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9,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释法匮( 阮 )
僧法宠( 冯 号 上座法师 )
孙惠蔚(字 叔炳、伯华 陀罗、陁罗 号 惠蔚法师 枣强县男 戴 )
释法安( 毕 )
元法僧( 始安郡王、始安郡公 )
僧法庆
释法琳( 乐 )
僧法超( 孟 号 出要律仪 )
席法友
释法献( 徐 )
释法开( 俞 )
释法惠( 李 )
僧法贞
刘峻(字 孝标 名 法武 玄靖先生 )
其它辞典(续上)
僧法凝( 庞 )释法匮( 阮 )
僧法宠( 冯 号 上座法师 )
孙惠蔚(字 叔炳、伯华 陀罗、陁罗 号 惠蔚法师 枣强县男 戴 )
释法安( 毕 )
元法僧( 始安郡王、始安郡公 )
僧法庆
释法琳( 乐 )
僧法超( 孟 号 出要律仪 )
席法友
释法献( 徐 )
释法开( 俞 )
释法惠( 李 )
僧法贞
刘峻(字 孝标 名 法武 玄靖先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僧。会州人,俗姓庞。专心持戒,每入定往往经月。出定后亦不食。年七十于佛前置座自焚,初烧一指,次第及臂而身乃尽。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姓庞氏。会州人。初武帝尝于梦中。游齐山。觉而遍问其地于群臣。卒莫有知者。乃诏天下访求之。而得于会之城北七里所。因立精舍于上。给田度僧。以垂永久。凝以童子占籍焉。戒行精苦。禅观修明。每入定。辄经月。至年七十。偶于佛像前。置高座。坐烧一指。昼夜略不动摇。火及臂烟𦦨愈炽。弟子或欲扑灭者。或叫呼禁止者。皆不听。火遂及身。七日七夜。惟一灰聚。众共埋骨其所。而树塔焉。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遗身篇第七
释法凝。会州人也。俗姓庞氏。初齐武帝梦游齐山。不知在何州县。散颁天下觅之。时会州父老奏称。去州城北七里。臣人山是旧号齐山。武帝遣于上立精舍。度僧给田业。凝以童子在先得度。专心持戒道德日新。月六年三斋供不断。但以坐禅为念。出禅则诵经。恒常入禅。百姓争往看。而不敢入。唯于窗中遥见。动经一月。出犹不食。大德名僧多往劝之。虽复进食渐渐微少。后年至七十。于佛像前置座而坐。初烧一指昼夜不动。火然及臂。诸人与弟子欲往扑灭。及有叫唤者。复有禁止不听者。臂然火焰弥炽。遂及身。七日七夜。时俗男女有号哭自搥者。又有顶礼赞叹者。至身尽唯一聚灰。众共理之。于上起塔。今唯有一精舍在。馀皆摧灭。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生玩氏。吴兴于潜人。少师事枳园沙门法楷。楷以道学为琅邪王奂王肃师。匮为人。恭愿质朴。寡语自守。不交世俗。诵法华经。寺有胜法师者。老病匮依止护视之。胜已。葬之如法。聚衬施造旃檀像。像成设大会庆之。家寓都城大市。将亡。一日遍赴定林枳园并其家中食。归闭房卧而化。其尸香软。屈二指乃知其得果也。武帝闻之临。吊。文宣文惠从焉。塔于枳园。永明七年也。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释法匮。本姓阮。吴兴于潜人。少出家。为京师枳园寺法楷弟子。楷素有学功特精经史。琅琊王奂王肃并共师焉。匮为性恭默少语言。朴然自守不涉人事。诵法华经一部。寺有上座尘胜法师老病。匮从为依止。营护甚至。及胜亡殡葬如法。每斋会得直。聚以造栴檀像。像成自设大会。其本家侨居京师大市。是旦还家。又至定林。复还枳园。后三处考覆皆见匮来中食。实是一时。而三处赴焉。尔日晚还房卧奄然而卒。尸甚香软手屈二指。众咸悟其得二果。时犹为沙弥。而灵迹殊异。遂闻于武帝。帝亲临幸为会僧设供。文惠文宣并到房顶礼为营理葬殓。百姓云赴䞋施重叠。仍以所得利养起枳园寺塔。是岁齐永明七年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524 【介绍】: 南朝梁僧。南阳人,俗姓冯。十八岁出家,住光兴寺,从昙斌法师学经教。梁武帝天监中敕命住宣武寺。帝重其戒行,不呼名而称上座法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冯姓。海盐人。其先居南阳之冠军。少负出俗志。二亲弗许。固请之。乃曰。婚而后任意。年十八为纳室。始半载即弃去。隶光兴寺落发。出都居兴皇寺。从道猛昙齐。学成实论。日夜勤至。吴郡张融。遗周颙书曰。古人犹留儿女以承族统。法宠师绝尘如弃涕唾。若斯之志。大矣远矣。后从长乐寺僧周。学杂心毗昙。庄严寺昙斌历德众部。采玄析奥。风神秀举。齐竟陵王子良。尝于西邸义集。事委冶城智秀。秀谓宠曰。当此应对。卿何如我。答曰。先悦后拒。我不及卿。诠名定实。卿不及我。秀有惭色。年三十八。会正胜寺法愿。善樊许术。谓宠四十当死。宠亦自览镜。见面有黑气。于是尽货其衣钵。以其资。并市香灯。归光兴房。杜门礼忏。昼忘食息。夕不寝寐。迄四十年。岁暮之夕。忽两耳肿痛。愈加惕厉。忏达四更。闻外有声曰。君死业已尽。遽开门都无所见。明日视之。则黑气消灭。而耳后之寿骨隆起。天监七年。诏为僧正。徙居宣武寺。寺故名天保。上为宣武王脩福。诏缮饬以待宠。普通四年。感风疾。看经礼拜不废。五年三月十六日终。春秋七十四。葬定林寺 时智果。管氏吴人。亦居海盐光兴寺。僧淑。居剡县公车寺。并善诸经部。史不详述。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法宠。姓冯氏。南阳冠军人。后遭世难寓居海盐。少有绝俗之志。二亲爱而弗许。执志固请。乃曰。须待为汝婚竟随意所欲。十八纳妻。经始半年。舍家服道住光兴寺。成办法式习学威仪。其后出都住兴皇寺。又从道猛昙济学成实论。二公雅相叹赏。日夜辛勤不以寒暑动意。吴郡张融与周颙书曰。古人遗放故留儿女。法宠法师绝尘如弃唾。若斯之志大矣远矣。又从长乐寺僧周学。通杂心及法胜毗昙。又从庄严昙斌历听众经。探玄析奥妙尽深极。高难所指罕不倒戈。昔吐蕴藉风神秀举。齐竟陵王子良。甚加礼遇。尝于西邸义集选诸名学。事委治城智秀。而竞者尤多。秀谓宠曰。当此应对卿何如我。答曰。先悦后拒我不及卿。诠名定赏卿不及我。秀有惭色。年三十八。正胜寺法愿道人善通樊许之术。谓宠曰。君年满四十当死。无可避处。唯有祈诚诸佛忏悔先愆。跳脱或可冀耳。宠因引镜验之。见面有黑气。于是货卖衣钵资馀。并市香供。飞舟东逝。直至海盐居在光兴。闭房礼忏杜绝人物。昼忘食息夜不解衣。迄年四十。岁暮之夕忽觉两耳肿痛。弥生怖懅。其夜忏礼已达四更。闻户外有人言曰。君死业已尽。遽即开户都无所见。明晨借问佥言黑气都除。两耳乃是生骨。斯实忏荡之基。功不虚也。末又从东夏慧基听其讲导。言论往复旬日之间。文疑理滞反启其志。又鼓棹西归住道林寺。开宇临涧敞轩映水。解帙寻经每自惆怅而不能已。及东昏在位。多请游于北山。因而移寓天保寺。天监七年齐隆寺法镜徂殁。僧正惠超启宠镇之。敕曰。法宠法师造次举动不逾律仪。不侠性欲不事形势。慈仁恺悌雅有君子之风。匡政寺庙信得其人矣。上每义集以礼致之。略其年腊敕常居坐首。不呼其名号为上座法师。请为家僧。敕施车牛人力衣服饮食。四时不绝。寺本陜小。帝为宣武王修福。下敕王人缮改张饰以待宠焉。因立名为宣武寺也。门徒敦厚常百许人。普通四年忽感风疾不能执捉。舒经格上昼夜不休。赴诸法事坐舆讲说。未疾礼佛常以百拜为限。后不能起居。犹于床上依时百过俯仰虔敬。所忏所愿与本无异。后疾甚中使参候相望于道。以普通五年三月十六日卒。春秋七十四。皇上伤悼道俗悲恋。敕葬定林寺墓。一切凶事天府供给。舍人主书监视讫事。复有沙门智果。管氏。吴人。住海盐光兴寺。清直平简善诸经术。又剡县公车寺沙门僧淑。捃采众师并为己任。随问随答思虑周广。虽有徵覈而未尽其要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518 【介绍】: 北魏武邑武遂人,先单名蔚,字叔炳,一字伯华,小字陀罗。以儒学名。孝文帝太和初举孝廉,为中书博士。转皇宗博士。参与理定雅乐。宣武帝初,迁秘书丞、武邑郡中正。上疏请校理东观藏书。正始中侍讲佛经称旨,诏加“惠”字。孝明帝时出为济州刺史,还,为光禄大夫。全后魏文·卷四十
惠蔚,字叔炳,武邑武遂人。小字陁罗。本单名蔚,宣武诏加惠,号惠蔚法师。太和初,郡举孝廉对策,为中书博士,转皇宗博士,迁太亩令。宣武即位,历冗从仆射,迁秘书丞、武邑郡中正,又兼黄门侍郎。迁中散大夫、正黄门,代崔光为著作郎。迁国子祭酒、秘书监。延昌中,封枣强县男。孝明即位,出为平东将军、济州剌史。还,除光禄大夫。神龟元年卒。赠大将军、瀛州刺史,谥曰戴。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毕氏。东平人。魏司隶校尉轨之后也。七岁弃家去。依白马寺慧光为童子。光以其精神秀出。为落发。使诵书传。性彊记。奇俊之誉。闻一时。张永请斌公讲。问都下少年。斌以安对。邀至使诵佛性义。诸书无底滞。永问年几何。曰年十八。永叹曰。昔扶风朱勃年十二。能诵书咏诗。未足多也。王僧虔出镇襄州。载与俱。遂游番禺。以涅槃义难攸公。攸愧服。让其席。住二年。道化海上。还京师。讲涅槃成实维摩。一时名士多从之。永泰元年没。寿四十五。著净名十地义疏高僧传五卷。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法安。姓毕。东平人。魏司隶校尉轨之后也。七岁出家事白马寺慧光为师。光幼而爽拔。博通内外多所参知。安年在息慈。便精神秀出。时张永请斌公讲。并屈召名学。永问斌云。京下复有卓越年少不。斌答。有沙弥道慧法安僧拔慧熙。永即要请令道慧覆涅槃法安述佛性。神色自若序泻无遗。永问并年几。慧答十九。安答十八。永叹曰。昔扶风朱勃年十二能读书咏诗。时人号才童。今日二道可曰义少也。于是显誉京朝流名四远迄至立年专当法匠。王僧虔出镇湘州。携共同行。后南适番禺。正值攸公讲涅槃。安问论数番。攸心愧让席。停彼两周法事相继。永明中还都止中寺。讲涅槃维摩十地成实论。相继不绝。司徒文宣王及张融何胤刘绘刘瓛等。并禀服文义共为法友。永泰元年卒于中寺。春秋四十有五。著净名十地义疏并僧传五卷。时有灵基寺敬遗光赞慧韬。瓦官寺道宗。亦皆当时名流。为学者所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4—536 【介绍】: 南朝梁时鲜卑人。初仕魏,历光禄大夫、徐州刺史。梁武帝普通五年,魏室大乱。明年,法僧据镇称帝。魏乱稍定,将讨法僧,乃归梁,授司空,封始安郡王。中大通四年,立为东魏主,不行,仍授骠骑大将军、郢州刺史。官至太尉,领军师将军。全梁文·卷六十三
法僧,魏道武子阳平王熙之曾孙。仕魏为太尉行参军,转通直郎、棕远将军、司徒司马掾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熙平初徵拜光禄大夫,出为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转安东将军徐州刺史。(《梁书·武帝纪》作镇东将军。)孝昌初自称尊号。(《梁书·本传作》称帝)改元天启,以普通六年据彭城来降,授侍中司空,封始安郡公。大通中加冠军将军,中大通中转车骑将军,进太尉,领金紫光禄大夫,立为东魏王,不行。授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大同二年徵为侍中、太尉、领军师将军,卒年八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 【介绍】: 北魏时僧。冀州人。时朝廷倡佛教,寺院拥有大量土地,当权僧人成为僧侣地主。广大农民及下层僧人受到残酷剥削和压迫,法庆乃于延昌四年以“大乘教”组织农民起事,宣称“新佛出世,除去众魔”,被推为首领,并以渤海人士李归伯为十住菩萨,聚众五万余,所过处,焚寺院经像,杀僧侣地主。北魏派元遥率步骑十万镇压。庆等战败,被俘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出乐氏。晋原临邛人。幼依蜀郡裴寺得度。从隐公精十诵。隐公还陕。又从之。诸部毗尼。洞尽心曲修净土观。临终见奇祥甚多。合掌而灭。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法琳。姓乐。晋原临邛人。少出家。止蜀郡裴寺。专好戒品研心十诵。常恨蜀中无好师宗。俄而隐公至蜀。琳乃剋己握锥以日兼夜。及隐还陕西。复随从数载。诸部毗尼洞尽心曲。后还蜀止灵建寺。益部僧尼无不宗奉。常祈心安养。每诵无量寿及观经。辄见一沙门形甚姝大常在琳前。至齐建武二年寝疾不愈。注念西方礼忏不息。见诸贤圣皆集目前。乃向弟子述其所见。令死后焚身。言讫合掌而卒。即于新繁路口积木燔尸。烟焰冲天三日乃尽。收敛遗骨。即于其处而起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6—526 【介绍】: 南朝梁僧。晋陵无锡人,俗姓孟。少出家,住灵根寺,笃学无倦。后从安乐寺智称攻十诵。贫无衣物,乞食为生。梁武帝天监初以为都邑僧正。著有《出要律仪》。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孟氏。晋陵无锡人。幼而聪颖。笃学无倦。年十一出家。住灵根寺依同寺僧修护。习经论。贫非乞丐。莫足自资。而劳苦摩所惮。晚从安乐寺智称律师。攻十诵。称尤谓其可以命家。语以义之折中者颇多。称没而超则独步京邑矣。时武皇帝方隆向佛乘。以为毗尼之学。定慧所阶。治身灭罪。职此之由。必使僧尼于五篇七聚。导意奖心。然恐部文广繁。临事难究。故于听览馀。隙略为出要律仪一十四卷。以行世。乃以超为都邑僧正。普通六年。诏于平等殿讲演。但举大纲。宣示宏指而已。时帝躬临禀受。仍集知事。及诸名德。众通道俗。使毋讥议。以陷愆尤。三旬便竟。四方胥悦。七年冬卒于天竺所住寺。寿七十一。诏令有司疏慰。备威仪。送葬钟山开善寺。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释法超。姓孟氏。晋陵无锡人也。十一出家住灵根寺。幼而聪颖笃学无倦。从同寺僧护修习经论。而雅有深思。幽求讨击学论归仰。贫无衣食乞丐自资。心性柔软劳苦非虑。晚从安乐寺智称专攻十诵。致名命家语其折衷者。数过二百。自称公殁后独步京邑。中岁废业颇失鸿绪。后复缀讲众重殷矣。帝谓律教乃是象运攸凭。觉慧阶渐。治身灭罪之要。三圣由之而归。必不得门如闭目夜行。常惧蹈诸坑堑。欲使僧尼于五篇七聚导意奖心。以超律学之秀。敕为都邑僧正。庶其弘扇有徒。仪表斯立。武帝又以律部繁广临事难究。听览馀隙遍寻戒检。附世结文。撰为一十四卷。号曰出要律仪。以少许之词网罗众部。通下梁境并依详用。普通六年。遍集知事及于名解。于平等殿敕超讲律。帝亲临座听受成规。以众通道俗。恐陷于愆目。但略举刚要宣示宏旨。三旬将满文言便竟。所以导扬秘部弘悟当机。遂得四众移心朝宰胥悦。至七年冬。卒于天竺住寺。春秋七十有一。天子下敕流慰。并令有司葬钟山开善寺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7 【介绍】: 北魏安定人。初仕萧鸾,任安丰、新蔡二郡太守。与裴叔业同投魏,宣武帝景明初,拜冠军将军、豫州刺史。淮南克定,法友有力焉。其后停散十年,恬静自处。宣武帝末,除济州刺史,以廉和称。孝明帝时官光禄大夫。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徐氏。西海延水人也。少随其舅至梁州。因去家为沙门。研究经律。有闻于时。止钟山定林寺。闻猛公西游。愿慕效之。即自巴蜀出河南。经芮芮国。到于阗。欲度葱岭。会栈道绝。不可往。乃还。获佛牙一枝。舍利十五粒。观世音灭罪神咒。提婆达多品文。至龟兹又得金槌鍱像。献负像佛牙舍利至京师。谨事之。凡二十五年。人无知者。文宣太子。忽梦见之。诣献所居。求瞻礼。乃出以示。有记云。本在乌缠国。自乌缠入芮芮。自芮芮至汉上。于是琅琊王肃王融吴国张融张绻。沙门慧令智藏皆师事献。 永明中。诏与长干寺沙门玄畅。为国僧主。每对上称名而不坐。 一日中兴寺沙门僧钟。见上于乾弘殿。称贫道。帝讶之。以问尚书王俭曰。前辈沙门与帝王语。何所称。预正殿。还得坐否。俭对曰。汉魏佛法。未大兴盛。传记无载者。元魏稍盛。而沙门多称贫道。且得与坐。而称贫道至今。帝曰畅献二公。道行如此。犹称名。况其馀者。朕以为称名可也。献以建武末没。寿七十五。初定林寺建阁。以奉佛牙。普通三年正月。夜有杖而扣门者数人。称临川王殿下来。急欲升阁。收叛奴。寺司惶怖发钥。纵其所为。遂失佛牙。高僧传·卷第十三 兴福
释法献。姓徐。西海延水人。先随舅至梁州乃出家。至元嘉十六年。方下京师止定林上寺。博通经律志业强捍。善能匡拯众许修葺寺宇。先闻猛公西游备瞩灵异。乃誓欲忘身往观圣迹。以宋元徽三年发踵金陵。西游巴蜀。路出河南。道经芮芮。既到于阗欲度葱岭值栈道断绝。遂于于阗而反。获佛牙一枚舍利十五身并观世音灭罪咒及调达品。又得龟兹国金锤鍱像。于是而还。其经途危阻见其别记。佛牙本在乌缠国。自乌缠来芮芮。自芮芮来梁土。献赍牙还京。五十有五载。密自礼事馀无知者。至文宣感梦。方传道俗。献律行精纯德为物范。琅琊王肃王融吴国张融张绻沙门慧令智藏等。并投身接足崇其诫训。献以永明之中。被敕与长干玄畅同为僧主。分任南北两岸。畅本秦州人。亦律禁清白。文惠太子奉为戒师。献后被敕三吴使妙简二众。畅亦东行重申受戒之法。时畅与献二僧皆少习律检不竞当世。与武帝共语。每称名而不坐。后中兴僧钟。于乾和殿见帝。帝问钟如宜。钟答。贫道比苦气。帝嫌之。乃问尚书王俭。先辈沙门与帝王共语。何所称正殿坐不。俭答。汉魏佛法未兴。不见其记传。自伪国稍盛。皆称贫道亦预坐。及晋初亦然。中代有庾冰桓玄等。皆欲使沙门尽敬。朝议纷纭事皆休寝。宋之中朝亦颇令致礼。而寻竟不行。自尔迄今多预坐而称贫道。帝曰。畅献二僧道业如此。尚自称名。况复馀者。挹拜则太甚。称名亦无嫌。自尔沙门皆称名于帝王。自畅献始也。畅以建武初亡。春秋七十有五。献以建武末年卒。与畅同窆于钟山之阳。献弟子僧祐为造碑墓侧。丹阳尹吴兴沈约制文。献于西域所得佛牙及像。皆在上定林寺。牙以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数人并执仗。初夜扣门称。临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云。在佛牙阁上。请开阁检视。寺司即随语开阁。主师至佛牙座前开函取牙。作礼三拜。以锦手巾盛牙。绕山东而去。至今竟不测所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吴郡馀杭俞氏。幼从北仓寺昙贞出家。贞有解行。其弟子僧流昙𮞅。家盈财服。食富丽殊。忽开而学。则莫之逮也。后开西游居禅冈寺。依柔次二公。究成实论。虽贫窘而益勤甚。业既充优。滋以佚[示*象]。然性躁锐。善谈论潜登窃发。当者辄挫。吏部尚书琅邪王峻。永嘉大守吴兴兵墀。皆揖敬推赏。还乡止西寺。先相陵驾者。望风隐避。以至于死。因尔讲筵相接。道俗趋向。法师智藏讲成实论于禹穴。开往观之。鲠难累日。藏曰。开法师语论已多。自可去矣。吾欲入文。开闻之谓曰。释迦说法。多宝涌现。法师指南命众。而遣客何也。藏有惭色。普通四年卒。春秋六十五矣。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法开。姓俞。吴兴馀杭人。稚年出家住北仓寺。为昙贞弟子。贞清素澄严殊有解行。开少聪敏家业贫窭。身服不充食啖粗涩。同学僧流昙诞。家有盈财。服玩奢丽。并从贞受业。屡有年劳。及钩深造微。未有逮开者也。而流诞自恃优饶甚相轻忽。开怀快然遂负帙。西游住禅冈寺。仍从柔次二公学成实论。衣不蔽形食趣支命。而不避寒风暑雨。以昼系夜。历业既优精解无碍。终日游谈未尝暂息。心性躁锐无敌不攻。有时窃发潜登以掩不备。当其锋者罕不结舌。由是显名。吏部尚书琅琊王峻。永嘉太守吴兴丘墀。皆揖敬推赏愿永勖诫。后还馀杭止于西寺。先相陵驾之者望风饮气。永相隐避以至于死。开因尔讲筵相接道俗叹服。沙门智藏。后游禹穴讲化成论。开往观之。鲠难累日宾僚餐悦。藏曰。开法师语论已多自可去矣。吾欲入文。开曰。释迦说法多宝踊现。法师指南命众而遣客何耶。藏有惭色。以普通四年卒。春秋六十五矣。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本姓李氏。高昌人。少好射猎。酣酒弦歌。其妇美艳。一国无双。高富子弟。争与私通。惠他日出游。为豪富所打。友人报语。惠自思惟。己有大力。必当见杀。避往龟兹。乃愿出家。贫无法服。外国人死。衣以好衣。送尸陀林。辞诀而反。惠随他葬家人去彼。剥死人衣。遇起尸鬼起。相菆臾更为上下。凡经七反。惠率获胜。剥取衣裳。货得三千。以为法服。仍得出家。修学禅律。苦行绝群。蔬食善诱。心无是非。后还高昌。住仙窟寺。德索既高。尼众依止。禀其诚训。唯都郎中寺冯尼每谓惠曰。阿阇梨未好。可往龟兹国。金华寺帐下直月间。当得胜法。惠信尼语。往至龟兹。到见直月。直月欢喜。呼进房内。以蒲陶酒。一斗五升。服令其饮。惠大惊愕。我清净久。本来觅法。翻饮非法之药。苦执不肯。直月急推令去。惠即退思。遂不敢违。违便顿饮尽。醉问而卧。直月锁房。乃更馀行。及惠酒醒。追自拔恼。我忽犯戒。悔过自责。槌打身体。欲自害命。于此少时。得第三果。直月还问曰。得和后。还高昌。大弘经律。道俗归敬。颀动乡邑。齐永元年。无疾坐亡。手屈四指云(弟子惠化所述云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1—521 【介绍】: 北魏僧。渤海人。九岁出家,为沙门道记弟子。善《成实论》,深得其趣,妙于修讲,听众千人。后因避乱南奔,为追骑所害。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未详氏族。渤海东莞人。九岁出家。居洛下广德寺。年十一。师事道记。诵法华经。意所不解。随以造问。遂通晓其义。记尤加奖。稍长善成实论。与僧建齐名。时人以建文句无双。以贞为入微独步。且相友爱。每讲。听者千数。得衬施。造像供养。清河王怿。汝南王悦。并顶礼奉训戒。会魏德衰陵。以图南迈。以梁普通二年。贞为进骑所及而死。春秋六十一矣 建清河人。又有慧聪道寂。皆记公弟子。学亦可尚。建南达江阴。止何园寺。武帝诏集僧于乐受殿立义。而建之业顿进。聪寂不知所终。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法贞。不测氏族。渤海东光人。九岁出家。俊秀之声不齐凡类。住魏洛下之居广德寺。为沙门道记弟子。年十一通诵法华。意所不解随迷造问。记谓曰。后来总持者。其在尔乎。及至年长善成实论深得其趣。备讲之业卓荦标奇。在于伊洛无所推下。与僧建齐名。时人目建为文句无前。目贞为入微独步。贞乃与建为义会之友。道俗斯附听众千人。随得嚫施造像千躯分布供养。魏清河王元怿。汝南王元悦。并折腰顶礼咨奉戒训。会魏德衰陵女人居上。毁论日兴猜忌逾积。嫉德过常难免今世。贞谓建曰。大梁正朝礼义之国。又有菩萨应行风教宣流道法。相与去乎。今年过六十。朝闻夕死吾无恨矣。建曰。时不可失。亦先有此怀。以梁普通二年相率南迈。贞为追骑所及祸灭其身。春秋六十一矣。僧建清河人。沙弥之时慧俊出类。及长成人好谈名理。与慧聪道寂法贞等。同师道记。少长相携穷研数论。遂明五聚解冠一方。常日讲众恒溢千人。硕学通方悦其新致。造筵谈赏以继昼夜。虽乃志诲成人。而入里施化。魏高阳王元邕。亟相延请累宵言散。用祛鄙吝。或清晨嘉会一无逮者。辄云深恨不同其叙。故闻风倾渴者。遥服法味矣。后南游帝室。达于江阴住何园寺。武帝好论义旨敕集学僧。于乐受殿以次立义。每于寺讲。成济后业有逾于前。慧聪立心闲豫解行远闻。道寂博习多通雅传师业。并终于魏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8—521或522 【介绍】: 南朝梁平原人,字孝标,本名法武。好学,家贫。齐武帝永明中,还江南,博览群书,时称“书淫”。梁武帝天监初,召入西省,典校秘书。安成王萧秀引为户曹参军,使撰《类苑》,未成,以疾去。讲学东阳紫岩山,从学者甚众。为《山栖志》,文甚美。武帝引见,应对失旨,不见用,著《辨命论》寄怀。注《世说新语》,广征博引,用书达四百余种,为世所重。明人辑有《刘户曹集》。全梁文·卷五十七
峻字孝标,初名法武,平原平原人。齐永明中南奔,建武中为豫州府刑狱。梁受禅,召入西省,免,安成王引为荆州户曹参军,以疾去职。居东阳之紫岩山。普通二年卒,门人谥曰玄靖先生,有《世说》注十卷,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