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9,分3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齐襄王( 襄王、襄 法章 )
阿育王(别称 无忧王 世称 佛教护法 )
竺法兰
李法(字 伯度 )
法雄(字 文彊、文强 )
法真(字 高卿 )
法正(字 孝直 翼、翼侯 )
法衍(字 季谋 )
支法衡
支法虔
康法邃
释帛远(字 法祖 万 )
释法和
释法绪( 混 )
其它辞典
彭宗(字 法先 )齐襄王( 襄王、襄 法章 )
阿育王(别称 无忧王 世称 佛教护法 )
竺法兰
李法(字 伯度 )
法雄(字 文彊、文强 )
法真(字 高卿 )
法正(字 孝直 翼、翼侯 )
法衍(字 季谋 )
支法衡
支法虔
康法邃
释帛远(字 法祖 万 )
释法和
释法绪( 混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周彭城人,字法先。学道于杜冲。随师采药,坠于谷中,为蛇所咬而无愠色。冲乃授《丹经》五千字。宗宝而修习之。据传能三昼夜为一息,或一年不动。及起,颜色愈鲜。后被道教崇为太清真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65 【介绍】: 战国时齐国国君。田氏,名法章。滑王子。滑王败走莒被杀后,法章变名更姓为莒太史敫家佣,敫女常窃予衣食。后被莒人立为襄王,即以太史敫之女为后。在莒五年,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襄王入临淄,齐故地始尽收复。在位十九年。谥襄。
人物简介
维基
阿输迦·孔雀(梵语:अशोक मौर्य,IAST:A?oka Maurya,约公元前304年—前232年),常被简称为阿育王(अशोक,A?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也带来佛教的繁荣,后世称为佛教护法。阿育王是印度伟大的国王之一。在多次的战争之后,阿育王在公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间统治了印度次大陆大部分的土地。王朝的版图扩张到现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达到伊朗的东部,东边则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南方则到喀拉拉邦及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国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邬阇衍那及巴连弗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僧。中天竺人。自言诵经论数万章,曾为天竺学者师。明帝时应邀与摄摩腾同时来我国。合译《四十二章经》。卒于洛阳,年约六十余。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中天竺人也。幼从师出家。日诵经论数万偈。五天学者举师之。至月氏。适与汉使愔景遇。复得迦叶摩腾。相率东游。其志固已决矣。然诸学者。苦遮挽不使行。于是崎岖间出佗道。会腾于洛阳。明帝劳尉。勤至。顷习汉语。译所献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经等五部。今仅存四十二章。其馀皆以乱离散失。 初武帝之开昆明池也。得黑灰于池深处。人无识者。或以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道人。及是而问兰。兰曰此过去劫。世界坏时。劫烧灰也。兰后终于洛阳。寿以貌观之。若五六十者。神僧传·卷第一
竺法兰。中天竺人也。自言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时蔡愔既至彼国。兰与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既达雒阳与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愔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所谓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会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馀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是优田王旃檀像师第四作。既至雒阳。明帝即令画工图写置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旧像今不复存焉。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可问西域梵人。法兰既至。众追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其言有徵。信者甚众。后卒于雒阳。春秋六十馀矣。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竺法兰亦中天竺人。自言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时蔡愔既至彼国。兰与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会彼学徒留碍。兰乃间行而至。既达雒阳与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愔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馀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是优田王栴檀像师第四作也。既至雒阳。明帝即令画工图写。置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旧像今不复存焉。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朔言有徵。信者甚众。兰后卒于雒阳。春秋六十馀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汉中南郑人,字伯度。博通群书,性刚而有节。和帝永元九年应贤良方正对策,除博士,迁光禄大夫。上疏直谏失旨,免为庶人。在家八年,征拜谏议大夫,正言极辞,无改于旧。出为汝南太守,有政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扶风郿人,字文彊。初仕郡功曹。除平氏长,迁宛陵令。安帝永初间征为青州刺史,与王宗并力击破张伯路等。每行部,录囚徒,察颜色,多得真伪,长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去。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户口益增。元初中卒官。全后汉文·卷四十九
雄,字文强,扶风郿人。和帝时,仕郡功曹,辟太傅张禹府,除平氏长,迁宛陵令。安帝时,为青州刺史,迁南郡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88 【介绍】: 东汉扶风郿人,字高卿。法雄子。博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恬静寡欲,不与人间事。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顺帝欲致,前后四征,终不仕。时号玄德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220 【介绍】: 三国时右扶风郿县人,字孝直。汉献帝建安初入蜀依刘璋,为新都令。奉命邀刘备入蜀,并陈取益州之策。备据益州,任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倚为谋主。用其策攻杀魏将夏侯渊,夺取汉中。备称汉中王,以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曾与诸葛亮等共造《蜀科》。卒谥翼。全三国文·卷六十
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入蜀依刘璋,为新都令,后署军议校尉。先主定蜀,以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及为汉中王,进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谥曰翼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末扶风郿人,字季谋。法正父。汉末任司徒掾、廷尉左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僧。相传病死三日而苏,历述冥间事,遂出家为僧。持戒蔬食,昼夜精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僧。与支遁同习佛学,精理入神,先支遁亡。遁以痛失知音而叹息。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法邃,成帝世沙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字法祖。姓万氏。河内人。父威达。以文章知名。州县辟皆不就。远才俊绝人。既出家。日诵几万言。方等经论。世间坟典。研味贯穿。皆知其要。尝译唯达弟子本五部僧等三经。造精舍于长安讲解。禀受其义者。常千人。河间王颙镇关中。敬仰以为师友。每宿西府讲道时。俊乂毕集。能言之士。多下之。 远以方事争战。欲遁去。会张辅为秦州刺史。镇陇上。载与俱。辅以远有盛名。欲缝掖之。以为己僚佐。远不答。辅由是怨之。有管蕃者。论议尝屈于远。以是谗毁。无所不至。远至洴。谓弟子曰。更数日。我对当至。便分长物作别。翌日诣辅。语忤其意。收付史。一众惊问。远曰此宿负。非今事也。乃呼佛发愿。尽此报已。当为辅善知识。无使其受杀人之罪。遂遭鞭而死。辅旋悔。 远道化关陇。羌晋奉之如神。闻者为流涕。羌以精骑五千。欲迎远西归。中途闻遭横逆。咸愤。欲为报雠。辅遣军禦陇上。羌逆击之。会辅帐下督富整斩辅。羌遂解去。分远骨石。各建塔焉。 弟法祚。少有令誉。以博士徵不就。年二十五出家。化被关陇。梁州刺史张光。尤敬事之。每说令返服。光以祚将惩其兄之见杀于辅也。必从己言。然祚终无意。曰有死而已。光竟害之。时春秋五十有七。光字景武。江夏人。后为武都王杨难敌所围。发愤死。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帛远字法祖。本姓万氏。河内人。父威达。以儒雅知名。州府辟命皆不赴。祖少发道心。启父出家。辞理切至。父不能夺。遂改服从道。祖才思俊彻敏朗绝伦。诵经日八九千言。研味方等妙入幽微。世俗坟素多所该贯。乃于长安造筑精舍。以讲习为业白黑宗禀几且千人。晋惠之末。太宰河间王颙镇关中。虚心敬重。待以师友之敬。每至闲辰靖夜。辄谈讲道德于时西府初建后又甚盛。能言之士。咸服其远达。祖见群雄交争干戈方始。志欲潜遁陇右以保雅操。会张辅为秦州刺史镇陇上祖与之俱行。辅以祖名德显著众望所归。欲令反服为己僚佐。祖固志不移。由是结憾。先有州人管蕃与祖论议屡屈于祖。蕃深衔耻恨每加谗构。祖行至汧县。忽语道人及弟子云。我数日对当至。便辞别。作素书分布经像及资财都讫。明晨诣辅共语。忽忤辅意。辅使收之行罚。众咸怪惋。祖曰。我来此毕对。此宿命久结非今事也。乃呼十方佛。祖前身罪缘欢喜毕对。愿从此以后与辅为善知识。无令受杀人之罪。遂便鞭之五十。奄然命终。辅后具闻其事方大惋恨。初祖道化之声被于关陇。崤函之右奉之若神。戎晋嗟恸行路流涕。陇上羌胡率精骑五千。将欲迎祖西归。中路闻其遇害。悲恨不及。众咸愤激。欲复祖之雠。辅遣军上陇。羌胡率轻骑逆战。时天水故涨下督富整。遂因忿斩辅。群胡既雪怨耻。称善而还。共分祖尸各起塔庙。辅字世伟。南阳人。张衡之后。虽有才解而酷不以理。横杀天水太守封尚。百姓疑骇因乱而斩焉。管蕃亦卒以倾险致败。后少时有一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苏云。见祖法师在阎罗王处为王讲首楞严经云。讲竟应往忉利天。又见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锁械。求祖忏悔。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瞋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孙绰道贤论以法祖匹嵇康。论云。帛祖衅起于管蕃。中散祸作于钟会。二贤并以俊迈之气。昧其图身之虑。栖心事外经世招患。殆不异也。其见称如此。祖既博涉多闲。善通梵汉之语。尝译惟逮弟子本五部僧等三部经。又注首楞严经。又有别译数部小经。值乱零失不知其名。祖弟法祚。亦少有令誉。被博士徵不就。年二十五出家。深洞佛理。关陇知名。时梁州刺史张光。以祚兄不肯反服辅之所杀。光又逼祚令罢道。祚执志坚贞以死为誓。遂为光所害。春秋五十有七。注放光般若经。及著显宗论等。光字景武。江夏人。后为武都在杨难敌所围。发愤而死。时晋惠之世。又有优婆塞卫士度。译出道行般若经二卷。士度本司州汲郡人。陆沈寒门安贫乐道。常以佛法为心。当其亡日清净澡漱。诵经千馀言。然后引衣尸卧奄然而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荣阳人。少与安公同学。相厚善。其为人恭让。议论纯正。能解疑释惑。石氏之祸。避地西蜀。闻襄阳陷。入关中住阳平寺。后于金舆容设会。与安公共登山岭。极目周睇。既而曰。此山高耸。游望者多。一从物化。竟测何之。安曰。法师持心有在。何惧后生。若慧心不萌。斯可悲矣。因与安公详定新经辞义。顷之赴姚绪蒲坂讲席。寻语弟子曰。俗网烦恼非一。乃正容服。绕佛拜起。还室以袈裟蒙首而化。寿八十。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二
释法和。荣阳人也。少与安公同学。以恭让知名善能标明论纲解悟疑滞。因石氏之乱率徒入蜀。巴汉之士慕德成群。闻襄阳陷没。自蜀入关住阳平寺。后于金舆谷设会。与安公共登山岭极目周睇。既而悲曰。此山高耸游望者多。一从此化竟测何之。安曰。法师持心有在何惧后生。若慧心不萌斯可悲矣。后与安公详定新经参正文义。顷之伪晋王姚绪请住蒲坂讲说。其后少时敕语弟子。俗内烦恼苦累非一。乃正衣服绕佛礼拜还坐本处。以衣蒙头奄然而卒。时年八十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生混氏。高昌人。有高行。诵法华维摩金光明。入蜀。居刘师冢间。脩禅观。虎为伴侍。及卒。当盛夏。施身虫鸟。而七日不坏。夕有光明照村落。其香气则经旬乃歇。父老塔之冢上。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释法绪。姓混。高昌人。德行清谨蔬食修禅。后入蜀于刘师冢间头陀山谷。虎兕不伤。诵法华维摩金光明。常处石室中且禅且诵。盛夏于室中舍命。七日不臭。尸左侧有香。经旬乃歇。每夕放光照彻数里。村人即于尸上为起冢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