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8,分27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法相
法书
遗法
明法
教法
楷法
作法
问法
法鼓
格法
法物
定法
公法
法会
法外
《國語辭典》:法相  拼音:fǎ xiàng
1.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大宝积经》卷二十三:「一切法相、法相之性,不可以性为观察。」
2.僧道称天尊的庄严宝相。唐。黄滔 丈六金身碑:「铜为内肌,金为外肤,取法西天,铸成东越,巍巍落落,毫光法相。」
《國語辭典》:法相宗  拼音:fǎ xiàng 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其创始人玄奘常住慈恩寺,故也称为「慈恩宗」。玄奘到印度留学,从戒贤大师学习瑜伽行派的典籍,回国后将之翻译。由其弟子加以传扬,而形成一宗派。其学说主要在阐明一切现象。因心识才存在;无心识则无现象之理。唐武宗灭法,因典籍惨遭焚毁从此一蹶不振。也称为「唯识宗」。
《國語辭典》:法书(法書)  拼音:fǎ shū
1.敬称他人所写的字,言其可为法则。
2.有关法律制度的书籍。汉。焦延寿《易林。卷一。大畜》:「典策法书,藏在兰台,虽遭乱溃,独不遇灾。」
《漢語大詞典》:遗法(遺法)
亦作“ 遗灋 ”。
(1).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法则。汉书·艺文志:“ 周 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 郑 卫 所乱,故无遗法。” 唐 柳宗元 《涂山铭》:“是以 周穆 遐追遗法,復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 明 刘基 《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则有先王之遗法焉。”
(2).留传下来的方式、方法。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汉 末丧乱,其灋中絶, 马先生 绍而作焉。今指南车, 马先生 之遗灋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渍鸭卵。今 吴 人用虎杖根渍之,亦古遗法。”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意天以美酿而饱予,出遗法於湮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据古人当时语气直述例》:“据此,则 史公 所述固古史记言之遗法也。”
(3).指前代传下的法书和书法艺术准则。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瘞鹤铭〉于焦山之下作长句以寄》:“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明 文徵明 《龙茶录考》:“ 晦菴 评 蔡 书,谓岁有蚤暮,力有深浅,公书至是盖无遗法矣。”
(4).指前代传下的佛法。隋书·经籍志四:“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异。”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华严宗》:“这个贤者很留意《华严经》,能够无师自悟,绍隆遗法。”
《國語辭典》:明法  拼音:míng fǎ
1.申明法令。《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参见「明法审令」条。
2.自然的规律。《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3.明的法令。《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韩安国》:「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
《國語辭典》:教法  拼音:jiào fǎ
教学的方法。如:「新式教育应讲究教材与教法。」
《國語辭典》:楷法  拼音:kǎi fǎ
1.效法的典范。《南史。卷三八。柳元景传》:「司马公所为,后生楷法,吾岂能止之哉。」《明史。卷二九八。隐逸传。杨恒传》:「家无儋石,而临财甚介,乡人奉为揩法焉。」
2.楷书的笔法。《晋书。卷三六。卫瓘传》:「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花月痕》第四七回:「又开了几处学堂,教二十岁下兵丁,都要读些史书,熟些核算,工些楷法。」
《國語辭典》:作法  拼音:zuò fǎ
1.创立典章、法律等。晋。干宝 晋纪总论:「夫作法于治,其弊犹乱;作法于乱,谁能救之。」
2.制作的方法。如:「这道菜的作法简易,适合初学者学习。」
3.术者施行法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上:「然小行者被他作法,变作一个驴儿,吊在厅前。」《三国演义》第二回:「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下。」
4.作文章的方法。《红楼梦》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
5.做惩戒的榜样。《红楼梦》第九回:「今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著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著实的抢白了几句。」
《漢語大詞典》:问法(問法)
(1).依据法律。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其罪杀人,不发声色,问法何如,不自为轻重,故无敢犯者。”
(2).问佛法。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问法看诗妄,观身向酒慵。”
《國語辭典》:法鼓  拼音:fǎ gǔ
1.一种法器。在寺院中,法堂设有二鼓,在东北角的称为「法鼓」,在西北角的称为「茶鼓」。
2.比喻佛法。佛法如战鼓,可以诫众进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二:「梵行为茵蓐,三昧为采女,法鼓震妙因。」
3.道坛所击的大鼓。用以震起法众,袪除妖氛。
《漢語大詞典》:格法
成法,法度。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故其既得改官也,反以为格法之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高汝礪 ﹞知守格法,循默避事,不肯彊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包何:“曾师事 孟浩然 ,授格法。”
分類:成法法度
《國語辭典》:法物  拼音:fǎ wù
1.佛门所使用的一些器具。如钟、磬、木鱼、鼓之类。
2.祭祀所用的器物。如宗庙的乐器、车驾、卤簿等物。《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于是法物始备。」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斋醮所需用具与乐器。如法剑、法盆、法铃、法鼓与铙、钹、鱼、罄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拈香。」
《漢語大詞典》:定法
(1).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史记·秦始皇本纪:“除疑定法,咸知所辟。”孔丛子·记问:“若 管仲 之知足以定法,材非 管仲 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周 命维新, 姬公 定法。”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将来怎的个拨弄,怎的个分段,怎的个招佃,怎的个议租,此时定法不是法,你们再听老爷太太的吩咐。”
(2).规定,成法。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第四、第五、第六酘,用米多少,皆候麴势强弱加减之,亦无定法。”书·立政“兹式有慎行” 唐 孔颖达 疏:“治狱必有定法。此定法有所慎行。”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贫富不同,亦从其便。此无定法耳。”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叙论并行例:“古人之文无定法也。”
《國語辭典》:公法  拼音:gōng fǎ
1.国家或朝廷制订的法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时翻过脸来,那个管你公法不公法?」
2.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如《宪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國語辭典》:法会(法會)  拼音:fǎ huì
1.说法或举行供佛、供僧及布施等佛教活动的集会。《五灯会元。卷二。鸟窠道林禅师》:「及南归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
2.道教指修建斋醮道场。
《国语辞典》:法外  拼音:fǎ wài
法纪之外。《幼学琼林。卷一。朝廷类》:「汉文除肉刑,仁昭法外,武王分宝玉,恩溢伦中。」
分类:法纪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