語辭典》:钤记(鈐記)  拼音:qián jì
清制佐治副官所用的一种印信,明代称为条记,现今政府各机关的印章有的仍用钤记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大统历(大統曆)
历法名。 明 初 刘基 进《大统历》。 洪武 十七年设观象台于 南京 鸡鸣山 ,令博士 元统 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 元 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 明 朝一直沿用《大统历》。见明史·历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