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青泾(青泾)
水经注:卢龙东越青泾,至凡城,二百许里。
《骈字类编》:泾灵(泾灵)
《唐书·吐蕃传》:朱泚之乱,吐蕃请助讨贼。诏右散骑常侍于颀持节慰抚,太常少卿沈房为安西北廷宣慰使以报之。浑瑊用论莽罗兵破泚将韩旻于武亭川。初与虏约,得长安,以泾、灵四州畀之。会大疫,虏辄引去。及泚平,责先约求地。天子薄其劳,第赐诏书,偿结赞、莽罗等帛万匹,于是虏以为怨。
《骈字类编》:泾濮(泾濮)
《拾遗录》:譬诸金玉,烟埃不能埋其坚贞;比之泾濮淄渭,不能混其澄澈。
《骈字类编》:泾漆(泾漆)
《史记·匈奴传》: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
《骈字类编》:泾岐(泾岐)
《唐书·裴守真传》: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泾、岐有隋世番户子孙数千家,司农卿赵履温奏籍为奴婢,充当赐口。子余曰:官户以恩,原为番户,且今又子孙,可抑为贱乎?履温倚宗楚客执辩于廷,子余执对不挠,遂屈其议。
《骈字类编》:泾渠(泾渠)
《元史·河渠志》:泾渠者,在秦时,韩使水工郑国说秦,凿泾水,自仲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于洛,三百余里以溉田,号郑渠。
《韵府拾遗 叶韵》:泾歙(泾歙)
《后汉书·郡国志》:丹阳郡泾、歙。
《骈字类编》:泾粟(泾粟)
《宋史·太祖纪》:乾德二年,灵武饥,转泾粟以酿。
《骈字类编》:泾台(泾台)
《明一统志》:泾台在平凉府保岩山之巅,可望百余里,云雾生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