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31,分96页显示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波罗奈斯
波罗蜜多
波罗蜜形
波罗罗油
波罗奢华
波罗提毗叉
波罗提木叉
波罗提舍尼
波罗颇婆底
波罗颇莎罗
波罗逸尼柯
波罗阇已迦
波罗质多罗
波罗提提舍尼
波罗利弗多罗
波罗奈斯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波罗奈)
波罗蜜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播啰弭多,(参见:波罗蜜)
波罗蜜形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妃之表相,即女形也。明妃即三昧之形,见秘藏记钞一。
波罗罗油
【佛学大辞典】
(植物)花名。译言重华。法华义疏十一曰:「波罗罗油,此云重。」名义集三曰:「波罗罗,此云重生华。」
波罗奢华
【佛学大辞典】
(植物)西域树名,叶青,华有三色:日未出时黑色,日正照时赤色,日没时黄色。树汁甚赤。用染皮。名曰紫矿。见翻译名义集。(参见:波罗奢)
波罗提毗叉
【佛学大辞典】
(饮食)Prativis!a,药名。华严探玄记二十曰:「波罗提毗叉药者,此云登照药。」
波罗提木叉
【佛学大辞典】
(术语)Pratimoks!a,又作婆罗提木叉,钵喇底木叉。戒律三名之一。译曰别解脱,又曰处处解脱。七众所受之戒律,各就解脱身口七支之恶之义而简别为定共戒道共戒,称之曰别解脱戒。又翻曰随顺解脱。以戒律随顺有为无为二种解脱之果故也。行事钞中之一曰:「波罗提木叉此云处处解脱。」戒本疏一上曰:「波罗提木叉,此翻别解脱也。」大乘义章一曰:「木叉者此名解脱。(中略)戒行名为解脱,有其两义:一者戒行能免业非,故名解脱。二能得彼解脱之果,故名解脱。」义林章三末曰:「别别防非名之为别,能防所防皆得别称。戒即解脱,解脱恶故。」华严探玄记三曰:「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此就因得名,然有二义:一拣异定道(定共戒与道共戒),名之为别。二三业七支各各防非,故名为别,亦翻为随顺解脱。此据果立名。随顺有为无为二种解脱故。」希麟音义八曰:「钵喇底木叉,旧云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即七众别解脱律仪也。」巴Pa%timukha,列记戒律项目之书也,普通呼为戒本。布萨之日,于僧众现前,读此各条,令比丘忏悔犯非也。
【三藏法数】
梵语波罗提木叉,华言解脱。谓能远离惑业系缚,而得自在也。
波罗提舍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波罗提提舍尼之略。
波罗颇婆底
【佛学大辞典】
(异类)Prabha%vati,阿修罗王之妹名,译曰明妃。婆薮槃豆法师传曰:「阿修罗有妹,名波罗颇婆底(知履反)波罗颇,译为明。婆底,译为妃。」
波罗颇莎罗
【佛学大辞典】
(异类)Prbha%vara,夜叉名,译曰最光明。见孔雀王咒经上。
波罗逸尼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波逸提)
波逸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Pa%yattika,又作波逸底迦,波药致,波罗逸尼柯,波罗夜质胝迦,波质胝柯,波夜提。六聚罪之第四,译为堕,犯戒律之罪名,由此罪堕落于地狱,故名堕罪。此中有尼萨耆波逸提Naih!sargika-pa%yattika,与波逸提之二数。尼萨耆波逸提,译曰舍,堕波逸提译曰单提,又云单堕。舍堕有三十戒。盖应以所犯之赃物舍入于僧中,故名舍堕,单堕有九十戒,犯者无应舍入之赃物,但结堕罪,故名单堕。戒相分八段时,别此为二者,为五篇或六聚七聚时,则此二者合为一波逸提。行事钞中一曰:「波逸提,义翻为堕。十诵云:堕在烧煮覆障地狱故也。四分僧有百二十种,分取三十,因财事生犯,贪慢心强,制舍入僧,故名尼萨耆也。馀之九十单悔别人,若据罪体同一品忏。(中略)出要律仪云:尼萨耆,旧翻舍堕。声论云:尼翻为尽,萨耆为舍。波逸提,本名波药(夷割反)致也。明了论解波罗逸尼柯部有三百六十罪。正量部翻为应功用。萨婆多云波罗夜质胝柯,翻为应对治。恒须思惟,若犯即觉。上座部云波质胝柯。翻为能烧热,此罪得大叫唤地狱。因时能焦热心,因时能烧燃众生。」有部毗奈耶二十曰:「波逸底迦法。」瑜伽伦记十八曰:「波逸底迦,旧云波逸提,亦名波夜提,此云堕罪。」
【三藏法数】
梵语波逸提,华言堕。谓犯此罪者,当堕八寒八热地狱也。(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
【三藏法数】
梵语波逸提,华言堕。谓犯此罪,死堕地狱也。
波罗阇已迦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称波罗夷。(参见:波罗夷)
波罗质多罗
【佛学大辞典】
(植物)梵语,树名,译言圆生。法华称为天树王。翻译名义集引大经云:三十三天,有波利质多罗树,其根入地深五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华开敷,香气周遍五十由旬。
波罗提提舍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Pratides/aniya,又作波胝提舍尼,钵喇底提舍那,钵喇底提舍尼,略曰波罗提舍尼,波罗舍尼,提舍尼等。六聚罪之第四,犯戒律之罪名也。译曰向彼悔。此中有四戒,犯此戒者,必对馀一比丘忏悔,忏悔则其罪消灭,故名向彼悔罪。行事钞中一曰:「波罗提提舍尼,义翻向彼悔。从对治境以立名。僧祇云:此罪应发露也。即此律戒本中具明悔过之辞。僧有四种如下具陈。尼有八种与僧全别。明了论解第四波胝提舍尼部有十二罪,翻为各对应说,谓对人说所作罪也。」饰宗记六末曰:「钵喇底提舍那,正翻为对他说也。或云钵喇底提舍尼,义是一也。」寄归传二曰:「梵云痾钵底钵喇底提舍那。痾钵者,罪过也。钵喇底提舍那,对他说也。说己之非,冀令清净。」
【三藏法数】
梵语波罗提提舍尼,华言向彼悔。僧祇律云:此罪应对众发露忏悔。是也。
波罗利弗多罗
【佛学大辞典】
(地名)城名。(参见:波吒釐)
波吒釐
【佛学大辞典】
(地名)Pa%t!aliputra,又作波吒釐子,波吒利弗,波吒罗,波吒梨耶,波罗利弗多罗,巴连弗。本为树名。遂以名城,摩竭陀国之帝都也。初云拘苏摩补罗城,后改名波吒釐子城,以此城为波吒釐树之神子而筑也。阿输迦王于是建都。西域记曰:「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Kus/a%ga%rapura巴Kusumapura)(唐言香花宫城),王宫花多,故以名焉。逮人寿数千岁,更名波吒釐子城(旧曰巴连弗邑,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波吒釐,亦云波吒梨耶,旧言巴连弗,讹也。是一华树名,因此花树以目城。」智度论三曰:「佛涅槃后,阿阇世王以人民转少故舍王舍大城,其边更作一小城,广长一由旬,名波罗利弗多罗。」宗轮论述记曰:「波吒釐子城者,波吒釐者,树名也。子者,树之儿也。城因树儿以立,故名波吒釐子。」慧琳音义十曰:「波吒罗国,亦波吒釐。」善见律一曰:「波吒利弗国阿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