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8,分277页显示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2  63  64  6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刑法典
刑名法术
刑事法庭
刑事诉讼法
行政法
形法应图
绣衣执法
内家拳法
难逃法网
南宗画法
摩西律法
明法审令
七灭诤法
欺公罔法
普法战争
《漢語大詞典》:刑法典
经过系统整理,并确立一定体系的刑事法律文件。
《分类字锦》:刑名法术(刑名法术)
史记韩非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分类:
《漢語大詞典》:刑事法庭
见“ 刑事审判庭 ”。
《漢語大詞典》:刑事审判庭(刑事審判庭)
亦称“ 刑事法庭 ”。省称“刑庭”。 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组织机构。
《漢語大詞典》:刑事诉讼法(刑事訴訟法)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中国法制报》1984.11.26:“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大多数的刑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
《國語辭典》:行政法  拼音:xíng zhèng fǎ
以国家的行政作用为对象所制定的一种法律规范,而依法行政。于学理上可分为行政组织法及行政作用法。
《分类字锦》:形法应图(形法应图)
曹植献马表臣于先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今辄已能行与鼓节相应谨以奉献
分类:
《漢語大詞典》:绣衣执法(繡衣執法)
即绣衣直指。后汉书·伏湛传:“﹝ 伏湛 ﹞至 王莽 时为绣衣执法。”参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国语辞典》:内家拳法(内家拳法)  拼音:nèi jiā quán fǎ
1.一种拳术。相传是宋朝张三丰所创。拳法主静,重防禦。主要流传于温州、四明一带。
2.书名。清代黄百家所著。叙及内家拳乃从张三丰由少林寺拳法加以改变而来。
《国语辞典》:难逃法网(难逃法网)  拼音:nán táo fǎ wǎng
触犯法律的人,很难逃得过法律的制裁。如:「他畏罪潜逃国外数年,最后仍难逃法网,而被警方引渡回国。」
《国语辞典》:南宗画法(南宗画法)  拼音:nán zōng huà fǎ
明代董其昌主张将盛唐以来众家画法,归纳为南、北二宗。南宗著重水墨情趣,设色淡雅,强调以柔致韵,注重用墨,以意境幽远著称。唐代王维为始祖,宋朝米芾、元朝王蒙皆为此宗代表,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
《国语辞典》:摩西律法  拼音:mó xī lǜ fǎ
摩西根据耶和华经传给希伯来人的律法。其内容以十诫为主,包括民法、道德律和宗教仪礼等。
《国语辞典》:明法审令(明法审令)  拼音:míng fǎ shěn lìng
申明法令,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使人人遵守。《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国语辞典》:七灭诤法(七灭诤法)  拼音:qī miè zhēng fǎ
佛教用语。佛教解决僧团纠纷的七种方法。《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五○:「佛告诸苾刍,有七灭诤法应当修学。」
《国语辞典》:欺公罔法  拼音:qī gōng wǎng fǎ
欺骗官府,蔑视法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太守就大怒道:『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国语辞典》:普法战争(普法战争)  拼音:pǔ fǎ zhàn zhēng
西元一八七○至一八七一年,普鲁士与法国间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而引发的战争。普鲁士号召了德意志各邦国的军队,以毛奇为将军,大破法军于色当,法皇拿破崙三世被掳。战后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法割让亚尔萨斯、洛林两地给普国,并赔款五十亿法郎。也称为「德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