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27,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法界无碍智
法界无边智
法界体性智
法界体性观
法界无差别论
法界宫密严国
法界胎藏三昧
法珍
法师
十种法师
法师品
法师功德品
法差别相违因
法海
法海经
法界无碍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经所说十种智之一。證法界无碍理之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经所说十种智之一,即證入法界无碍理的智慧。
【三藏法数】
谓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性分交彻,互不相碍,是名法界无碍智。(性,即理也。分谓分限,即事也。)
法界无边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种智之一。众生色心之诸法,即是法界,此法界广大无边际,谓之法界无边。周遍此法界之智,谓之法界无边智。
【三藏法数】
谓知众生色心诸法,即是法界,充遍一切世间,无有边际,是名法界无边智。
法界体性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家所立五智之一。无尽之诸法名法界。其诸法所依之体性,名法界体性智者,对之决断分明也。此智以之配于五如来中之大日如来。菩提心论曰:「中方毗卢遮那佛,由成法界智为本。」秘藏记本曰:「法界体性智三密差别,数过刹尘,名之法界,诸法所依故曰体也。法然不坏,故名为性。决断分明,得以为智。」
法界体性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家观阿毗罗吽敛之五字,谓之字轮观。以字轮观所用之阿等五字即法界之体性故也。三摩地仪轨曰:「结三摩地印,入法界体性三昧,修习五字旋陀罗尼。(中略)旋复谛思惟,字字悟真实,初后虽差别,果證皆归一。」
法界无差别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明菩提心。本论之疏著如下:法界无差别论疏一卷,唐法藏撰。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科文一卷,宋普观录。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二卷,宋普观述。
法界宫密严国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大日法身之所都曰法界宫,又云密严国。虽常言在第四禅之摩醯首罗天((参见:法界宫)),而深秘之意,谓欲界之都率天亦为依此处云。
法界胎藏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周遍法界之大悲胎藏三昧也。大日经二曰:「住法界胎藏三昧,从此定起,说入佛三昧耶持明。」
法珍
【佛学大辞典】
(人名)元崔氏女子名法珍。后出家为尼。法名弘道。明刻方册大藏缘起,陆光祖序云:「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三十年始就绪。当时檀越,有破产鬻儿应之者。圣朝道化宏广,越前朝远甚,岂无胜心豪杰乎!不能倡而成之,而诿以为难。是丈夫之志,不如一女子也。」又冯梦祯序云:「宋元间,除京板外,如平江之碛砂,吴兴之某寺,越之某寺某寺等,俱有藏板,不啻七八副,法道之盛,此其一端。迨国朝,仅有两京之板,(中略)因记碛砂藏板缘起,弘道尼断臂募化,弘道化后,其徒复断臂继之。更三世,其愿始满。吾侪丈夫,不能深心荷担大法,镂板流通,反一女子之不若。即生清世,遇佛乘,空手入宝山,岂不愧死。」
法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能精通佛法为人之师者,又谓行法之师也。法华经序品曰:「常修梵行,皆为法师。」法华文句曰:「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中略)师于妙法自行成就(中界),能以妙法训匠于他,故举法目师。」嘉祥法华经疏九曰:「以人能上弘大法,下为物师,故云法师。如世药师以药治人病,名为药师。」三德指归一曰:「精通经论曰法师。」因明大疏上曰:「言法师者行法之师也。」又道士之善符箓祈禳诸法术者,亦称法师。
【佛学常见辞汇】
精通三藏佛法,以法自师,复以法师人的出家人。
【俗语佛源】
指精通佛教教义,又能如法修行,并善于为他人演说教法的僧尼。比如精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三藏法师。就广义讲,佛在世时,许多外道分别论师都在宣讲他们的教义,也被称为法师。佛「十号」中有天人师一号,也就是说,佛是为天人等说法的大法师。佛教经论中,对于法师的资格有其特定的含义,其运用也非常广泛。如《法华经·法师品》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共五种法师。《辩中边论》说十种法师。法师又是菩萨的异名,如《瑜伽师地论》和《大乘庄严经论》说:法师(说法者)即菩萨十六种异名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一般只对出家僧人尊称为法师。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道士善于苻祈禳诸法术者,亦称为法师,如《唐六典》:「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无名氏)
十种法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辩中边论,有十种法师颂曰:「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讲说及思修。」
法师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第十品,为说五种法师功德及弘经方法之品,故谓之法师品。
法师功德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十九品之名。明五种之法师,道力增逸,得六根清净之功德者也。故名曰法师功德品。
法差别相违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四相违因之一。宗法中之法有自相与差别之二者,言语之表面云自相,言语里所含之意许云差别((参见:法自相相违因)),今立者所说之因相违于欲其成立之法之言下意许,谓之法差别相违因。例如数论师对佛者谓「服等为他用,积聚性故,如卧具等。」「他」为立者之意许者,非如佛者之言谓五蕴和合之假我,即常一之神我也,因之虽于言陈自相之上用立敌相符之言物,而彼意许者,欲成立自宗之神我也。然彼诸说之积聚性之因,转于同品之卧具等,而卧具等为假我之用物,非神我之用物,相违于欲立者成立之意许,于是生法之差别也。见因明入正理论。
法海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维摩经佛国品曰:「当礼法海德无边。」无量寿经上曰:「深谛善念诸佛法海。」大集经五十六曰:「法山欲崩颓,法海当复竭。」
法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为海八德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