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5,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流注
郑注
注水
起居注
奔注
倾注
注易
注籍
注措
挹注
水注
注倚
注心
补注
四注
《國語辭典》:流注  拼音:liú zhù
1.流通贯注。如:「长江流注东海。」
2.中医上指原发性脓肿沿著组织间隙、血管、淋巴管等导引到别处,形成新脓肿的症状。如瘀血流注、流注脓疡、淋巴管炎。
《韵府拾遗 遇韵》:郑注(郑注)
隋书经籍志马融传小戴之学而郑康成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周官古经戴记三种唯郑注立于国学
《国语辞典》:注水  拼音:zhù shuǐ
将水灌入容器内。《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
《國語辭典》:起居注  拼音:qǐ jū zhù
中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以唐宋的记注最为详备,为修史的重要依据;元明以后,制度虽存,而记载渐趋简单,价值大不如前。如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东汉马皇后撰有〈明帝起居注〉等。
《漢語大詞典》:奔注
奔流灌注。 唐 李白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诗:“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 明 归有光 《水利论》:“自 湖州 诸溪从 天目山 西北 宣州 诸山谿水所奔注,而从 吴江 过 甫里 ,经 华亭 青龙江 以入海。” 郁达夫 《沉沦》:“他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往上奔注的样子。”
分類:奔流灌注
《國語辭典》:倾注(傾注)  拼音:qīng zhù
1.倾斜容器使液体流出。亦用以形容由高处往下流泻。《聊斋志异。卷七。郭秀才》:「又一人持壶倾注,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
2.将精神、力量集中于某一事物。《花月痕》第八回:「荷生觉得那绝色眼波,更倾注在自己身上。」
《漢語大詞典》:注易
注连。接连不断。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余又闻 上党 有 赵瞿 者,病癩歷年,众治之不愈。垂死,或云:‘不及活流弃之,后子孙转相注易。’”
分類:接连不断
《漢語大詞典》:注籍(註籍)
(1).记录之簿册。后汉书·杨赐传:“后帝徙 南宫 ,閲録故事,得 赐 所上 张角 奏及前侍讲注籍,乃感悟。” 李贤 注:“所注之籍録。”
(2).指登记入册。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东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诈病,遣外医巫,在所检占诸属名,并取病身。”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3).古代朝臣受弹劾,情节较重者,在家听候处理。同时在家门上贴“注籍”两字,以避免与人往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他没有看见首辅 薛国观 ,明白他是因为受了弹劾,‘注籍’在家。”
谓登录在册,在家听授官职。 明 许誉卿 《科臣被言咆哮等事疏》:“先是举行枚卜,臣病,註籍兼旬,始终不闻会推。”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明 时,羣僚被劾者,自衙归私宅,则下轿帘以障之,于门揭註籍二字,闭门以待命。”
《漢語大詞典》:注措
见“ 注错 ”。
《漢語大詞典》:注错(注錯)
亦作“ 注措 ”。 措置,安排处置。荀子·荣辱:“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 杨倞 注:“注错……与措置义同。”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一:“注错二字同义。广雅:‘措,鉒,置也。’措鉒即注错。是注、错同训为置。”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仁宗 皇帝,宽仁慈恕,虚心纳諫,慎注措,谨规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诸 吕 之际,诸公注措如用兵。”
《國語辭典》:挹注  拼音:yì zhù
1.将液体由一容器注入另一容器。《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
2.比喻取有馀以补不足。宋。陈傅良〈哭吕伯恭郎中舟行寄诸友〉诗:「挹注隘溟渤,扶携薄穹昊。」
《國語辭典》:挹彼注兹(挹彼注茲)  拼音:yì bǐ zhù zī
舀那个大容器中的水,灌入这个小容器中。语本《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后比喻取有馀以补不足。清。钱谦益〈太仆寺少卿陈绶授中宪大夫制〉:「士有试于一命,屯膏不施,而光大于其子,匪独积习名教,有开必先,挹彼注兹,天亦以著廉吏之报焉。」也作「挹彼注此」。
《國語辭典》:水注  拼音:shuǐ zhù
一种把水滴进砚台的文具。通常以玉、石、陶、瓷等制成。也称为「砚滴」。
《漢語大詞典》:注倚
犹倚重。 宋 苏轼 《谢吕龙图书》之三:“伏惟为朝廷自爱,上副注倚之心,下慰舆人之望。”宋史·吕晦传:“帝方注倚 安石 ,繾其章。 诲 求去,帝谓 曾公亮 曰:‘若出诲,恐 安石 不自安。’”
分類:倚重
《漢語大詞典》:注心
(1).集中心意,专心;关心。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表》:“至於注心皇极,结情紫闥,神明知之矣。”太平广记卷五八引 前蜀 杜光庭 《集仙录·魏夫人》:“闻子密纬真气,注心三清,勤苦至矣。” 宋 曾巩 《回运使郎中状》:“自簿书期会之纤悉,莫不注心。” 黄焯 《记先从父季刚先生师事余杭仪征两先生事》:“惟 章君 撰著多已刊行,而先从父批校之説文广韵尔雅合数十万言,迄未定稿……此则学术界所尝注心者也。”
(2).倾心。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饥飱者,於将获所欲,则悦情注心;饱满之后,释然疏之,或有厌恶。” 唐 王琚 《美女篇》:“何能见此不注心,惜无媒氏为传音。”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不敢望於众人,而独注心於大贤也。”
《漢語大詞典》:补注(補註)
亦作“ 补註 ”。
(1).古书注释体式之一。对原有注释加以补充或驳正。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而 刘昭 採其所捐,以为补注,言尽非要,事皆不急……多见其无识也。” 宋 朱熹 《〈楚辞集注〉序》:“及 隋 唐 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今亦漫不復存,无以考其説之得失。而独 东京 王逸 《章句》与近世 洪兴祖 《补注》并行於世。”《四库全书总目·楚辞·楚辞补注》:“ 兴祖 是编,列 逸 註於前,而一一疏通证明补註於后,於 逸 註多所阐发。”
(2).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注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新版引言》:“在这一次的改排中,我也尽可能地进行了删改;有因变动太大,不便删改的地方,则加上了补注,以免再度以讹传讹。”
《漢語大詞典》:四注
(1).四周环绕。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高廊四注,重坐曲阁。” 吕延济 注:“注,犹帀也;高廊,行廊也;谓行廊帀於四边也。”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池山赋》:“别有复道三袭、平臺四注。”
(2).指四周环绕的走廊。 南朝 梁简文帝 《喜疾瘳》诗:“逍遥临四注,兼持散九愁。”
(3).指屋宇、棺椁四边有檐,可使顶上的水从四面流下。 清 程瑶田 《释宫小记·中霤义述》:“故天子、诸侯屋皆四注,则有东西南北之霤凡四。” 清 程瑶田 《释宫小记·栋梁本义述上》:“天子棺载龙輴,其上加椁,椁上加縿幕,幕上欑之,谓菆聚,其木周於其外,以四注如屋而尽涂之也。”参见“ 四阿 ”。
《漢語大詞典》:四阿
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霤,可使水从四面流下。《周礼·考工记·匠人》:“四阿重屋。” 郑玄 注:“四阿,若今四注屋。” 贾公彦 疏:“此四阿,四霤者也。”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 孔晁 注:“宫庙四下曰阿。” 朱右曾 校释:“四阿,四注屋,四面有霤阿下也。”左传·成公二年:“椁有四阿。” 杜预 注:“四阿,四注椁也。” 孔颖达 疏:“ 郑玄 云:‘阿,栋也。’四角设栋也,是为四注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