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波斯湾危机(波斯湾危机)  拼音:bō sī wān wéi jī
在波斯湾地区发生,足以影响国际安全、国际贸易等重大事件所形成的特殊状况。因波斯湾地区为世界主要产油区,又有以、阿及巴勒斯坦等问题,因此每当发生重大事件,常会造成相当大的国际连锁反应,故称为「波斯湾危机」。如:「西元一九九○年八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一次严重的波斯湾危机。」
《国语辞典》:波斯湾(波斯湾)  拼音:bō sī wān
Persian Gulf
海湾名。在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之间。面积约二十四万平方公里,最窄处约五十五公里。沿湾的国家皆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或输出国。战略地位重要,因宗教、天然资源等因素而战乱频仍。
《國語辭典》:巴林  拼音:bā lín
State of Bahrain
国名。位于亚洲波斯湾上的岛国,在卡达的北方。面积约六百六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十万零三千。首都麦纳玛(Manama),人民笃信回教,主要语言除阿拉伯语外,英语亦广泛使用。西元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脱离英国保护,正式宣布独立,定十二月十六日为国庆日。币制单位为Bahrain Dinar。
《国语辞典》: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拼音:yī lǎng yī sī lán gòng hé guó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国名。位于亚洲西南部。北界前苏联,南临波斯湾及阿曼湾,东邻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西连伊拉克和土耳其。面积约一百六十四万八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千五百万。首都为德黑兰(Tehran)。以波斯语(Farsi)为主要语言,属伊斯兰什叶派,古称波斯国。西元一九二五年建立巴勒维王朝,一九三五年改国名伊朗。国庆日订为二月十一日。币制为Euro。盛产石油,椰枣则是有名的特产。简称为「伊朗」。
《国语辞典》:海湾合作理事会(海湾合作理事会)  拼音:hǎi wān hé zuò lǐ shì huì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西元1981年,由波斯湾六国──沙乌地阿拉伯、卡达、巴林、阿拉伯联合大公国、阿曼与科威特,所组成的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主要目的在促进六国的经贸、文化、军事与科技、海关、旅游、立法和行政等各项交流活动。总部设于沙乌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也称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为「海合会」。
《国语辞典》:科威特  拼音:kē wēi tè
State of Kuwait
国名。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东濒波斯湾,北界伊拉克,南界沙乌地阿拉伯,是世界主要的产油国。面积约一万七千八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八十万。首都为科威特市(Kuwait City)。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及英语。原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西元一八九九年沦为英国保护地,一九六一年独立,订二月二十五日为国庆日。币制为Kuwait Dinar。
《漢語大詞典》: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西亚国家。北临波斯湾。由阿布扎比等七个酋长国组成。面积8.55万平方千米。人口223万(1994年)。首都阿布扎比。气候干热。大部分为沙漠。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世界重要的石油输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