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27,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妙法莲华经文句
妙法莲华经玄义
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
邪命说法
邪法
初法明道
初胜法门经
别尊法
助道人法
青颈观自在法
事师法五十颂
事法界
事事无碍法界
事理法界
妙法莲华经文句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隋智者说灌顶记,释法华之经文。所谓法华三大部之一。略曰法华文句。
妙法莲华经玄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隋智者说灌顶记,释法华之经题。所谓法华三大部之一。略曰法华玄义。
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优波提舍为论藏之异名,天亲菩萨释法华之论藏也。有元魏勒那摩提之异译一卷,题为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长行,隋阇那崛多译偈颂。即法华经第七卷,(七卷本)普门品之别行,世所谓观音经也。
邪命说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求衣食之料而说法,曰邪命说法。
【佛学常见辞汇】
指为求衣食而说法。
邪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邪僻之道也。唐华严经十二曰:「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俱舍论十二曰:「邪法萦缠,瞋毒增上。」
初法明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真言行者之第十秘密庄严住心。得除盖障三昧,初地分證之位也。大日经疏一曰:「法明者,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住,生大慧光明,善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也。菩萨住此道时,从妄想因缘所有烦恼业苦皆悉清净除灭。譬如有人暗中为利宝所伤,谓为蛇毒,以作毒想故。其心执著,便成毒气,遍入肢体,垂欲命终。时有良医诊之,晓其本末。即时引至伤处以明灯照之,犹见所伤宝有血涂相,其人了知非毒,毒气亦除。分别玩好之具而生喜乐,行人亦复为是。因净菩提心照明诸法故,小用功用便得除盖障三昧,见八万四千烦恼实相,成八万四千宝聚门,(中略)不久成就佛法。故云得此三昧者,即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当知行人则是位同大觉也。以其自觉心故,便得佛名,然非究竟妙觉大牟尼位。」同七曰:「到修行地,即是净菩提心初法明门,例如声闻见谛以后入修道位也。」同三曰:「初入净菩提心门,见法明道,如识种子歌罗罗时。前七地已去,为大悲万行之所含养,如在胎藏。无功用已去(八地),渐学如来方便。如婴童已生习诸伎艺,至如来一切智地。如伎艺已成,施手从政,故名大悲胎藏生。」
初胜法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之略名。
别尊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别请一尊而修法也。(参见:别坛曼陀罗)
助道人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三: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三于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学。般舟经之偈云:此三昧经真佛语,设闻远方有此经,用法道故往听受,一心讽诵不忘舍。问:何等教文,与念佛相应?答:正明西方观行并九品行果者,莫如观无量寿经。说弥陀本愿并极乐细相者,莫如无量寿经。明诸佛相好并观相灭罪者,莫如观佛三昧经。明色身法身相,并三昧胜利者,莫如般舟三昧经,念佛三昧经。明修行方法者,莫如上之三经,并十往生经,十住毗婆沙论。日日读诵者,莫如阿弥陀经。结偈总说者,莫如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或曰往生论与净土论)。修行之方法,多在摩诃止观,及善导和尚之观念法门,并六时礼赞。问答料简,多在天台之十疑,道绰和尚之安乐集,慈恩之西方要诀,怀感和尚之群疑论。记往生人者,多在迦才之净土论,并瑞应传。」愚案其他选拔净土之要文,采集念佛者之偈颂法语者,莫如宋四明宗晓之乐邦文类。
青颈观自在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祈请青颈观音之法也。
事师法五十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马鸣菩萨造,宋日称等译。依秘密教而略颂。
事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法界之一。(参见:法界)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各有分齐,故名事法界。(分齐者,限量也。)
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达磨驮都Dharmadha%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于俗谛释十法界之时即此义也。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业果。」止观五曰:「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滥,故言十法界。」同辅行曰:「言法界者,法即诸法,界谓界分,相不同故。」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行事钞上之一曰:「法界尘沙。」【又】界者,边际之义,法者极法之边际之言,言广大深远无过于此之语。如言法界万灵,周遍法界等也。止观三曰:「出法界外何处更别有法?」同五曰:「当知法界外,更无复有法而为次第也。」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穷事边际云法界。」往生要集上曰:「周遍法界,拔苦众生。」又曰:「佛光明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约理而言,法相华严之释意,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法界。唯识述记九末曰:「三乘妙法,所依相故,名为法界。」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法界者,界即境界。即是因义,圣人四念处等,皆取此性作境故。」探玄记十八曰:「界有三义:一是因义,依生圣道故。摄论云:法界者一切净法因故。又中边论云:圣法因为义故,是故说法界。二是性义,谓是诸法所依性故,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并亦然故也。三是分齐义,谓诸缘起相不杂故。」是四种法界中理法界之义也。严家台家更指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谓之法界。大乘止观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性恶融通曰法界。」止观五曰:「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是四种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又支配于因果之理之法相范围名为法界。佛为超脱此范围者,故佛独屹立于法界之外。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唯佛一人在法界外。」又十八界之一。意识所缘之境云法界,即六尘中之法尘也。此中总该有为无为之一切法以悉为意识之所缘也。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即名达磨驮都,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二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即事法界也。约理而言,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为法界,是即理法界也。
【三藏法数】
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事事无碍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四种法界之一。(参见:法界)
【三藏法数】
谓一切分齐事法,称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故名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达磨驮都Dharmadha%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于俗谛释十法界之时即此义也。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业果。」止观五曰:「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滥,故言十法界。」同辅行曰:「言法界者,法即诸法,界谓界分,相不同故。」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行事钞上之一曰:「法界尘沙。」【又】界者,边际之义,法者极法之边际之言,言广大深远无过于此之语。如言法界万灵,周遍法界等也。止观三曰:「出法界外何处更别有法?」同五曰:「当知法界外,更无复有法而为次第也。」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穷事边际云法界。」往生要集上曰:「周遍法界,拔苦众生。」又曰:「佛光明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约理而言,法相华严之释意,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法界。唯识述记九末曰:「三乘妙法,所依相故,名为法界。」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法界者,界即境界。即是因义,圣人四念处等,皆取此性作境故。」探玄记十八曰:「界有三义:一是因义,依生圣道故。摄论云:法界者一切净法因故。又中边论云:圣法因为义故,是故说法界。二是性义,谓是诸法所依性故,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并亦然故也。三是分齐义,谓诸缘起相不杂故。」是四种法界中理法界之义也。严家台家更指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谓之法界。大乘止观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性恶融通曰法界。」止观五曰:「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是四种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又支配于因果之理之法相范围名为法界。佛为超脱此范围者,故佛独屹立于法界之外。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唯佛一人在法界外。」又十八界之一。意识所缘之境云法界,即六尘中之法尘也。此中总该有为无为之一切法以悉为意识之所缘也。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即名达磨驮都,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二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即事法界也。约理而言,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为法界,是即理法界也。
【三藏法数】
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事理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事理无碍法界之略。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有事法界理法界:
一、事法界 现象界之万有诸法,曰事法界。
二、理法界 事法界中,事事物物诸法之元,则即能造能生,而周遍于所造万有之地、水、火、风、空、识之六大,曰理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