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集要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尊者法救集,赵宋天息灾译。即出曜经三十三品之法偈。
(经名)四卷,尊者法救集,赵宋天息灾译。即出曜经三十三品之法偈。
法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法尔。自然也。观念法门曰:「业果法然,众无错失。」
(术语)同法尔。自然也。观念法门曰:「业果法然,众无错失。」
法众
【佛学大辞典】
(杂语)顺佛法之众也。即出家五众之总称。圆觉经曰:「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寄归传一曰:「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禁,局提法众,遂广彰乎七篇。」
(杂语)顺佛法之众也。即出家五众之总称。圆觉经曰:「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寄归传一曰:「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禁,局提法众,遂广彰乎七篇。」
法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与道场同。行佛法之场处也。
(杂名)与道场同。行佛法之场处也。
法会
【佛学大辞典】
(仪式)为说法及供佛施僧之集会也。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圆觉经曰:「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佛学常见辞汇】
演讲佛法或是供佛施僧的集会。
(仪式)为说法及供佛施僧之集会也。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圆觉经曰:「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佛学常见辞汇】
演讲佛法或是供佛施僧的集会。
法会社
【佛学大辞典】
(杂名)寺院之异名,寺院为众人协力所成,众人之会所,故名法会社。见僧史略下。
(杂名)寺院之异名,寺院为众人协力所成,众人之会所,故名法会社。见僧史略下。
法鼓
【佛学大辞典】
(譬喻)扣鼓诫兵进众以譬佛之说法为诫众进善者。法华经序品曰:「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无量寿经上曰:「扣法鼓,吹法蠃。」大集经五十六曰:「法幢当摧折,法鼓声亦绝。」大经慧远疏曰:「严鼓诫兵,说教诫人。」同嘉祥疏曰:「扣鼓诫兵,合佛说法以集众,欲进趣于善。」【又】禅林之器。法堂设二鼓,其东北角之鼓,谓之法鼓,西北角之鼓,谓之茶鼓。见象器笺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好像击鼓使声音普遍听。法华经有击大法鼓和法鼓常鸣的话。
(譬喻)扣鼓诫兵进众以譬佛之说法为诫众进善者。法华经序品曰:「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无量寿经上曰:「扣法鼓,吹法蠃。」大集经五十六曰:「法幢当摧折,法鼓声亦绝。」大经慧远疏曰:「严鼓诫兵,说教诫人。」同嘉祥疏曰:「扣鼓诫兵,合佛说法以集众,欲进趣于善。」【又】禅林之器。法堂设二鼓,其东北角之鼓,谓之法鼓,西北角之鼓,谓之茶鼓。见象器笺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好像击鼓使声音普遍听。法华经有击大法鼓和法鼓常鸣的话。
法鼓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法鼓经之略名。
(经名)大法鼓经之略名。
法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爱有二种,一欲爱,凡夫之爱著也。二法爱,菩萨已上之爱乐善法也。此法爱又有二种:一小机之爱涅槃者及菩萨未断法执而爱善者,此法爱必当断之。二如来之大悲,亦云法爱,是无上之真爱也。圆觉经曰:「善能归悟刹,先去贪瞋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同注曰:「法爱者,爱涅乐也。」仁王经中曰:「顺逆法爱无明习,远行大士独能断。」同良贲疏曰:「顺道法爱者,爱善法也,婆沙论中名善法欲。」涅槃经五曰:「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悯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真解脱。」
【佛学常见辞汇】
指菩萨爱乐善法,为二爱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平等心而生法喜,欲令一切众生皆至佛道,是名法爱。
(术语)爱有二种,一欲爱,凡夫之爱著也。二法爱,菩萨已上之爱乐善法也。此法爱又有二种:一小机之爱涅槃者及菩萨未断法执而爱善者,此法爱必当断之。二如来之大悲,亦云法爱,是无上之真爱也。圆觉经曰:「善能归悟刹,先去贪瞋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同注曰:「法爱者,爱涅乐也。」仁王经中曰:「顺逆法爱无明习,远行大士独能断。」同良贲疏曰:「顺道法爱者,爱善法也,婆沙论中名善法欲。」涅槃经五曰:「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悯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真解脱。」
【佛学常见辞汇】
指菩萨爱乐善法,为二爱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平等心而生法喜,欲令一切众生皆至佛道,是名法爱。
法爱梵志
【佛学大辞典】
(本生)名义集偈颂曰:「雪山大士求半偈而施身,法爱梵志敬四句而折骨。」智度论所谓爱法梵志也。
(本生)名义集偈颂曰:「雪山大士求半偈而施身,法爱梵志敬四句而折骨。」智度论所谓爱法梵志也。
法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正法之偈颂也。
(术语)说正法之偈颂也。
法颂舍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法身偈)
(术语)(参见:法身偈)
法身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法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法灭尽也。凡佛法灭尽之相,乃诸佛之通轨,分正像末之三法,次第渐灭。一正法,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證悟之人多也。二像法,去佛世已久,道化渐讹替,正法变为似法也。三末法,去佛世长远,仅存教法之一分,更无修行證果之实效也。此三时之年限,其长短诸佛各不同,又我释迦佛经论之所说亦不同,今据通途之一说,则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过此三时,则佛法悉灭尽。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灭时,亦即在末法过后的时期。
(术语)佛法灭尽也。凡佛法灭尽之相,乃诸佛之通轨,分正像末之三法,次第渐灭。一正法,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證悟之人多也。二像法,去佛世已久,道化渐讹替,正法变为似法也。三末法,去佛世长远,仅存教法之一分,更无修行證果之实效也。此三时之年限,其长短诸佛各不同,又我释迦佛经论之所说亦不同,今据通途之一说,则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过此三时,则佛法悉灭尽。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灭时,亦即在末法过后的时期。
法灭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佛临涅槃,说末世众魔比丘为不如法事,乃至袈裟变白,为法灭之相者。
(经名)一卷,失译,佛临涅槃,说末世众魔比丘为不如法事,乃至袈裟变白,为法灭之相者。
法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者教法,能诠之教文也,义者所诠之义理也。法华经序品曰:「演大法义。」佛说譬喻经曰:「如来大慈为说如是微妙法义。」嘉祥法华经疏二曰:「教法但称为法,教所表理即称为义。」
【三藏法数】
法即可轨可则之义。谓如来所说之经,十界同遵,无不轨则故也。(遵,依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术语)法者教法,能诠之教文也,义者所诠之义理也。法华经序品曰:「演大法义。」佛说譬喻经曰:「如来大慈为说如是微妙法义。」嘉祥法华经疏二曰:「教法但称为法,教所表理即称为义。」
【三藏法数】
法即可轨可则之义。谓如来所说之经,十界同遵,无不轨则故也。(遵,依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