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27,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
坏法
證法
證得法身
难信之法
离作法
离法爱
宝月童子问法经
宝珠法
宝楼阁法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宝髻经四法优婆提舍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
法华经七喻
二十种喻法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七佛药师之念诵法。
坏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成就白骨观之人有二类:一类之人,但好离烦恼,更恐于白骨生著,为烧骨人作灰之想。坏法者,即烧骨人也。
證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俱舍论所说教證二法之一。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声闻缘觉佛种种差别之道法也。俱舍光记二十九曰:「證法者,谓声闻缘觉如来三乘菩提分法。」
【佛学常见辞汇】
俱舍论所说教證二法之一,即證悟各种果位的道法。
證得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法身之一。(参见:法身)
【三藏法数】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證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如来藏,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梵Dharmaka%ya。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学次第统编】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名法身。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此又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三变化身。义见后章,兹不复及。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所證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无漏者,谓惑业净尽,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难信之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间常识难信甚深微妙之法门。如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虽为易信之法,而大乘圆顿之教,则甚难信,凡夫成佛速疾之他力念佛法门,尤为难信中之难信也。
离作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于因明异喻中之喻依,附加一称为喻体之命题也。此为陈那所创治。例如于「如虚空等」上,添加「视诸非无常者皆非所作。」是也。
离法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无法爱。十乘观之一。
【三藏法数】
离法爱者,谓于中道之法,远离爱著之心也。盖言修行之人,修前九种观法,已过内外二障,应入初住;而不入者,由住六根清净之位,爱著中道相似之法,所以不能进入也。此相似位,无内外障,唯有法爱。法爱若断,即得发真中道,入于初住,故名离法爱也。第八、第九、第十,三种,皆为下根之人,修前七种观法,不能入理,故须明之。所谓下根,方具十也。(内外障者,内即惑业,外即名利等,皆能障蔽正行故也。六根清净者,谓眼耳鼻舌身意,已离惑业染污之法,而获清净功德也。相似法者,谓于中道之理,未能真證,而发相似之解也。)
宝月童子问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一卷,赵宋施护译。频婆娑罗王子,问佛号之功德。佛以十方各一佛之名答之。
宝珠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宝珠者舍利之标帜也,宝珠法即舍利法也。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曰:「大宝陀罗尼,名曰法身驮都如意宝珠甘露药王金刚精进常经真如宝王大印。」
宝楼阁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宝楼阁经之修法也。道场观有千叶之大莲华,七宝庄严,于中有曼荼罗,曼荼罗中心有字,字变成佛钵,钵变成释迦如来。住于说法印,相好圆满,大众围绕。有根本陀罗尼,能诵持之,则成就一切所愿。见宝楼阁经,百二十尊法。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入宝积三昧,自三昧起,与文殊问答法身不生不灭之深义,后舍利弗与文殊应答。
宝髻经四法优婆提舍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天亲造,元魏毗目智仙译。释大方等大集经之第十分。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说宝藏天女之陀罗尼及修法。
法华经七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火宅喻,出于第二卷譬喻品。二穷子喻,出于第二卷信解品。三药草喻,出于第三卷药草喻品。四化城喻,出于第三卷化城喻品。五衣珠喻,出于第四卷授记品。六髻珠喻,出于第五卷安乐行品。七医子喻,出于第六卷寿量品。
二十种喻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般若为母,二、方便为父,三、檀为乳母,四、尸罗为养母,五、忍为庄严具,六、勤为养育者,七、禅为浣濯人,八、善知识为教授师,九、一切菩提分为伴侣,十、一切善法为眷属,十一、一切菩萨为兄弟,十二、菩提心为家,十三、如理修行为家法,十四、诸地为家处,十五、诸忍为家族,十六、大愿为家教,十七、满足诸行为顺家之法,十八、劝发大乘为绍家业,十九、法水灌顶一生所系之菩萨为王之太子,二十、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