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泾原(泾原)
唐书方镇表:大历三年,置泾原节度使,治泾州。五年,泾原节度使马璘诉地贫、军廪不给,遥领郑、颖二州。贞元六年,泾原节度领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永贞四年,泾原节度增领行渭州。乾宁元年,泾。原节度,赐号彰义军节。度,增领渭、武二州年。又段秀实传:拜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颖节度使,吐蕃不敢犯塞。 元史地理志:奉元路,唐初为雍州,后改关内道,又改京兆府,又以京城为西京,又曰中京,又改上都。宋分陜西、秦凤、熙河、泾原、环庆、鄜延为六路。金并陜西为四路。元中统三年,立陜西四川行省,治京兆。
《漢語大詞典》:泾水(涇水)
渭河 的支流,在 陕西省 中部。也称 泾河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五十五里,曰 涇谷之山 , 涇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渭 。”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渠》:“ 涇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 唐 杜甫 《北征》诗:“ 邠 郊入地底, 涇水 中荡潏。”《资治通鉴·秦始皇帝元年》:“ 韩 欲疲 秦 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为间於 秦 ,凿 涇水 自 仲山 为渠,并北山,东注 洛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诗泾见谓浊申笺义》:“七月啟 涇 口,引 涇水 灌地,则春、秋、冬皆清。”
《骈字类编》:泾州(泾州)
周书文帝纪:太祖谓诸将曰:高欢虽智不足,而诈有馀,今声言欲西,其意在入洛。吾欲令寇洛率马步万馀,自泾州东引,王罗率甲士一万,先据华州。欢若西来,王罗足得抗拒。如其入洛,寇洛即袭汾晋,吾便速驾,直赴京邑,使其进有内顾之忧,退有被蹑之势,一举大定,此为上策。 唐书地理志:泾州,保定郡,本安定郡,至德元载更名。元史地理志:泾州,唐改安定郡,后仍为泾州。宋改彰化军。旧领保定、长武、灵台、良原四县。金改保定县为泾州。元初以隶都元帅府,立总司,辖邠州。
《骈字类编》:泾阳(泾阳)
诗:猃狁匪茹,整居焦穫。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笺:言猃狁之来侵,非其所当度为也,乃自整齐而处周之焦穫,来侵至泾水之北。言其大恣也。战国策:范睢曰:臣居山东,闻齐之内有田单,不闻其有王。闻秦之有太后、穰侯、泾阳、华阳,不闻其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泾阳、华阳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 史记范睢传:穰侯、华阳君,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而泾阳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穰侯相三人者更将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汉书地理志:安定郡县泾阳。又匈奴传: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驱之而已。宋书自序传:吾闻泾阳梗棘,伊滑荐遁,鸟集弦绝,患深自古。 唐书地理志:京兆府,泾阳畿。元史河渠志:至大三年,陜西行台御史王承德言,阳泾洪口展修石渠,为万世之利。由是会集奉元路三原、泾阳、临潼、高陵诸县,洎泾阳、渭南、栎阳诸屯官及耆老议,如准所言,展修石渠八十五步,计四百二十五尺,深二丈,广一丈五尺。
《骈字类编》:泾上(泾上)
周语: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宋书王镇恶传:镇恶请率水军自河入渭,伪镇北将军姚疆屯兵泾上,镇恶遣毛德祖击破之,直至渭桥。
《分类字锦》:在泾(在泾)
诗: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笺:泾,水名也。
《骈字类编》:泾浊(泾浊)
诗笺见泾渭下。后汉书党锢传:赞渭以泾浊,玉以砾贞。注:言渭以泾浊乃显其清,玉居砾石,乃见其贞。
《骈字类编》:泾舟(泾舟)
诗:淠彼泾舟,烝徒楫之。传:淠,舟行貌。楫,棹也。笺:烝,众也。淠淠然泾水中之舟,顺流而行者,乃众徒船人以楫棹之故也。兴众臣之贤者,行君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