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0,分3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九方便十波罗蜜菩萨
十波罗夷
十波罗蜜
十波罗蜜菩萨
十诵律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力波罗蜜
力波罗蜜菩萨
三波多
三波提
三波罗聂提
三种波罗蜜
大波罗蜜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类词典
八波罗夷九方便十波罗蜜菩萨
十波罗夷
十波罗蜜
十波罗蜜菩萨
十诵律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力波罗蜜
力波罗蜜菩萨
三波多
三波提
三波罗聂提
三种波罗蜜
大波罗蜜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八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尼之八重罪也。(参见: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于比丘之初篇说四波罗夷,于比丘尼之初篇说八种波罗夷。前四者如比丘戒所述。五摩触戒,以淫心摩触男子之身分也。六八事成重戒,有淫心:一捉男子之手,二捉衣,三入屏处,四共立,五共语,六共行,七身相倚,八共期行淫之处。此八事满足方成波罗夷。七覆藏他重罪戒,知同辈犯重罪,故意覆藏之而不发露于众也。八随顺被举比丘戒,随顺以持恶见,其罪为僧众所举(是云被举)之比丘,或供给所须或共言语也。比丘尼比比丘妄情深,故更加后之四戒也。见行事钞下之四。
(名数)比丘尼之八重罪也。(参见: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于比丘之初篇说四波罗夷,于比丘尼之初篇说八种波罗夷。前四者如比丘戒所述。五摩触戒,以淫心摩触男子之身分也。六八事成重戒,有淫心:一捉男子之手,二捉衣,三入屏处,四共立,五共语,六共行,七身相倚,八共期行淫之处。此八事满足方成波罗夷。七覆藏他重罪戒,知同辈犯重罪,故意覆藏之而不发露于众也。八随顺被举比丘戒,随顺以持恶见,其罪为僧众所举(是云被举)之比丘,或供给所须或共言语也。比丘尼比比丘妄情深,故更加后之四戒也。见行事钞下之四。
九方便十波罗蜜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九方便一一配以檀波罗蜜菩萨。戒波罗蜜菩萨,忍辱波罗蜜菩萨,精进波罗蜜菩萨,禅波罗蜜菩萨,般若波罗蜜菩萨,方便波罗蜜菩萨,愿波罗蜜菩萨,力波罗蜜菩萨。第十之智波罗蜜菩萨,通于随喜已下四方便,此十波罗蜜菩萨在胎藏界之虚空藏院。
(名数)于前九方便一一配以檀波罗蜜菩萨。戒波罗蜜菩萨,忍辱波罗蜜菩萨,精进波罗蜜菩萨,禅波罗蜜菩萨,般若波罗蜜菩萨,方便波罗蜜菩萨,愿波罗蜜菩萨,力波罗蜜菩萨。第十之智波罗蜜菩萨,通于随喜已下四方便,此十波罗蜜菩萨在胎藏界之虚空藏院。
十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重禁戒也。有显密二种。(参见:十重戒)
【佛学常见辞汇】
十重禁戒。(参见:十重戒)
(术语)十重禁戒也。有显密二种。(参见:十重戒)
【佛学常见辞汇】
十重禁戒。(参见:十重戒)
十重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十波罗夷。有显密两种。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于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佛学次第统编】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敬心奉持。』」
第一、杀戒 谓慈心怜悯,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第三、淫戒 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第八、悭惜加毁戒 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
第十、谤三宝戒 谓于佛法僧所,常见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剌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念妄见,是波罗夷罪。」
(术语)一作十波罗夷。有显密两种。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于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佛学次第统编】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敬心奉持。』」
第一、杀戒 谓慈心怜悯,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第三、淫戒 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第八、悭惜加毁戒 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
第十、谤三宝戒 谓于佛法僧所,常见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剌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念妄见,是波罗夷罪。」
十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唯识论立十波罗蜜,称曰十胜行,为菩萨十地之行法:一施波罗蜜Da%napa%ramita%,二戒波罗蜜S/i^lapa%ramita%,三忍波罗蜜Ks!a%ntipa%ramita%,四精进波罗蜜Viryapa%ramita%,五静虑波罗蜜Dhya%napa%ramita%,六般若波罗蜜Prajn^a%pa%ramita%,七方便善巧波罗蜜Upa%yapa%ramita%,有回向方便善巧与拔济方便善巧之二种。八愿波罗蜜Pranidanapa%ran^jat!,有求菩提愿与利乐他愿之二种。九力波罗蜜Balapa%ramita%,有修习力与思择力之二种。十智波罗蜜Jn^a%napa%ramita%,有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之二者。此是开六波罗蜜之第六而为后之四波罗蜜也。见唯识论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著,是名檀那波罗蜜。(内即内身,谓头目身命等;外即外财,谓金银财物等也。)
〔二、尸罗波罗蜜〕,梵语尸罗,华言清凉。谓离热恼,得清凉故。亦云防止,谓调练三业,止过防非,好行善道,不自放逸也。又戒经云:菩萨具持众戒,而无所著,是名尸罗波罗蜜。(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三、羼提波罗蜜〕,梵语羼提,华言忍辱。他人加恼为辱,于辱安受曰忍。谓内心能安忍外所辱也。经云:菩萨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摇动,是名羼提波罗蜜。
〔四、毗梨耶波罗蜜〕,梵语毗梨耶,华言精进。练心于法曰精,精心务达名进。谓勤修善法,心无懈怠也。经云:菩萨普发众业,常修靡懈,诸有所作,恒不退转,是名毗梨耶波罗蜜。
〔五、禅那波罗蜜〕,梵语禅那,华言静虑。谓念虑皆忘,安心理境。又名智生,谓依定生智也。经云:菩萨于五欲境,无所贪著,诸次第定,悉能成就,是名禅那波罗蜜。(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诸次第定者,谓于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等次第而入也。)
〔六、般若波罗蜜〕,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能通达无碍也。经云: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一切智门,是名般若波罗蜜。(实相,即一实相也,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印即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
〔七、方便波罗蜜〕,方即方法,便即便宜。谓善巧方便,随机利物,称适缘宜也。经云:菩萨教化众生而不厌倦,随其心乐,而为现身说法,是名方便波罗蜜。
〔八、愿波罗蜜〕,愿即誓愿,志求满足也。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尽未来际,成就行愿也。经云:菩萨成就一切众生,供养一切诸佛,尽未来劫,證得如来智慧,是名愿波罗蜜。(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九、力波罗蜜〕,力即力用,谓行满功成,万境无动,能善办众事也。经云:菩萨具深心力,无有杂染,乃至具加持力,令信解领受,是名力波罗蜜。
〔十、智波罗蜜〕,智即智慧,谓决断无惑,證法怡神,善入佛慧,明了无碍也。经云:菩萨知一切法真实,知一切如来力,普觉悟法界门,是名智波罗蜜。
(名数)(参见:六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唯识论立十波罗蜜,称曰十胜行,为菩萨十地之行法:一施波罗蜜Da%napa%ramita%,二戒波罗蜜S/i^lapa%ramita%,三忍波罗蜜Ks!a%ntipa%ramita%,四精进波罗蜜Viryapa%ramita%,五静虑波罗蜜Dhya%napa%ramita%,六般若波罗蜜Prajn^a%pa%ramita%,七方便善巧波罗蜜Upa%yapa%ramita%,有回向方便善巧与拔济方便善巧之二种。八愿波罗蜜Pranidanapa%ran^jat!,有求菩提愿与利乐他愿之二种。九力波罗蜜Balapa%ramita%,有修习力与思择力之二种。十智波罗蜜Jn^a%napa%ramita%,有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之二者。此是开六波罗蜜之第六而为后之四波罗蜜也。见唯识论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著,是名檀那波罗蜜。(内即内身,谓头目身命等;外即外财,谓金银财物等也。)
〔二、尸罗波罗蜜〕,梵语尸罗,华言清凉。谓离热恼,得清凉故。亦云防止,谓调练三业,止过防非,好行善道,不自放逸也。又戒经云:菩萨具持众戒,而无所著,是名尸罗波罗蜜。(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三、羼提波罗蜜〕,梵语羼提,华言忍辱。他人加恼为辱,于辱安受曰忍。谓内心能安忍外所辱也。经云:菩萨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摇动,是名羼提波罗蜜。
〔四、毗梨耶波罗蜜〕,梵语毗梨耶,华言精进。练心于法曰精,精心务达名进。谓勤修善法,心无懈怠也。经云:菩萨普发众业,常修靡懈,诸有所作,恒不退转,是名毗梨耶波罗蜜。
〔五、禅那波罗蜜〕,梵语禅那,华言静虑。谓念虑皆忘,安心理境。又名智生,谓依定生智也。经云:菩萨于五欲境,无所贪著,诸次第定,悉能成就,是名禅那波罗蜜。(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诸次第定者,谓于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等次第而入也。)
〔六、般若波罗蜜〕,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能通达无碍也。经云: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一切智门,是名般若波罗蜜。(实相,即一实相也,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印即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
〔七、方便波罗蜜〕,方即方法,便即便宜。谓善巧方便,随机利物,称适缘宜也。经云:菩萨教化众生而不厌倦,随其心乐,而为现身说法,是名方便波罗蜜。
〔八、愿波罗蜜〕,愿即誓愿,志求满足也。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尽未来际,成就行愿也。经云:菩萨成就一切众生,供养一切诸佛,尽未来劫,證得如来智慧,是名愿波罗蜜。(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九、力波罗蜜〕,力即力用,谓行满功成,万境无动,能善办众事也。经云:菩萨具深心力,无有杂染,乃至具加持力,令信解领受,是名力波罗蜜。
〔十、智波罗蜜〕,智即智慧,谓决断无惑,證法怡神,善入佛慧,明了无碍也。经云:菩萨知一切法真实,知一切如来力,普觉悟法界门,是名智波罗蜜。
十波罗蜜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檀波罗蜜,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之十菩萨也。位于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
(名数)檀波罗蜜,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之十菩萨也。位于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
十诵律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姚秦罗什译。
(书名)一卷,姚秦罗什译。
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法显集出。
(书名)一卷。宋法显集出。
力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波罗蜜之一。
【三藏法数】
力即力用,谓行满功成,万境无动,能善办众事也。经云:菩萨具深心力,无有杂染,乃至具加持力,令信解领受,是名力波罗蜜。
(术语)十波罗蜜之一。
【三藏法数】
力即力用,谓行满功成,万境无动,能善办众事也。经云:菩萨具深心力,无有杂染,乃至具加持力,令信解领受,是名力波罗蜜。
力波罗蜜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曼陀罗虚空藏院二十八尊之一。梵云:波罗尼波罗蜜多,密号为勇力金刚,主如来之十力。肉色,著羯磨衣,右手捧荷叶,上有狮子,左手为拳,坐于赤莲。
(菩萨)胎藏界曼陀罗虚空藏院二十八尊之一。梵云:波罗尼波罗蜜多,密号为勇力金刚,主如来之十力。肉色,著羯磨衣,右手捧荷叶,上有狮子,左手为拳,坐于赤莲。
三波多
【佛学大辞典】
(杂语)Sama%pta,译曰成就。已竟护摩时所用之语也。见诸仪轨诀影七。
(杂语)Sama%pta,译曰成就。已竟护摩时所用之语也。见诸仪轨诀影七。
三波提
【佛学大辞典】
(人名)阿育王之孙,法益之子之名。见释迦谱十。
(人名)阿育王之孙,法益之子之名。见释迦谱十。
三波罗聂提
【佛学大辞典】
(名数)Prajn^apti,三假也。(参见:假)
(名数)Prajn^apti,三假也。(参见:假)
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假者借之义,诸法各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诸蕴而有众生,借栋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虚妄不实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佛学次第统编】
谓诸法各无体,借他故有,是名为假。说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续假 相续而有,是相续假。
三、相待假 与他对待而有,是相待假。
(术语)假者借之义,诸法各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诸蕴而有众生,借栋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虚妄不实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佛学次第统编】
谓诸法各无体,借他故有,是名为假。说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续假 相续而有,是相续假。
三、相待假 与他对待而有,是相待假。
三种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度有三种:一、世间波罗蜜,凡夫为神通生天而修者。二、出世间波罗蜜,二乘为自入涅槃自利而修者。三、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菩萨为利他而修者。见楞伽经。
(名数)六度有三种:一、世间波罗蜜,凡夫为神通生天而修者。二、出世间波罗蜜,二乘为自入涅槃自利而修者。三、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菩萨为利他而修者。见楞伽经。
大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于第八地以上所修之十波罗蜜也。任运无功用之德称为大。
(术语)菩萨于第八地以上所修之十波罗蜜也。任运无功用之德称为大。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常略称为大般若。四处十六会之说,唐玄奘译,六百卷。开元目录一曰:「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缩印揭于目录之首,及十六会有各沙门玄别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十六会说,一万三百三十一纸。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寺译。」Maha%pra%jn^a%pa%ramita%。
(经名)常略称为大般若。四处十六会之说,唐玄奘译,六百卷。开元目录一曰:「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缩印揭于目录之首,及十六会有各沙门玄别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十六会说,一万三百三十一纸。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寺译。」Maha%pra%jn^a%pa%ram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