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波罗盖(波羅蓋)  拼音:bō luó gài
1.膝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这老妈子,把自己的波罗盖儿,堵住了二奶奶的谷道;一只手,便把头发提起,叫人轻轻的代他揉颈脖子。」也作「跛罗盖子」。
2.马鞍子。《负曝闲谈》第九回:「幸亏孙老六还有点家数,随即跳上波罗盖,跟著喇嘛僧你一拳我一拳的打起来了。」
分類:方言膝盖
《漢語大詞典》:波罗塞戏(波羅塞戲)
即双陆。古代游戏,二人相博,类似下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双陆一名‘握槊’,本胡戏也……又名‘长行’,又名‘波罗塞戏’。”参见“ 双陆 ”。
《國語辭典》:双陆(雙陸)  拼音:shuāng lù
一种古代的赌博游戏方式。有点类似下棋,赛盘上两边各置十二格,双方各持十五枚黑或白色棒槌状的马子立于己边,比赛时按掷骰子的点数行走,先走到对方区域者获胜。《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本县录事老爷有两位郎君,好的是赌博,也肯使花酒钱,有多嘴的对他说了,引到我家坐地,要寻人赌双陆。」《红楼梦》第八八回:「看见贾母与字纨打双陆,鸳鸯旁边瞧著李纨的骰子好,掷下去把老太太的锤打下了好几个去。」也作「双六」。
《漢語大詞典》:波罗奢花(波羅奢花)
即鸡冠花。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鸡冠》:“鸡冠花,佛书谓之波罗奢花,又 汴 中谓之洗手花。”参阅翻译名义集·百花
分類:鸡冠花
《國語辭典》:阿波罗(阿波羅)  拼音:ā bō luó
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为英语Apollo的音译。主神宙斯之子,司传播神的意志于人间,又为知识艺术及光明清纯的神。也译作「阿坡罗」、「爱钵罗」。
《高级汉语词典》:阿波罗计划  拼音:ā bō luó jì huà
美国的一项科学技术计划,包括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高级汉语词典》:马可·波罗  拼音:mǎ kě · bō luó
意大利人,曾于1275年来中国,在元朝任职17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介绍他在东方的见闻
《國語辭典》:面波罗(面波羅)  拼音:miàn bō luó
发呆,面容木然,没有表情的样子。元。李爱山〈集贤宾。牡丹亭日长帘半捲套。逍遥乐〉曲:「嘴古都钗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鸾,画不尽春山宛转。」也作「面没罗」。
《國語辭典》:面没罗(面沒羅)  拼音:miàn mò luó
发呆,面容木然,没有表情的样子。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莫不是郊外去逢著甚邪祟,又不疯又不呆痴,面没罗呆答孩死堆灰。」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我与你打闹处先赸过,拿笠儿忙盖合,心惊的我面没罗。」也作「面磨罗」、「面波罗」、「面魔罗」。
《國語辭典》:僧伽  拼音:sēng qié
梵语saṁgha的音译。意为大众或会议。佛教用以指出家团体。《大智度论》卷三:「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
《國語辭典》:波罗蜜(波羅蜜)  拼音:bō luó mì
1.从生死轮回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为梵语的Pāramitā音译。晋。支遁〈大小品对比要钞序〉:「夫般若波罗蜜者,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来之照功。」也译作「波罗蜜多」。
2.植物名。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具有白色黏质乳液。叶互生,椭圆或倒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雌花序球形或椭圆形,花被几乎全部陷入于肉质花序轴中。果实为聚合果,也称为「波罗蜜」,长椭圆形,大如冬瓜,肉似凤梨而味甜,可食。也称为「菠萝蜜」、「婆那娑」。
《漢語大詞典》:黄梨
(1).指梨。亦指梨的品种之一。北堂书钞卷一四二引 三国 魏 傅巽 《七诲》:“ 桓阳 黄梨, 巠山 朱橘。”
(2).即凤梨。也称波罗。 清 褚华 《闽杂记·黄梨》:“黄梨出 泉 、 漳 、 臺湾 等处,形如芋头,大或及斗,其皮如松颗,周围有鳞,食之必去鳞,云有毒也,鳞内有根如针,着肉甚坚,须以快刀周剜方出,味极鲜爽,胜于洋桃,芭蕉果之类。 来子庚 观察言:他果多食皆损人,憔黄梨不然……《臺弯志》又云:‘波罗蜜,天波罗也;黄梨,地波罗也。波罗蜜大於黄梨,形色相似,惟皮光无鳞耳。’”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罗奈国 。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自从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无我无量妙义。”
《漢語大詞典》:独角仙(獨角仙)
(1).佛教传说有 独角仙人 ,远古时于 波罗柰国 山中由鹿腹而生,头有一角,形如人,故以为名。及长修禅定,而得通力,因惑于名 扇陀 之淫女,失其通力,出山为国大臣。此 独角仙人 即 释迦牟尼 前生。见大智度论卷十七。后因以“独角仙”指释尊。 闽 徐夤 《题福州天王阁》诗:“絶境宜栖 独角仙 , 金 张 到此亦忘还。”
(2).甲虫名。天牛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天牛:“﹝天牛﹞一角者名独角仙。”
八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尼之八重罪也。(参见: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于比丘之初篇说四波罗夷,于比丘尼之初篇说八种波罗夷。前四者如比丘戒所述。五摩触戒,以淫心摩触男子之身分也。六八事成重戒,有淫心:一捉男子之手,二捉衣,三入屏处,四共立,五共语,六共行,七身相倚,八共期行淫之处。此八事满足方成波罗夷。七覆藏他重罪戒,知同辈犯重罪,故意覆藏之而不发露于众也。八随顺被举比丘戒,随顺以持恶见,其罪为僧众所举(是云被举)之比丘,或供给所须或共言语也。比丘尼比比丘妄情深,故更加后之四戒也。见行事钞下之四。
九方便十波罗蜜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九方便一一配以檀波罗蜜菩萨。戒波罗蜜菩萨,忍辱波罗蜜菩萨,精进波罗蜜菩萨,禅波罗蜜菩萨,般若波罗蜜菩萨,方便波罗蜜菩萨,愿波罗蜜菩萨,力波罗蜜菩萨。第十之智波罗蜜菩萨,通于随喜已下四方便,此十波罗蜜菩萨在胎藏界之虚空藏院。
十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重禁戒也。有显密二种。(参见:十重戒)
【佛学常见辞汇】
十重禁戒。(参见:十重戒)
十重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十波罗夷。有显密两种。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于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佛学次第统编】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敬心奉持。』」
第一、杀戒 谓慈心怜悯,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第三、淫戒 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第八、悭惜加毁戒 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
第十、谤三宝戒 谓于佛法僧所,常见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剌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念妄见,是波罗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