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浣衣  拼音:huǎn yī
洗衣。《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也作「浣衣」。
分類:洗衣衣服
《國語辭典》:捣衣(搗衣)  拼音:dǎo yī
1.用杵捶打生丝以去蜡,使生丝柔白而富有弹性,而能裁成衣物。也作「捣练」、「捣衣」。
2.以杵捶击衣物使乾净。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老残游记》第三回:「走著看著,见河岸南面有几个大长方池子,许多妇女坐在池边石上捣衣。」也作「捣衣」。
3.乐曲名。琴曲。相传为唐代潘庭坚所作。古代秋凉时,家家妇女为亲人赶冬衣而捣衣,故乐曲以表现妇女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感为主。也称为〈捣衣曲〉、〈秋杵弄〉、〈秋水弄〉、〈秋院捣衣〉。
《國語辭典》:捣衣(擣衣)  拼音:dǎo yī
1.用杵捶打生丝以去蜡,使生丝柔白而富有弹性,而能织成衣物。也作「捣衣」。
2.捶击衣物使乾净。《乐府诗集。卷四五。清商曲辞二。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也作「捣衣」。
《國語辭典》:漂母  拼音:piǎo mǔ
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晋。陶渊明〈乞食〉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漢語大詞典》:投金
春秋 时 伍员 由 楚 逃 吴 途中,于 濑水 旁向洗衣女乞食。食毕,嘱女掩其壶浆,以免暴露行踪。女以见疑于 员 ,俟其去,即投水自杀,以示贞信。后 伍员 重过 濑水 ,叹息不已,以无由报答,乃投百金于水而去。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以“投金”为报恩之典。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惜其投金有泉,而刻石无主,哀哉!”
《漢語大詞典》:捣衣石(擣衣石)
(1).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唐 王建 《捣衣曲》:“月明庭中擣衣石,掩帷下堂来擣帛。”
(2). 陕西省 勉县 旧 褒城县 境有 女郎山 ,山下有大石,相传为 东汉 张鲁 女捣衣所用之石。又 荆州 秭归县 境古有 屈原 宅,亦有捣衣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褒城县 女郎山 ﹞下有 女郎庙 及擣衣石,言 张鲁 女也。”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荆州记》:“ 秭归县 有 屈原 宅, 女嬃 庙,擣衣石犹存。”
《漢語大詞典》:濯浣
洗涤;洗衣物。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媪常濯浣于江边。”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引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岂宜以濯浣之贱,稽採兰之美乎?”
《漢語大詞典》:湔裳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
《国语辞典》:漏盆  拼音:lòu pén
一种从底部到边缘均有洞排列,供洗菜、洗衣服使用的盆子。
《漢語大詞典》:浣衣局
明 代犯罪女子服役洗衣处。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佞倖·主上外嬖:“﹝ 段鋹 ﹞以 满堂 为后。后败俘入京,同党俱伏诛,惟 满堂 以中旨贷命,入浣衣局。”明史·徐珪传:“乃杖 满仓儿 ,送浣衣局。”
《国语辞典》:洗烫(洗烫)  拼音:xǐ tàng
1.清洗衣物并加以整烫。如:「那件大衣送洗衣店洗烫去了!」
2.洗头和烫发。如:「庆祝开幕两周年,那家美容院正举办洗烫八折的优待活动。」
《漢語大詞典》:洗浆(洗漿)
亦作“ 洗糨 ”。 指洗衣服与浆衣服。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这一宗是个开洗糨铺的,把人的好衣服或是洗白,或是 高丽 復生縑丝,他着那铁熨斗都熨破了。”《说岳全传》第四六回:“他夫妻两个……饮食全无措办,只靠 王氏 与这些小番们缝补缝补,洗浆洗浆,觅些来糊口。” 沙汀 《兽道》:“ 魏老婆子 拖着湿漉漉的两手站立起来。她已经看见她们,吃了一惊,立刻停止了洗浆衣服。”
分類:洗衣衣服
《国语辞典》:砧杆  拼音:zhēn gān
旧时洗衣,用来捣衣的棒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郑生索性把酒壶在广明头上似砧杆搥衣一般,连打数十下。」
《国语辞典》:洗衣板  拼音:xǐ yī bǎn
1.洗衣服用的板子。多呈长方形,表面有平行或弧形刻纹。
2.戏谑女人胸部扁平。多含贬义。
《国语辞典》:钱板儿(钱板儿)  拼音:qián bǎn ér
1.放置铜钱的木板,上面刻有大小不同行排列的楞槽,可以将大小不同的辅币分类。
2.搓洗衣服的用具,形状像放置铜钱的木板,但所刻的楞,比较窄密。也称为「搓板儿」。
《漢語大詞典》:棒棰
(1).捶打用的木棒。多在洗衣时用以捶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説声未了,早跑出四五个鸦头,手里都拿着门閂棒棰,打将出来。”
(2).方言。指人参。《东北人民抗日歌谣·早把鬼子打回东洋去》:“小妹妹,小妹妹,咱俩上山挖棒棰……咱们的棒棰多么好,吃了浑身长力气。” 大群 《小矿工》:“我听说他在二十岁那年,一怒把蒙奸住的蒙古包,给纵火烧掉了,跑到山里挖‘棒棰’,后来就参加了抗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