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27,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8 79 80 81 下一页
添品法华
添品妙法莲华经
深法
深法门
深法忍
清净法界
清净法眼
生净土法八
净心诫观法
结净地法
净印法问经
净法界
净法界印
净法界咒
佛类词典(续上)
假法添品法华
添品妙法莲华经
深法
深法门
深法忍
清净法界
清净法眼
生净土法八
净心诫观法
结净地法
净印法问经
净法界
净法界印
净法界咒
假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实法而云。由因缘和合而存在之假者。(参见:假)
【佛学常见辞汇】
指因缘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术语)对实法而云。由因缘和合而存在之假者。(参见:假)
【佛学常见辞汇】
指因缘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假者借之义,诸法各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诸蕴而有众生,借栋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虚妄不实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佛学次第统编】
谓诸法各无体,借他故有,是名为假。说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续假 相续而有,是相续假。
三、相待假 与他对待而有,是相待假。
(术语)假者借之义,诸法各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诸蕴而有众生,借栋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虚妄不实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佛学次第统编】
谓诸法各无体,借他故有,是名为假。说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续假 相续而有,是相续假。
三、相待假 与他对待而有,是相待假。
添品法华
【佛学大辞典】
(经名)添品妙法莲华经之略。
(经名)添品妙法莲华经之略。
添品妙法莲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八卷,隋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
(经名)八卷,隋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
深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甚深微妙之法也。诸法实相为深法之极。法华经序品曰:「世尊在大众敷演深法义。」无量寿经下曰:「闻深法欢喜信乐。」
【佛学常见辞汇】
甚深微妙之法。
(术语)甚深微妙之法也。诸法实相为深法之极。法华经序品曰:「世尊在大众敷演深法义。」无量寿经下曰:「闻深法欢喜信乐。」
【佛学常见辞汇】
甚深微妙之法。
深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之深义,有无量之门,故云深法门。无量寿经下偈曰:「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术语)诸法之深义,有无量之门,故云深法门。无量寿经下偈曰:「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深法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甚深之法忍也,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浅深差别。无量寿经上曰:「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又曰:「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参见:忍)
【佛学常见辞汇】
甚深的法忍。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深浅的差别。
(术语)甚深之法忍也,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浅深差别。无量寿经上曰:「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又曰:「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参见:忍)
【佛学常见辞汇】
甚深的法忍。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深浅的差别。
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Ks!a%nti,忍耐也。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同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三藏法数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术语)Ks!a%nti,忍耐也。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同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三藏法数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清净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證之真体也。七佛经曰:「佛有清净法界,證真觉智无不了知。」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證得的真如境界。
(术语)佛所證之真体也。七佛经曰:「佛有清净法界,證真觉智无不了知。」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證得的真如境界。
清净法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清净之法眼也,法眼为五眼之一。小乘之声闻于见道观见四圣谛,大乘之菩萨于初地观见二空之理之智也。无量寿经下曰:「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的法眼。法眼是五眼之一。
(术语)清净之法眼也,法眼为五眼之一。小乘之声闻于见道观见四圣谛,大乘之菩萨于初地观见二空之理之智也。无量寿经下曰:「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的法眼。法眼是五眼之一。
生净土法八
【佛学大辞典】
(名数)维摩居士应众香国众香菩萨之问:说于此土成就八法得生净土:一饶益众生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二心等众生,谦下无碍。三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四于所未闻之经文闻之不疑。五与声闻不相违背。六不嫉他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七常省己过,不讼他短。八恒以一心求诸功德。见维摩经香积品。
(名数)维摩居士应众香国众香菩萨之问:说于此土成就八法得生净土:一饶益众生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二心等众生,谦下无碍。三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四于所未闻之经文闻之不疑。五与声闻不相违背。六不嫉他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七常省己过,不讼他短。八恒以一心求诸功德。见维摩经香积品。
净心诫观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南山道宣著。本书之注述如下:净心诫观法科一卷,宋允堪述。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六卷,宋允堪述,日本慧光合。
(书名)一卷,南山道宣著。本书之注述如下:净心诫观法科一卷,宋允堪述。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六卷,宋允堪述,日本慧光合。
结净地法
【佛学大辞典】
(仪式)行事钞下二之一曰:「五分诸比丘欲羯磨于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或通结坊间作净地并听。若通结,应云此住处共住共布萨,僧今结净地除某处。」寄归传二有五种之净地:一起心作,初造寺时定基石已,若一苾刍为检校人,应起如是心,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当作净厨。二共印持,定寺基时若但三人者,应一苾刍告馀苾刍言:诸具寿(比丘之称)皆可用心印如此处,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作净厨,第二第三应如是说。三如牛卧,其寺屋犹如牧牛处处起卧散漫,房门无有定处,纵不作法此处即成其净。四故废处,是久经僧舍废处,如重来者至旧触处即为净。然是不得经宿,越宿即应作法。五秉法作,秉白二羯磨法结界,文如白一羯磨中所说。
(仪式)行事钞下二之一曰:「五分诸比丘欲羯磨于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或通结坊间作净地并听。若通结,应云此住处共住共布萨,僧今结净地除某处。」寄归传二有五种之净地:一起心作,初造寺时定基石已,若一苾刍为检校人,应起如是心,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当作净厨。二共印持,定寺基时若但三人者,应一苾刍告馀苾刍言:诸具寿(比丘之称)皆可用心印如此处,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作净厨,第二第三应如是说。三如牛卧,其寺屋犹如牧牛处处起卧散漫,房门无有定处,纵不作法此处即成其净。四故废处,是久经僧舍废处,如重来者至旧触处即为净。然是不得经宿,越宿即应作法。五秉法作,秉白二羯磨法结界,文如白一羯磨中所说。
净印法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海意菩萨所问法印经之略名。
(经名)海意菩萨所问法印经之略名。
净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清净法界,真如也。真如之体离一切垢染故曰净,为一切世间出世间功德之所依,故曰法界。佛地论三曰:「净法界,真如为体。」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清净法界,即真如的境界。
(术语)又曰清净法界,真如也。真如之体离一切垢染故曰净,为一切世间出世间功德之所依,故曰法界。佛地论三曰:「净法界,真如为体。」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清净法界,即真如的境界。
净法界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以左右手为拳,二大指入掌中,伸二头指。
(印相)以左右手为拳,二大指入掌中,伸二头指。
净法界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与净法界真言同。
(真言)与净法界真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