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27,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十种法行
十种观法
十种所观法
法师十德
入法界
入法界品
入法界无量
入法界体性经
入堂五法
入众五法
入无分别法门经
人法
力者法师
三十三身十九说法
佛类词典(续上)
十种三法十种法行
十种观法
十种所观法
法师十德
入法界
入法界品
入法界无量
入法界体性经
入堂五法
入众五法
入无分别法门经
人法
力者法师
三十三身十九说法
十种三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轨)
(名数)(参见:三轨)
十种法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法行)
(名数)(参见:十法行)
十法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经典十种之行法:一、书写,于佛所说之经律论文,书写流通而不使断也。二、供养,于佛之经典所在处,如佛之塔庙供养之也。三、施他,以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四、谛听,闻他人读诵经典而解说之,深生爱乐,一心谛听也。五、披读,于诸佛所说之经典常披阅看读而不释手也。六、受持,于诸佛所说之教法从佛禀受,持而勿失也。七、开演,于如来所说之教法常开示演说,使人信解也。八、讽诵,于如来所说之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使人乐闻也。九、思惟,于如来所说之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而不忘也。十、修习,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而成道果也。出辩中边论下。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行持经典的方法,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三藏法数】
(出辩中边论)
〔一、书写〕,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二、供养〕,谓于佛经典所在之处,如佛塔庙,皆应恭敬尊重供养也。
〔三、施他〕,谓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四、谛听〕,谓闻他人读诵解说一切经法,深生爱乐,而专心审听也。
〔五、披读〕,谓于诸佛所说之经,时常披阅看读不释手也。
〔六、受持〕,谓于诸佛所说教法,从师禀受,持而弗失也。
〔七、开演〕,谓于如来所说正法,时常开示演说,令人信解也。
〔八、讽诵〕,谓于如来所说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令人乐闻也。
〔九、思惟〕,谓于如来所说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不忘也。
〔十、修习〕,谓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以成道果也。
(名数)对于经典十种之行法:一、书写,于佛所说之经律论文,书写流通而不使断也。二、供养,于佛之经典所在处,如佛之塔庙供养之也。三、施他,以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四、谛听,闻他人读诵经典而解说之,深生爱乐,一心谛听也。五、披读,于诸佛所说之经典常披阅看读而不释手也。六、受持,于诸佛所说之教法从佛禀受,持而勿失也。七、开演,于如来所说之教法常开示演说,使人信解也。八、讽诵,于如来所说之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使人乐闻也。九、思惟,于如来所说之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而不忘也。十、修习,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而成道果也。出辩中边论下。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行持经典的方法,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三藏法数】
(出辩中边论)
〔一、书写〕,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二、供养〕,谓于佛经典所在之处,如佛塔庙,皆应恭敬尊重供养也。
〔三、施他〕,谓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四、谛听〕,谓闻他人读诵解说一切经法,深生爱乐,而专心审听也。
〔五、披读〕,谓于诸佛所说之经,时常披阅看读不释手也。
〔六、受持〕,谓于诸佛所说教法,从师禀受,持而弗失也。
〔七、开演〕,谓于如来所说正法,时常开示演说,令人信解也。
〔八、讽诵〕,谓于如来所说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令人乐闻也。
〔九、思惟〕,谓于如来所说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不忘也。
〔十、修习〕,谓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以成道果也。
十种观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之十乘观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所说的十乘观法。
(名数)天台之十乘观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所说的十乘观法。
十种所观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种之所观法,立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五位:十住位十种所观法、十行位十种所观法、十回向位十种所观法、十地位十种所观法、等觉位十种所观法也。出于璎珞本业经上。
(名数)十种之所观法,立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五位:十住位十种所观法、十行位十种所观法、十回向位十种所观法、十地位十种所观法、等觉位十种所观法也。出于璎珞本业经上。
法师十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修行一切功德之愿行,为大法师,能守护如来之法藏,以无量之善巧智慧辩才能为大众演说法,使诸众生得大安乐。具此十德名为法师:一、善知法义,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之句义差别也。二、能广宣说,菩萨能以智慧广为众生立说如来微妙之法也。三、处众无畏,菩萨处大众会,善说法要,随他问难悉能酬答而无所畏也。四、无断辩才,菩萨辩才无碍说一切法,经无量劫而相续不断也。五、巧方便说,菩萨随顺善巧方便机宜,说大说小,一切法门使他通解也。六、法随法行,菩萨说法使一切众生如说修行,随顺无违,修诸胜行也。七、威仪具足,菩萨于行住坐卧之四威仪中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无有缺犯也。八、勇猛精进,菩萨发勇猛心精进修习一切善法,化导众生,而无有退转也。九、身心无倦,菩萨斋肃身心修诸胜行,常起慈心,摄化众生,无有懈怠也。十、成就忍力,菩萨修习一切诸忍辱行,成就无生法忍之力也。见华严经疏四十三。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法师十德: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具兹十德,名为法师。
一、善知法义 善知法义者,谓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句义差别也。
二、能广宣说 能广宣说者,谓菩萨能以智慧,广为众生宣扬如来微妙之法也。
三、处众无畏 处众无畏者,谓菩萨处大众会,善说法要,随他问难,悉皆酬答,而无所畏也。
四、无断辩才 无断辩才者,谓菩萨辩才无碍,说一切法,经无量劫,相续不断也。
五、巧方便说 巧方便说者,谓菩萨善巧方便,随顺机宜,说大说小,一切法门,令地通解也。
六、法随法行 法随法行者,谓菩萨说法,令一切众生,如说而行,随顺无违,修诸胜行也。
七、威仪具足 威仪具足者,谓菩萨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无有缺犯也。
八、勇猛精进 勇猛精进者,谓菩萨发勇猛心,精进修习一切善法,化导众生,无有退转也。
九、身心无倦 身心无倦者,谓菩萨整肃身心,修诸胜行,常起慈心,摄化众生,无有懈倦也。
十、成就忍力 成就忍力者,谓菩萨修习一切诸忍辱行,成就无生法忍之力也。
(名数)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修行一切功德之愿行,为大法师,能守护如来之法藏,以无量之善巧智慧辩才能为大众演说法,使诸众生得大安乐。具此十德名为法师:一、善知法义,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之句义差别也。二、能广宣说,菩萨能以智慧广为众生立说如来微妙之法也。三、处众无畏,菩萨处大众会,善说法要,随他问难悉能酬答而无所畏也。四、无断辩才,菩萨辩才无碍说一切法,经无量劫而相续不断也。五、巧方便说,菩萨随顺善巧方便机宜,说大说小,一切法门使他通解也。六、法随法行,菩萨说法使一切众生如说修行,随顺无违,修诸胜行也。七、威仪具足,菩萨于行住坐卧之四威仪中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无有缺犯也。八、勇猛精进,菩萨发勇猛心精进修习一切善法,化导众生,而无有退转也。九、身心无倦,菩萨斋肃身心修诸胜行,常起慈心,摄化众生,无有懈怠也。十、成就忍力,菩萨修习一切诸忍辱行,成就无生法忍之力也。见华严经疏四十三。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法师十德: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具兹十德,名为法师。
一、善知法义 善知法义者,谓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句义差别也。
二、能广宣说 能广宣说者,谓菩萨能以智慧,广为众生宣扬如来微妙之法也。
三、处众无畏 处众无畏者,谓菩萨处大众会,善说法要,随他问难,悉皆酬答,而无所畏也。
四、无断辩才 无断辩才者,谓菩萨辩才无碍,说一切法,经无量劫,相续不断也。
五、巧方便说 巧方便说者,谓菩萨善巧方便,随顺机宜,说大说小,一切法门,令地通解也。
六、法随法行 法随法行者,谓菩萨说法,令一切众生,如说而行,随顺无违,修诸胜行也。
七、威仪具足 威仪具足者,谓菩萨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无有缺犯也。
八、勇猛精进 勇猛精进者,谓菩萨发勇猛心,精进修习一切善法,化导众生,无有退转也。
九、身心无倦 身心无倦者,谓菩萨整肃身心,修诸胜行,常起慈心,摄化众生,无有懈倦也。
十、成就忍力 成就忍力者,谓菩萨修习一切诸忍辱行,成就无生法忍之力也。
入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谓之法界,法华谓之实相。同体异名也。为诸法本真之理诸佛所證之境,證入法界之理,曰入法界。华严宗立三处之入法界。一、上根之菩萨于初住之位,破无明,證法界之理。二、中根之菩萨于十回向之终,三、下根之菩萨于初地。见华严大疏钞七。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是诸法的理体,而诸佛所證的境界,正是这种诸法的理体,叫做入法界。
(术语)华严谓之法界,法华谓之实相。同体异名也。为诸法本真之理诸佛所證之境,證入法界之理,曰入法界。华严宗立三处之入法界。一、上根之菩萨于初住之位,破无明,證法界之理。二、中根之菩萨于十回向之终,三、下根之菩萨于初地。见华严大疏钞七。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是诸法的理体,而诸佛所證的境界,正是这种诸法的理体,叫做入法界。
入法界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华严经之末品说善财童子證入法界理之始末也。
(经名)华严经之末品说善财童子證入法界理之始末也。
入法界无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回向之第十位。(参见:回向)
(术语)十回向之第十位。(参见:回向)
入法界体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住于宝积三昧,说法界之义。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住于宝积三昧,说法界之义。
入堂五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戒律宗入法堂当守五种之法规。(参见:入众五法)
(名数)戒律宗入法堂当守五种之法规。(参见:入众五法)
入众五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戒律入僧伽中当守五种之规法。五分律曰:「佛言入众应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三恭敬、四知次第、五不说馀事。」
(名数)戒律入僧伽中当守五种之规法。五分律曰:「佛言入众应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三恭敬、四知次第、五不说馀事。」
入无分别法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大乘无分别之法。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大乘无分别之法。
人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为受教之众生,法为佛之教法。又一切之有情数曰人,一切之非情数曰法。
【三藏法数】
人即观世音,法即普门。观世音者,谓此菩萨以中道妙智,观于世间众生受苦求救之声,一时皆令解脱也。普门者,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实相妙理,互通遍摄,无所障碍也。此品具两问答:依前问答,论观世音人。故经云:以是因缘,名观世音?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种种说法。故经云: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以人能秉法,故言人、法也。(前后问答者,无尽意初问,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答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等。是也。次问云何游此娑婆世界等。答云: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等。是也。)
(术语)人为受教之众生,法为佛之教法。又一切之有情数曰人,一切之非情数曰法。
【三藏法数】
人即观世音,法即普门。观世音者,谓此菩萨以中道妙智,观于世间众生受苦求救之声,一时皆令解脱也。普门者,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实相妙理,互通遍摄,无所障碍也。此品具两问答:依前问答,论观世音人。故经云:以是因缘,名观世音?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种种说法。故经云: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以人能秉法,故言人、法也。(前后问答者,无尽意初问,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答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等。是也。次问云何游此娑婆世界等。答云: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等。是也。)
力者法师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出家之身,以力业为事,好斗,作奴仆事之堕落僧。如僧兵之徒是也。又单曰力者。
(杂语)谓出家之身,以力业为事,好斗,作奴仆事之堕落僧。如僧兵之徒是也。又单曰力者。
三十三身十九说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普门品记观音现种种之身而说法。其中化现之身有三十三,说法二字有十九次。
(名数)法华经普门品记观音现种种之身而说法。其中化现之身有三十三,说法二字有十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