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侧帽(側帽)  拼音:cè mào
斜戴著帽。《周书。卷一六。独孤信传》:「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宋。陆游 早行诗:「凭鞭寻断梦,侧帽受微凉。」
《漢語大詞典》:岸巾
谓掀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中宗 愈怒,不及整衣履,岸巾出侧门。” 宋 杨万里 《和章汉直》:“岸巾过我灯前语,赠句清於月底梅。” 明 宋濂 《南涧子包公碣》:“性嗜酒,虽百觴不乱。当酣适之际,岸巾独坐,高歌八韵律赋。”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季沧苇宅夜看歌姬演剧》词:“重逢难必,岸巾且吸船玉。”
《國語辭典》:率然  拼音:shuài rán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亦比喻前后相呼应。《晋书。卷七三。庾和传》:「若穷寇虑逼,送死一决,东西互出,首尾俱进,则廪粮有抄截之患,远略乏率然之势。」
2.轻率匆促的样子。《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明。唐顺之〈赠李司训迁官临安序〉:「今则不然,不量其人之能与不能也,率然授之为师。」
《國語辭典》:飘逸(飄逸)  拼音:piāo yì
1.高飞轻快的样子。如:「微风徐徐,白云飘逸,这样的天气畅游山林,岂不快哉!」三国魏。王粲〈浮淮赋〉:「若鹰飘逸,递相竞轶。」
2.洒脱自然,超凡脱俗。《红楼梦》第二三回:「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人生得飘逸风流,确又是个男美,不是像个妇人。」
《漢語大詞典》:俶傥(俶儻)
亦作“ 俶倘 ”。
(1).卓异不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司马贞 索隐引广雅云:“俶儻,卓异也。”晋书·张载传:“若夫魁梧儁杰,卓躒俶儻之徒,直将伏死嶔岑之下,安能与步骤共争道里乎!” 宋 王安石 《读进士试卷》诗:“故令俶儻士,往往弃堙鬱。”
(2).豪爽洒脱。魏书·阳尼传:“性俶儻,不拘小节。”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幔亭仙》:“ 徐季 暨弱冠,有才华,俶倘好义,不能俛仰尘俗。”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张慧仙寄外诗记》:“先是,有 延陵生 者,襟怀俶儻,学究天人。” 钱基博 《吴禄贞传》:“顾 禄贞 颇俶儻不羈,而 良弼 则礼法自绳。”
《漢語大詞典》:惊龙(驚龍)
形容举止飘逸洒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王右军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亦形容笔势生动的书法。 宋 苏轼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诗:“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漢語大詞典》:礧砢
亦作“礌砢”。
(1).树木多节。亦喻人才卓越。晋书·庾敳传:“目 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二九:“﹝ 洋县 开明寺 ﹞中植古柏八株,根节礧砢。”
(2).众多委积貌。 唐 陆龟蒙 《太湖石》诗:“他山岂无石,厥状皆可荐。端然遇良工,坐使天质变。或裁基栋宇,礧砢成广殿。或剖出温瑜,精光具华瑱。”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礧砢包蠃蚌,淋漓錮铅锡。” 清 魏源 《太室南溪逍遥谷诗》序:“怪石礧砢万状,与水争奇,排奡之极,渐入澄泓。”
(3).形容心地光明,举止洒脱。 明 张居正 《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 楚 之有 江 、 汉 、 衡 、 巫 ,山磅礴而水渀湃,故其人多任率简谅,有礧砢倜儻之概,然其蔽也。” 明 张居正 《宝剑篇》:“丈夫礧砢贵如此,何能齷齪混泥滓!”
《漢語大詞典》:豪逸
(1).犹言奔放洒脱。 宋 梅尧臣 《别后寄永叔》诗:“ 孟 、 卢 、 张 、 贾 流,其言不相昵,或多穷苦语,或特事豪逸。” 金 王若虚 《自笑》诗:“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昔 陈思 生享华乐而文章豪逸。”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绍兴府志》称‘其性豪逸,丝竹满堂’,可见此人相当浪漫。”
(2).指才智杰出、豪放洒脱的人。 宋 晁补之 《满江红》词:“不见 兰亭 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
《國語辭典》:洒脱(灑脫)  拼音:sǎ tuo
1.态度自然大方,不受拘束的样子。《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我看逸云那人洒脱的很,不如明天竟请他来,一定做得到的。」《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咱们名士风流,正该洒脱些才是。」
2.摆脱。《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洪恭见小老婆执意不肯,又怕二程等久,只得发个狠,洒脱袖子,径奔出茶坊来。」
《漢語大詞典》:清洒(清灑)
(1).清除;涤荡;洒扫。 晋 孙绰 《谏移都洛阳疏》:“荡涤 河 渭 ,清洒旧京。”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芟夷羣暴,清洒区 夏 。” 明 李东阳 《予已邀鸣治既不果至用韵奉答》:“南楼清洒一尘无,恠底高人不待呼。”
(2).清逸洒脱;不俗不拘。《明诗纪事戊籤·吴岳》《海岳灵秀集》:“冢宰诗儁逸清洒,入盛 唐 蹊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词旨清洒, 柳 与寝处时最多。” 清 王韬 《择友说》:“其托业卑贱而神志清洒者则可交。”
《漢語大詞典》:潇散(瀟散)
洒脱,不俗。 明 徐渭 《书米南宫墨迹》:“閲 南宫 书多矣,瀟散爽逸,无过此帖。”
分類:洒脱不俗
《國語辭典》:洒如  拼音:xiǎn rú
肃敬的样子。《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
《國語辭典》:通疏  拼音:tōng shū
通情达理,性格爽朗。《董西厢》卷六:「姐姐为人是稔色,张生做事忒通疏。」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这厮外相儿通疏就里村,你今日结婚姻,咱就肯罢论。」
《國語辭典》:骏逸(駿逸)  拼音:jùn yì
形容马匹俊美秀逸。《南史。卷八○。贼臣列传。侯景》:「景所乘白马,每战将胜,辄踯躅嘶鸣,意气骏逸。」也用以比喻洒脱杰出。如:「此人骏逸出众,不会久居人下,假以时日,必将出人头地。」
《國語辭典》:秀逸  拼音:xiù yì
俊秀脱逸。《晋书。卷五四。陆机传》:「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