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27,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十戒持律法体
十戒法并威仪经
十法
十法行
十法界
十法经
十法界钞
十法界明因果钞
十法乘成观
十事非法
十乘观法
十善正法
十报法
十报法经
佛类词典(续上)
十世隔法异成门十戒持律法体
十戒法并威仪经
十法
十法行
十法界
十法经
十法界钞
十法界明因果钞
十法乘成观
十事非法
十乘观法
十善正法
十报法
十报法经
十世隔法异成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玄缘起之一。(参见:玄门)
【三藏法数】
谓三世各三为别,一念为总,故名十世。三世区分,不相杂乱,故云隔法。三世互在,递相成立,乃称异成。经云:菩萨有十种说三世。过去说过去,过去说现在,过去说未来;现在说过去,现在说平等,现在说未来;未来说过去,未来说现在,未来说无尽;又云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是也。(平等者,谓现在中现在,望前后过去未来得平等故也。无尽者,谓未来中未来,于未来际无有尽故也。)
(术语)十玄缘起之一。(参见:玄门)
【三藏法数】
谓三世各三为别,一念为总,故名十世。三世区分,不相杂乱,故云隔法。三世互在,递相成立,乃称异成。经云:菩萨有十种说三世。过去说过去,过去说现在,过去说未来;现在说过去,现在说平等,现在说未来;未来说过去,未来说现在,未来说无尽;又云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是也。(平等者,谓现在中现在,望前后过去未来得平等故也。无尽者,谓未来中未来,于未来际无有尽故也。)
十戒持律法体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受十戒,能住持之而不犯之法师,尊称之曰十戒持律之法体。法体与法师同。
(杂语)受十戒,能住持之而不犯之法师,尊称之曰十戒持律之法体。法体与法师同。
十戒法并威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经名)一卷,失译。
十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言成就十法,为住于大乘:一成就正信,二成就行,三成就性,四乐菩提心,五乐法,六乐观正法,七行正法,八顺于正法,九远离我慢等事,十善通达诸微密之语,而不乐声闻及缘觉等。见大乘十法经。
(名数)佛言成就十法,为住于大乘:一成就正信,二成就行,三成就性,四乐菩提心,五乐法,六乐观正法,七行正法,八顺于正法,九远离我慢等事,十善通达诸微密之语,而不乐声闻及缘觉等。见大乘十法经。
十法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经典十种之行法:一、书写,于佛所说之经律论文,书写流通而不使断也。二、供养,于佛之经典所在处,如佛之塔庙供养之也。三、施他,以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四、谛听,闻他人读诵经典而解说之,深生爱乐,一心谛听也。五、披读,于诸佛所说之经典常披阅看读而不释手也。六、受持,于诸佛所说之教法从佛禀受,持而勿失也。七、开演,于如来所说之教法常开示演说,使人信解也。八、讽诵,于如来所说之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使人乐闻也。九、思惟,于如来所说之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而不忘也。十、修习,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而成道果也。出辩中边论下。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行持经典的方法,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三藏法数】
(出辩中边论)
〔一、书写〕,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二、供养〕,谓于佛经典所在之处,如佛塔庙,皆应恭敬尊重供养也。
〔三、施他〕,谓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四、谛听〕,谓闻他人读诵解说一切经法,深生爱乐,而专心审听也。
〔五、披读〕,谓于诸佛所说之经,时常披阅看读不释手也。
〔六、受持〕,谓于诸佛所说教法,从师禀受,持而弗失也。
〔七、开演〕,谓于如来所说正法,时常开示演说,令人信解也。
〔八、讽诵〕,谓于如来所说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令人乐闻也。
〔九、思惟〕,谓于如来所说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不忘也。
〔十、修习〕,谓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以成道果也。
(名数)对于经典十种之行法:一、书写,于佛所说之经律论文,书写流通而不使断也。二、供养,于佛之经典所在处,如佛之塔庙供养之也。三、施他,以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四、谛听,闻他人读诵经典而解说之,深生爱乐,一心谛听也。五、披读,于诸佛所说之经典常披阅看读而不释手也。六、受持,于诸佛所说之教法从佛禀受,持而勿失也。七、开演,于如来所说之教法常开示演说,使人信解也。八、讽诵,于如来所说之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使人乐闻也。九、思惟,于如来所说之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而不忘也。十、修习,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而成道果也。出辩中边论下。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行持经典的方法,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三藏法数】
(出辩中边论)
〔一、书写〕,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二、供养〕,谓于佛经典所在之处,如佛塔庙,皆应恭敬尊重供养也。
〔三、施他〕,谓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四、谛听〕,谓闻他人读诵解说一切经法,深生爱乐,而专心审听也。
〔五、披读〕,谓于诸佛所说之经,时常披阅看读不释手也。
〔六、受持〕,谓于诸佛所说教法,从师禀受,持而弗失也。
〔七、开演〕,谓于如来所说正法,时常开示演说,令人信解也。
〔八、讽诵〕,谓于如来所说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令人乐闻也。
〔九、思惟〕,谓于如来所说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不忘也。
〔十、修习〕,谓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以成道果也。
十法界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显教依法华经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之六凡与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为十法界,密教依理趣释经以地鬼畜人天之五凡与声缘菩权佛实佛之五圣为十法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家为分别圆融无碍之义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为差别尘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对配之,即横竖之二门也(四横十竖)。十法界者: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二、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三、缘觉法界,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四、声闻法界,为入涅槃,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之境界也。五、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之乐之境界也。六、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也。七、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八、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界也。九、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受吞啖杀戮苦之畜类境界也。十,地狱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受寒热叫唤苦之最下境界也。要之感报之界分有十种不同,故谓之十法界。十法界之事经论无明说。此天台大师依经论之意而立,该收一切有情界之一种法门也。释十法界之字者,如止观五曰:「法界者三义,十数是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摄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后四是四圣。
【佛学次第统编】
密教之十法界,与显教相异,以五凡五圣为十法界。
一、五凡 五凡者,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天也。
二、五圣 五圣者,声闻、缘觉、菩萨、权佛、实佛也。
【三藏法数】
(出佛祖统纪)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脩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三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三者觉行圆满,谓万行具足,为三界师,是名佛法界。(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菩萨法界〕,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自行成就,而能觉悟一切众生,是名菩萨法界。
〔三、缘觉法界〕,缘觉者,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是名缘觉法界。(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四、声闻法界〕,声闻者,谓闻佛声教,依四谛法而修證真空,是名声闻法界。(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五、天法界〕,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世间无比。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因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感报而生,是名天法界。(二十八天者,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也。色界有十八天:初禅有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有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有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有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无色界有四天: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邪见也。谓之上品者,以作善时,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心俱不悔也。)
〔六、人法界〕,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之境,皆能安忍也。谓人生于四洲之中,能行仁义礼智信之五常,能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具修中品十善,感报而生,是名人法界。(四洲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中品者,谓于作善已后,起少悔之心也。)
〔七、阿脩罗法界〕,梵语阿脩罗,华言非天。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报而生,是名阿脩罗法界。(下品者,谓于作善之时,即生悔心也。)
〔八、鬼法界〕,谓此鬼类,遍于诸趣。有福德者作山林冢庙神,无福德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受苦无量。在因之时,谄诳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报而生,是名鬼法界。(下品者,谓作恶之时,即能悔也。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九瞋、十邪见也。)
〔九、畜生法界〕,畜生者,亦云旁生。此类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互相吞啖,受苦无穷。宿由愚痴贪欲,作中品五逆十恶,感报而生,是名畜生法界。(旁生者,谓其身形横生也。中品者,谓作恶已后,起少悔心也。)
〔十、地狱法界〕,地狱者,在地之下也。谓八寒、八热等狱,其中众生,受苦无穷,经劫无量。因作上品五逆十恶重罪,感报而生,是名地狱法界。(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俱不能悔也。)
(名数)显教依法华经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之六凡与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为十法界,密教依理趣释经以地鬼畜人天之五凡与声缘菩权佛实佛之五圣为十法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家为分别圆融无碍之义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为差别尘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对配之,即横竖之二门也(四横十竖)。十法界者: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二、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三、缘觉法界,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四、声闻法界,为入涅槃,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之境界也。五、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之乐之境界也。六、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也。七、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八、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界也。九、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受吞啖杀戮苦之畜类境界也。十,地狱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受寒热叫唤苦之最下境界也。要之感报之界分有十种不同,故谓之十法界。十法界之事经论无明说。此天台大师依经论之意而立,该收一切有情界之一种法门也。释十法界之字者,如止观五曰:「法界者三义,十数是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摄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后四是四圣。
【佛学次第统编】
密教之十法界,与显教相异,以五凡五圣为十法界。
一、五凡 五凡者,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天也。
二、五圣 五圣者,声闻、缘觉、菩萨、权佛、实佛也。
【三藏法数】
(出佛祖统纪)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脩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三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三者觉行圆满,谓万行具足,为三界师,是名佛法界。(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菩萨法界〕,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自行成就,而能觉悟一切众生,是名菩萨法界。
〔三、缘觉法界〕,缘觉者,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是名缘觉法界。(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四、声闻法界〕,声闻者,谓闻佛声教,依四谛法而修證真空,是名声闻法界。(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五、天法界〕,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世间无比。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因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感报而生,是名天法界。(二十八天者,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也。色界有十八天:初禅有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有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有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有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无色界有四天: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邪见也。谓之上品者,以作善时,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心俱不悔也。)
〔六、人法界〕,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之境,皆能安忍也。谓人生于四洲之中,能行仁义礼智信之五常,能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具修中品十善,感报而生,是名人法界。(四洲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中品者,谓于作善已后,起少悔之心也。)
〔七、阿脩罗法界〕,梵语阿脩罗,华言非天。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报而生,是名阿脩罗法界。(下品者,谓于作善之时,即生悔心也。)
〔八、鬼法界〕,谓此鬼类,遍于诸趣。有福德者作山林冢庙神,无福德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受苦无量。在因之时,谄诳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报而生,是名鬼法界。(下品者,谓作恶之时,即能悔也。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九瞋、十邪见也。)
〔九、畜生法界〕,畜生者,亦云旁生。此类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互相吞啖,受苦无穷。宿由愚痴贪欲,作中品五逆十恶,感报而生,是名畜生法界。(旁生者,谓其身形横生也。中品者,谓作恶已后,起少悔心也。)
〔十、地狱法界〕,地狱者,在地之下也。谓八寒、八热等狱,其中众生,受苦无穷,经劫无量。因作上品五逆十恶重罪,感报而生,是名地狱法界。(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俱不能悔也。)
十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十法经之略名。
(经名)大乘十法经之略名。
十法界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日本日莲撰。
(书名)一卷,日本日莲撰。
十法界明因果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日本日莲撰。入大藏经。
(书名)一卷,日本日莲撰。入大藏经。
十法乘成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常略云十乘观。
(名数)常略云十乘观。
十事非法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灭后一百年,比舍离地方比丘称十个非法,因而引起第二结集之问题也。元来之性质,乃关于律者。(参见:秘法)
(故事)佛灭后一百年,比舍离地方比丘称十个非法,因而引起第二结集之问题也。元来之性质,乃关于律者。(参见:秘法)
秘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通别之二称。通称行于密教。护摩念诵之总名也,不显露示人。故曰秘法。别称分大法、准大法、秘法、通途法之四段,而第三段之别目也。苏悉地法,五秘密法等之传法,许于灌顶已后者,总曰秘法。
【佛学常见辞汇】
秘教的修法,因秘教的修法很秘密,不随便公开示人。
(术语)有通别之二称。通称行于密教。护摩念诵之总名也,不显露示人。故曰秘法。别称分大法、准大法、秘法、通途法之四段,而第三段之别目也。苏悉地法,五秘密法等之传法,许于灌顶已后者,总曰秘法。
【佛学常见辞汇】
秘教的修法,因秘教的修法很秘密,不随便公开示人。
十乘观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乘观)。
(名数)(参见:十乘观)。
十善正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十善为顺理之正法,故有此名。
(杂语)十善为顺理之正法,故有此名。
十报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修十种之行法,成无为之果报,故曰十报法。一、行者意无为,但守行,二、可思惟意不离身,三、可识世间粗细,四、可弃憍慢,五、可著意观心,六、可多修观,七、身受苦,不中止,八、可止定意,九、当知一切人在于食,十、当證理使意勿疑。见十报法经。
(名数)修十种之行法,成无为之果报,故曰十报法。一、行者意无为,但守行,二、可思惟意不离身,三、可识世间粗细,四、可弃憍慢,五、可著意观心,六、可多修观,七、身受苦,不中止,八、可止定意,九、当知一切人在于食,十、当證理使意勿疑。见十报法经。
十报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长阿含十报法经之略名,二卷。
(经名)长阿含十报法经之略名,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