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陈法容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丹阳建康人。明帝昭华。相传明帝晚年有疾不能生育,取诸弟姬人有孕者入宫。生男,杀母而育其子。顺帝刘准即其抚养者。后帝即位,进为皇太妃。
翟法赐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寻阳柴桑人,翟矫子。少守家业,立室于庐山顶,丧亲后,不复归家。不食五谷,以兽皮或结草为衣。征辟皆不就。后家人寻求,复远徙,遁迹幽深。卒于岩石间。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四
法慈亦名道慈,豫州沙门。(晋末别有道慈序《中阿含经》。)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十四
法,大明中举扬州秀才,不弟。
沈法系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体先。沈庆之从弟。有将材,常从庆之征讨。后与平刘劭,所杀甚众。以功为始兴太守。迁骁骑将军、寻阳太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或曰道进。或曰法迎。生唐氏。凉州张掖人。少以苦行闻。为沮渠蒙逊所敬。逊没。子景环为胡所破。弟安周立。是岁大饥。进屡请赈济。安周不答。进则持刀裹盐。至饿者群聚处。次第授三归。即挂衣盔树上。而卧于地。授刀饿者。使割身肉。以共济。饿者未忍。乃自起割之。蘸盐以遍啖饿者。两股既尽。语饿者曰。我倦。汝自取之。虽皮骨。犹足以给数日。无使王知。苟知则夺而去之矣。饿者皆悲悼。不敢正视。顷之其弟子与王使至。舆以还宫。安周感悟。发仓廪存活。不可胜数。明日进乃绝。阇维烟𦦨亘天。火不息者七日。而舌无所坏。起三层塔瘗之。弟子僧遵有高行。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法进。或曰道进。或曰法迎。姓唐。凉州张掖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胡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剋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从求乞以赈贫饿。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授以三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饿者前云。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和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但取藏之。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来至。王人复看。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饿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炎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进弟子僧遵。姓赵。高昌人。善十诵律蔬食节行。诵法华胜鬘金刚波若。又笃厉门人常忏悔为业。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一名法进。姓唐。凉州张掖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边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尅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求赈贫。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受以三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饿者前。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拄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至。王人复至。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饥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焰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
释法朗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高昌人。史亡其氏。少为沙门。精苦其师法进者。亦有高行。尝闭户燕坐。忽见朗立前。进问何从得至此。朗曰。自户钥中入。仍与数僧至。日将中。愿为辨供。进起为设馔。但闻匙钵声。初不见人。大讶之。进以庐山慧远所赠伽梨为衬。朗曰。众僧放匕箸去矣。他日当来取之。寻见执㸑者。取伽梨。进欣然授之。明日问之。则执爨者无所取。盖化身也。魏虏毁减佛法。朗西游龟兹。龟兹王尝祝其国之尊者曰。有得道者至。幸报我。欲事之。朗至尊者为王言。王师尊之如佛。俄坐化去。阇维之日。两眉涌泉溅空。王收骨石起塔于龟兹。时凉州有沙门智整。亦有异行。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释法朗。高昌人。幼而执行精苦多诸徵瑞。韬光蕴德人莫测其所阶。朗师释法进亦高行沙门。进尝闭户独坐。忽见朗在前问从何处来。答云。从户钥中入云。与远僧俱至。日既将中愿为设食。进即为设食唯闻匕钵之声。竟不见人。昔庐山慧远尝以一袈裟遗进。进即以为䞋。朗云。众僧已去。别日当取之。后见执爨者就进取衣。进即与之。访常执爨者。皆云不取。方知是先圣人权迹取也。至魏虏毁灭佛法。朗西适龟兹。龟兹王与彼国大禅师结约。若有得道者至。当为我说。我当供养。及朗至乃以白王。王待以圣礼。后终于龟兹。焚尸之日。两眉涌泉直上于天。众叹希有。收骨起塔。后西域人来北土具传此事。时凉州复有沙门智整。亦贞苦有异行。为𢆰主杨难当所事。后入寒峡山石穴中不返。
释法悯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有讲学。居江夏五层寺。沙门僧昌造塔。江陵刺史谢晦欲坏之。悯往谏晦。晦不从。乃隐迹长沙岳麓。终身不出。晦载酒肉至寺。严鼓振威。斩斫形像。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四起。晦惊惧而走。后以叛逆诛灭。悯著显验论。以明因果。并解大道地经。殁于山中。寿八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法悯。北人。弱年慕道笃志经籍。十八出家。便游践州国观风味道。波若数论及诸经律皆所游刃。后憩江夏郡五层寺。时沙门僧昌于江陵城内立塔。刺史谢晦欲坏之。悯闻故往谏晦。晦意不止。悯于是隐迹于长沙麓山。终身不出。晦乃率仪至寺厚赐酒肉。严鼓振威。斩斫形像。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四起。晦惊惧而走。后以叛逆诛灭。队人丁法成史僧双见身癞病。馀多犯法而死。悯乃著显验论以明因果。并注大道地经。后卒于山中。春秋八十有三。弟子僧道立碑颂德。时始兴郡灵化寺有比丘僧宗。亦博涉经论。著法性觉性二论云。
释法明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三
法明,交州法师。
释法期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生向氏。蜀郡𮠁人也。幼孤。事兄以悌称里闾。年十四出家得度。从智猛禅师受法。与灵期寺沙门法林。共习禅观。皆获證。后从玄畅。游至江陵。而十住观门。所得已九。惟师子奋迅三昧未尽。畅叹曰。吾西涉流沙。北抵幽漠。或探禹穴。登衡霍。所阅胜侣多矣。独子有禅支分。竟没于长沙寺。神光异香。薰照近远。寿六十二。时蜀龙华沙门道果。亦以禅观著称。名与期并。
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释法期。姓向。蜀都陴人。早丧二亲事兄如父。十四出家。从智猛咨受禅业。与灵期寺法林同共习观。猛所谙知皆已證得。后遇玄畅复从进业。及畅下江陵。期亦随从。十住观门所得已九。有师子奋迅三昧。唯此未尽。畅叹曰。吾自西至流沙。北履幽漠。东探禹穴。南尽衡罗。唯见此一子特有禅分。后卒于长沙寺。春秋六十有二。神光映尸体更香洁。时属龙华寺又有释道果者。亦以禅业显焉。
释法施 朝代:南北朝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法施。姓江。武当人。少而弘直。神智难测。形无定方。出处不滞。游巴陵显安寺。娑罗树下宴默。而人亦莫之顾也。依荆南记云。晋永康元年。僧房床下忽生一树。随伐随生。如是非一。树生逾疾。咸共异之。置而不剪。旬日之间植柯极栋。遂移房避之。自尔已后。树长便迟。但极晚秀夏中方有花。叶秋落与众木不殊。多历年稔人莫识也。后外国僧见攀。而流涕曰。此娑罗树也。佛处其下涅槃。吾思本事所以泣耳。而花开细白不足观采。元嘉十一年。忽生一花。形色如芙蓉树。今见在此。亦一方之奇迹也。隋末丧乱。称兵非一。萧铣时为罗县令。施拊背指巴陵城曰。此天子城也。后果王之米极平贱。施诫深藏。人不测其言。于后米斗直万五千。饥馁者众。如此记授来事若指诸掌。赵郡王伐伪梁。铣问。今事如何。施遗双铜筋。铣曰。令我同矣。遂举众归化。百姓咸赖。其德弘矣。尝于江陵北头陀。虎来床侧。人来语虎曰。佛子闭目。虎即低头闭目。斯遇猛兽如家犬者。斯人在斯。诵胜天王一部。静念出观诵而美之。而精进牢强越于常伍。后潜形高迈。
释法羽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冀州人。年十五。为沙门慧始童子。始刻苦于道。羽落发能嗣其行。慕法华经药王菩萨樊身之施。于是自蒲坂以白晋王姚绪。绪曰入道多门。何必自焚。对曰。吾愿如是。即服香油。以布缠其身。诵经坐火栅中。声至眉额焦烂。而后绝。时年四十五。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法羽。冀州人。十五出家。为慧始弟子。始立行精苦修头陀之业。羽操心勇猛深达其道。常欲仰轨药王烧身供养。时伪晋王姚绪镇蒱坂。羽以事白绪。绪曰入道多方何必烧身。不敢固违。幸愿三思。羽誓志既重。即服香屑以布缠体。诵舍身品。竟以火自燎。道俗观视莫不悲慕焉。时年四十有五。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法宗。临海人。少好游猎。尝于剡遇射孕鹿母堕胎。鹿母衔箭犹就地舐子。宗乃悔悟。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于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常分卫自资受一食法。蔬苦六时以悔先罪。诵法华维摩。常升台讽咏。响闻四远。士庶禀其归戒者三千馀人。遂开拓所住以为精舍。因诵为目号曰法华台也。宗后不测所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秦州陇西人也。史失其氏。年二十九。为沙门。不服纩帛。辟五谷。啖松叶松脂。及饮香油。以焚身自誓。稍积薪于记城寺。大明五年。十月二十日。果满其志。火至眉目。经声犹了了。时年四十。 始丰沙门法存。读莲经。慕药王焚身供养事。且欲以化其乡里之孱弱不立者。卒行其志。太守萧缅。遣沙门慧深。为塔表彰之。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法光。秦州陇西人。少而有信。至二十九方出家。苦行头陀不服绵纩。绝五谷唯饵松叶。后誓志烧身。乃服松膏及饮油经于半年。至齐永明五年十月二十日。于陇西记城寺内集薪焚身以满先志。火来至目诵声犹记。至鼻乃昧。奄然而绝。春秋四十有一。时永明末始丰县有比丘法存。亦烧身供养。郡守萧缅遣沙门慧深。为起灰塔。
僧法缘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3—约479 【介绍】: 南朝齐女僧。东莞曾成人,俗姓俞。传说宋文帝元嘉九年,年十岁,与妹忽失所在,三日而归。后又去,一旬而还,便能作外国书语,且能讲经。遂出家。于家作精舍,昼夜讲经。
比丘尼传·南齐
法缘。本姓俞。东官曾成人也。宋元嘉九年。年十岁。妹法䌽年九岁。未识经法。忽以其年二月八日俱失所在。经三日而归。说至净土天宫见佛。佛为开化。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还。便能作外国书语及诵经。见西域人言谑善相了解。十年正月十五日又复失去。田中作人见其随风飘飏上天。父母忧之祀神求福。既而经月乃返。返已出家披著法服持发而归。自说见佛及比丘尼。语云。汝前世因缘应为我弟子。举手摩头发自堕落。为立法名大名法缘。小曰法䌽。临遣还曰。可作精舍。当与汝经。法也缘等还家即毁神座缮立精庐。昼夜讲诵。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岭有若灯烛。自此以后容止华雅音制诠正。上京讽诵不能过也。刺史韦朗孔默并屈供养。闻其谈说甚敬异焉。因是土人皆事正法。年五十六。建元中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