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泥菩萨落水
泥毬换眼睛
活性污泥菌
出淤泥而不染
叉灰泥
嘴啃泥
泥版
泥疗
臭泥
火泥
壁上泥皮
绿泥石
排泥阀
泥板岩
泥点儿
《国语辞典》:泥菩萨落水(泥菩萨落水)  拼音:ní pú sà luò shuǐ
(歇后语)自身难保。泥塑的菩萨一落入水中即溶化了,如何能保佑别人。比喻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去帮助别人。《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也作「泥菩萨过江」。
《国语辞典》:泥毬换眼睛(泥毬换眼睛)  拼音:ní qiú huàn yǎn jīng
(歇后语)有眼无珠。意谓见识浅短,无分辨的能力。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二折:「这厮们两白日把泥毬儿换了眼睛,你便有那降魔咒,度人经,也出不的这厮们鬼精。」
分类:歇后语
《国语辞典》:活性污泥菌(活性污泥菌)  拼音:huó xìng wū ní jùn
能够用来处理污水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类和真菌类等。由于此类微生物经常附著于污泥上,遇适当环境则增加其活动力,并有降低污水生物需氧量的功能。通称为「活性污泥菌」。
《国语辞典》:出淤泥而不染  拼音: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指莲花由水底的烂泥中长出,却依然清新、美丽。语出宋。周敦颐〈爱莲说〉。比喻一个人的言行有自己的原则,不会受坏环境的影响。
《国语辞典》:叉灰泥  拼音:chǎ huī ní
建筑上用的石灰与土混合而成的泥。
《漢語大詞典》:嘴啃泥
指脸向下跌倒。《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小 俊波 ,你为什么老是朝前跌个嘴啃泥?”《收获》1982年第4期:“有人从背后把他拦腰抱住,脚下又使了个跘子,叫他摔了个嘴啃泥。”
《国语辞典》:泥版  拼音:ní bǎn
印刷术上为复制印版的母型。西元一八○四年由英国人史坦荷(Earl of Stanhope)伯爵所发明。作法是将黏土平涂成版,覆于活字排成的印版上,用力一压,泥面就陷成阴文。在使用时浇镕铅于泥面,即成阳文铅版。但泥版一经浇铅,就会破碎,故只能浇铸一次。
《国语辞典》:泥疗(泥疗)  拼音:ní liáo
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先将泥土加热后敷在病痛部位,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关节、肌肉和女子生殖器官等慢性疾病有很大的疗效。
《国语辞典》:臭泥  拼音:chòu ní
发臭的烂泥。《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脚下一跳,就跌在泥坑里,弄得浑身臭泥。」
分类:发臭烂泥
《国语辞典》:火泥  拼音:huǒ ní
一种黏土。主要成分为矽酸铝,含微量杂质,能耐强热。也称为「耐火泥」。
《国语辞典》:壁上泥皮  拼音:bì shàng ní pí
糊在墙壁上的泥土。古代用以鄙称妻妾,表示犹如剥落后还可重涂的壁上泥一般卑微不受重视。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常言道,媳妇是壁上泥皮。」也作「墙上泥皮」。
《国语辞典》:绿泥石(绿泥石)  拼音:lǜ ní shí
含水的镁矽酸盐黏土矿物。属单体晶系,呈六角板状、菱状、线状、纤维状,多由云母、辉石、角闪石等分解而成,呈淡绿色,半透明,有光泽。
《国语辞典》:排泥阀(排泥阀)  拼音:pái ní fá
导送管线或配水系统于低凹处所设控制排水、排泥或冲洗的阀。也称为「冲洗阀」。
《国语辞典》:泥板岩  拼音:ní bǎn yán
一种轻度变质岩石。主要由黏土含量较少的泥岩或页岩,经由造山运动作用的庞大压力而形成。这种岩石结构较疏松,是介于页岩和板岩之间的岩石,不易剥裂,也称为「硬页岩」。
《国语辞典》:泥点儿(泥点儿)  拼音:ní diǎn ér
泥污的斑点。如:「每当大雨下过后,在公园里嬉戏的儿童,总是弄得满身泥点儿。」也作「泥点子」。
分类: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