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释道法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生曹氏。燉煌人也。少为沙门。精苦有高行。持祝神验。游成都。从王休之费铿之请。住兴乐香积二寺。时至乞食。不受别请。尝入定。登内院。见弥勒。自脐轮放光。照三涂苦。于是加意常坐不卧。元徽二年化去。貌如生。
名僧传抄
本姓曹氏。燉煌人。禅思出于人表。苦行照见三涂。闻[庸-用+巾]蜀粗怀信向。胃岭而游焉王休真费铿之请为兴乐香积二寺主。乞食供斋。常减其分。以施虫鸟。坐禅习诵。昼夜无癈。每至夕。辄脱衣。于弥勤像前。养饴蚊虻。如是多年。后见弥勒。放种种光。齐中白光。直入地狱。见诸先缘及一切众生受苦之。又善神咒。元徽二年因于禅思。卒于绳床(云云)。
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释道法。姓曹。燉煌人。起家入道。专精禅业。亦时行神咒。后游成都。至王休之费铿之请为兴乐香积二寺主。训众有法。常行分卫不受别请及僧食。乞食所得。常减其分以施虫鸟。每夕辄脱衣露坐以饴蚊虻。如此者累年。后入定见弥勒放齐中光照三途果报。于是深加笃励。常坐不卧。元徽二年于定中灭度。平坐绳床貌悦恒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35—约498 【介绍】: 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小吏出身。宋明帝初,结事阮佃夫,为兖州典签。累至萧道成冠军府行参军。道成子萧赜(齐武帝)镇盆城,为江州典签,除南台御史。及武帝嗣位,为中书通事舍人,带南济阴太守,封望蔡县男。转给事中,势倾天下。东昏侯即位,出为大司农。卒官。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黄龙人。史失其氏。少为沙门。解经论。以严苦自将。游京师。有齐郡明僧绍隐。居琅邪之𭗵山。师事度。舍所居为栖霞精舍。以居之。岁馀忽旌旗造门。通谒曰。靳尚仪止甚伟。拜起称弟子。且以为王有此山已七百年。神物所在。理不可干。唯师道德崇大。愿施居之演法。以福此邦。盖其地。人之居者辄死。至度而始无他云。神请受五戒。度曰。檀越血食世祀。最佛戒所先柰何。神曰。傥蒙摄受。先当去之。黎明送钱一万。香烛刀子。有疏著弟子靳尚名奉供至。十五日度为设会。尚乃至同众行道。受戒而去。于是庙祝梦。神告曰。吾以受戒于度法师。祭祀止月蔬食。度尝卧疾。见尚来摩头足。以琉璃瓯勺水。使度呷之。觉大甘凉。所苦遂宁。 时有沙门法绍。议论相上下。号北山二圣。绍巴西人。汝南周颙。自成都迎至于山。茨精舍与度。并为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所师礼度。永元二年没。寿六十四。弟子僧朗。解华严三论。彭城慧开。馀杭法开。皆有讲学。与绍齐名。
神僧传·卷第三
释法度。黄龙人也。南齐初游于金陵。高士齐郡名僧绍。隐居琅邪之摄山。挹度清真待以师友。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寺。先是有道士欲以寺地为观。住者辄死。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经岁馀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投刺于度曰靳尚。度命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众。致敬毕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矣。神道有法物不得。于前后栖托或非真直。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日一人送钱一万并香烛等。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其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既而摄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矣。今后祠祭勿得杀戮。由是庙中荐献菜饭而已。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徵感如此。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法度。黄龙人。少出家。游学北土备综众经。而专以苦节成务。宋末游于京师。高士齐郡明僧绍抗迹人外。隐居琅琊之𭗵山。挹度清徽待以师友之敬。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精舍。请度居之。先有道士欲以寺地为馆。住者辄死。及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住经岁许。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持名纸通度曰靳尚。度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严。致敬已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神道有法物不得干。前诸栖托或非真正。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旦度见一人送钱一万香烛刀子。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𭗵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祠祀勿得杀戮。由是庙用荐止菜脯而已。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而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徵感若此。时有沙门法绍。业行清苦誉齐于度。而学解优之。故时人号曰北山二圣。绍本巴西人。汝南周颙去成都。招共同下止于山茨精舍。度与绍并为齐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恭以师礼。资给四事。度常愿生安养。故偏讲无量寿经。积有遍数。齐永元二年卒于山中。春秋六十有四矣。度有弟子僧朗。继踵先师复纲山寺。朗本辽东人。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厥经律皆能讲说。华严三论最所命家。今上深见器重。敕诸义士受业于山。时有彭城寺慧开。幼而神气高朗。志学渊深。故早彰令誉。立年便讲。又馀杭县法开者。亦清爽俊发善为谈论。出京止禅冈寺。与同寺僧绍有闻当时。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唱导
释法镜。姓张。吴兴乌程人。幼而乐道事未获从。值慧益烧身启帝度二十人。镜即预其一也。事法愿为师。既得入道履操冰霜。仁施为怀旷拔成务。于是研习唱导有迈终古。齐竟陵文宣王厚相礼待。镜誓心弘道不拘贵贱。有请必行。无避寒暑。财不蓄私常兴福业。建武初以其信施立齐隆寺以居之。镜为性敦美赏接为务。故道俗交知莫不爱悦。虽义学功浅而领悟自然。造次嘲难必有酬酢。齐永元二年卒。年六十四。其后瓦官道亲彭城宝兴耆阇道登。并皆祖述宣唱。高韵华言。非忝前例。倾众动物。论者后之。今上为长沙宣武王治镜所住寺。因改曰宣武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董姓。未详何许人。寓建康。少出家。住定林上寺。好学经论。多所通达。善涅槃大小品。尤精法华阿毗昙心。其讲则先标纲要。旋析条流。言约指远。驰名京邑。且常禅燕。以观心体。而动婴疾瘵。事亦废损。每自讼。先身执相分别。起诸违害。今获斯报。自是足不下山三十三载。清净调和。随顺梵行。仍课大品一部以袪封滞。天监五年卒。寿六十有九。 慧泰慧纂同所住寺。俱以学闻。泰笃勤禅智。纂心性清率。皆有国士风。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法令。姓董氏。未详何人。家遭世祸因寓建康。少出家住定林上寺。立操贞坚廉和寡欲。博览经论多所通达。善涅槃大小品。尤精法华阿毗昙心。登师子座发无畏辩。先标纲要却派条流。言约旨远驰名京学。兼好禅寂以息攀缘。但多疹瘵亟为废替。自责先身执相分别起诸违害今受殃咎。因诵大品一部用祛封滞。清净调和随从梵行。足不下山三十三载。荤辛不食弊衣毕世。以天监五年卒。春秋六十有九。时寺复有慧泰慧纂。并以学闻。泰剋己修身笃勤禅智偏能谈授。纂心性清率不务形骸。贞实抱素雅有国士之器。
释法恭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法恭。姓关。雍州人。初出家止江陵安养寺。后出京师住东安寺。少而苦行殊伦。服布衣饵菽麦。诵经三十馀万言。每夜讽咏辄有殊香异气。入恭房者咸共闻之。又以弊纳聚蚤虱。常披以饴之。宋武文明三帝及衡阳文王义秀等。并崇其德素。所获信施常分给贫病。未尝私蓄。宋太始中还西卒于彼。春秋八十。时乌衣复有僧恭者。德业高明纲总寺任。亦不食粳粮唯饵豆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9—507 【介绍】: 南朝梁僧。东平人,俗姓张。善草隶书。宋孝武帝孝建时至都住建元寺。讲经论,弗尚流俗,言去浮华,从学者百余人。凡与所游往者,必皆名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姓张。东平人。年始十三。善于草颖。其师道邕亦有清誉。尝抚其首曰。汝意气如此。必能振起遗法。既受具。仍遭父丧。房居四载。不与法席。宋孝建中。至都住建元寺。常讲毗昙。言去浮华。趣通文理。从之者百有馀人。齐竟陵。于法灵寺建竖义斋。以护为标领。所交皆名辈。齐侍中陈留阮韬。光禄阮晦。中书侍郎汝南周颙。并虚心礼待。天监六年。卒于所住寺。享年六十九。于时新安寺志远。天宝寺僧达。并勤学守志。不务讲说。好修福业。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法护。姓张。东平人。初以廉直居性不耐贪叨。年始十三而善于草隶。其师道邕亦有清风。抚其首曰。观汝意气必能振发遗法。及至受戒仍遭父忧。居丧房内经涉四载不预法事。礼毕羸瘠不堪随众。宋孝建中。来都游观住建元寺。雅好博古多讲经论。常以毗昙命家。弗尚流俗言去浮华。不求适会趣通文理。从其学者百有馀人。齐竟陵王。总校玄释定其虚实。仍于法云寺建竖义斋。以护为标领。解释胶结每无遗滞。物益怀之。远有旷度不交荣俗。凡所游往必皆名辈。齐侍中陈留阮韬。光禄阮晦。中书侍郎汝南周颙。并虚心礼待未尝废也。自从天子至于侯伯。不与一人游狎。皎然独坐勖励门徒。无营苟利。惟以经数仁义存怀。以天监六年卒于住所。春秋六十有九。时新安寺智远。天保寺僧达。并以勤学有功。远幼怀清静守志不竞。讲说大乘好修福务。达平和开拓颇自矜尚。
释法通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褚氏。河南阳翟人。晋安东将军䂮之后也。龆龀中而器量英发。年十二为沙门。博观三藏。而尤深于方等大品法华。学徒千里毕集。游京师。初止庄严。后居定林上寺。学者亦向风而至。齐竟陵文宣王。宰辅文献王。皆慕德焉。谢举陆果张孝秀。躬造之而受戒法。黑白弟子千馀人。居钟山三十馀年。精修禅诵。天监中没。寿七十。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法通。本姓褚氏。河南阳翟人。晋安东将军扬州都督䂮之八世孙也。家世衣冠礼义相袭通幼而岐颖聪悟绝伦。年十一出家。游学三藏专精方等。大品法华尤所研审。年未登立便为讲匠。学徒云聚千里必萃。后践迹京师。初止庄严后憩定林上寺。栖闲隐素履道唯勤。希风影附者复盈山室。齐竟陵文宣王丞相文献王。皆纡贵慕德亲承顶礼。陈郡谢举吴国陆果浔阳张孝秀。并策步山门禀其戒法。白黑弟子七千馀人。晦迹钟阜三十馀载。坐禅诵念礼忏精苦。至天监十一年六月十日。便觉不悆语弟子云。我正可至九月二十日间耳。到九月十四日见两居士。皆报白拂来向床前。便次第出至十七日忽漫语云。檀越不相识何处来耶。弟子昙智问意故。答曰。有一人著朱衣戴帻擎木箱底在床前。至二十日见佛像作两行来。通合掌良久。侍疾者但闻异香。竟不测其意。通乃密向同意慧弥说之。至二十一日索香汤洗浴竟。仍作礼还卧。叉手当胸正中时卒。春秋七十。仍葬于寺南。弟子静深等立碑墓侧。陈郡谢举兰陵萧子云并为制文刻于两面。时定林上寺复有沙弥圣进。本阉人。清信笃至遂出家苦节。尝头陀至东山。宿于树下。有虎来摩其头。见进端坐无扰。跪之而去。后每独行独坐。常见青马一匹卫其。左右。
杨法持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6 【介绍】: 南朝齐人。宋世为道人,与萧道成有旧,为密谋策划。齐高帝建元初还俗,任宁朔将军,封州陵县侯。建元二年为军主救援朐山。武帝永明四年,坐役使将客,削封。
房法寿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绎幕人,小名乌头。少为劫盗。长为清河太守王玄邈司马。以屡破崔道固军,得加绥边将军、魏郡太守。献文帝皇兴间,降魏,诏为平远将军,以功赐壮武侯。孝文帝太和中卒,谥敬。
沈法系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体先。沈庆之从弟。有将材,常从庆之征讨。后与平刘劭,所杀甚众。以功为始兴太守。迁骁骑将军、寻阳太守。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四
法慈亦名道慈,豫州沙门。(晋末别有道慈序《中阿含经》。)
翟法赐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寻阳柴桑人,翟矫子。少守家业,立室于庐山顶,丧亲后,不复归家。不食五谷,以兽皮或结草为衣。征辟皆不就。后家人寻求,复远徙,遁迹幽深。卒于岩石间。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法宗。临海人。少好游猎。尝于剡遇射孕鹿母堕胎。鹿母衔箭犹就地舐子。宗乃悔悟。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于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常分卫自资受一食法。蔬苦六时以悔先罪。诵法华维摩。常升台讽咏。响闻四远。士庶禀其归戒者三千馀人。遂开拓所住以为精舍。因诵为目号曰法华台也。宗后不测所终。
释法悯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有讲学。居江夏五层寺。沙门僧昌造塔。江陵刺史谢晦欲坏之。悯往谏晦。晦不从。乃隐迹长沙岳麓。终身不出。晦载酒肉至寺。严鼓振威。斩斫形像。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四起。晦惊惧而走。后以叛逆诛灭。悯著显验论。以明因果。并解大道地经。殁于山中。寿八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法悯。北人。弱年慕道笃志经籍。十八出家。便游践州国观风味道。波若数论及诸经律皆所游刃。后憩江夏郡五层寺。时沙门僧昌于江陵城内立塔。刺史谢晦欲坏之。悯闻故往谏晦。晦意不止。悯于是隐迹于长沙麓山。终身不出。晦乃率仪至寺厚赐酒肉。严鼓振威。斩斫形像。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四起。晦惊惧而走。后以叛逆诛灭。队人丁法成史僧双见身癞病。馀多犯法而死。悯乃著显验论以明因果。并注大道地经。后卒于山中。春秋八十有三。弟子僧道立碑颂德。时始兴郡灵化寺有比丘僧宗。亦博涉经论。著法性觉性二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