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张法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叙州人。自幼好道术。仁宗延祐间往龙虎山受篆,遇至人示以秘法。既归,常为人禳灾治疾。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林。别号了幻。台宁海黄氏子。依太虚同公出家。看睦州语有省。参元叟于中竺。洞彻底蕴。东屿在净慈。招分半座。谈说耸震。有古大老之风。竺原在浮山。得师提唱语。称誉不置。寻美以偈。有五百众中居上首。妙解堪作天人师之句。居蒙堂不出户者九年。行省脱欢公。请主万素。迁中竺。至元四年。主灵隐。顺帝锡以金襕法衣。时寂炤在径山。父子同时唱道。五山人以为盛事。大能翔席虚。行院致币焉。师固辞。使者往返不已。师避于会稽山中。行院知不可强。仍请领灵隐。无何退居了幻庵。至正十五年春。感疾。集诸徒叙平生本末。且诫之曰。佛法下衰。无甚于今。宜各努力。吾世缘止于斯矣。书偈曰。七十二年。虚空打橛。末后一句。不说不说。奄然而化。龛留十日。颜色不变。窆全身于松源塔西。塔前古桂。当春吐花。清香满路。见者叹异。侍讲学士黄晋卿。目见其事。书塔铭中。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法林,字竹泉,别号了幻,姓黄氏,宁海人也。依法庵太虚出家。因看睦州语有省,白太虚曰:“从生至死,祗是者个,不由别人也。”时东屿海在净慈,招分半座,居蒙堂不出户者九年。行省左丞相脱欢请主万寿,还中竺。元至元间,复迁灵隐,宗风大振。顺帝闻之,赐以金襕法衣。时龙翔虚席,累召不赴,遂避会稽山中。至正十五年二月二日,索笔书偈云:”七十二年,虚空打撅。末后一句,不说不说。”遂奄然而逝。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祯。字蒙隐。雪涧其号也。蒋氏。其先曹之定陶人。家世阀阅。宋靖康间。高曾避金兵。徙淮西寿春。因家焉。父德胜。将兵取襄阳有功。封济阴侯。母鲁夫人。严而贤。师生岐嶷。龆龀习诗赋声律。日记数千言。然气羸疾瘵。每病则濒死。术者以为非寿者相。父母舍之出家。事退庵无公大讲师落发。十七入讲肆。通经论大旨。开官讲于建邺声华夺席。寻入京师。告单庆寿太尉驸马沈王。日请入府说法。延祐丙辰。被旨即庆寿开堂。移易州之兴国。逾年。两奉诏。翻译菩提行释论二十七卷。西夏僧慧澄译语。师笔受缀文。一言三详。删治一出于师。所司供给。仍指授画工。于大内宝云殿。绘高僧像八十八龛。师作八十八传。金书其上。初皇庆之开举场也。蒙古色目习三场举业。渐染朱熹之说。谓佛语为诞妄。诏翰林虎承旨妙三藏与师三人。以张天觉护法论。译为国语。以化之。英宗即位。将以大藏经治铜为板。而文多舛误。徵选天下名僧六十员。雠较。师与湛堂西谷三人。为总督。重勘诸师所较。仍新为目录。旌赏特加。泰定至顺之交。教门有大故。师必预议秉笔。后至元丙子。被两宫诏旨。主南城大竹林。至正戊子。诏重译菩提行颂文。陛见于大口行宫。上以汉语。呼师号而面谕焉。是年。俗儒王溥张琅。陈言僧道之弊数十条。省部从其说。将行移文檄。师为驳邪论以辟之。其议遂𥨊。又江西儒学官涂以义。上数千言。其大旨。欲尽毁天下寺观。僧道归俗。财产没官。师为公牍。回省部。折其邪说。乃止。甲午。迁潭柘之龙泉。师开堂出世。四十馀年。膺累朝眷顾。凡皇家大会。演法师为巨擘。王公有识大人。皆望尘加敬。名声振寰宇。碑志文言。殆遍海内。性明敏。经书过目成诵。其于性相教义。禅学密乘。与夫孔老百氏。经子史籍。无不该览。发为文章。精致雅健。要为不蹈袭前人。蔚然自出机杼。成一家学。胸襟倜傥无芥蒂。爰自莅事。虽赏罚公行。未尝藏怒宿怨。性不猜贰。遇人一言之快。则倾倒肝腑。闻后进之善。欣欣然似出诸己。见不善。亦必苦口规训。五读华严大疏。两阅大藏。年逾从心。而自强不息。禅诵益勤。其主潭柘也。力起颓废。丛林为之一新。施己衣资钞一万三千五百馀贯。十方檀施钞。四千四百馀贯。因缘相资。故致有成。且为之储积年粮。安集云水。一诚感格。五年中七现祥光。师不之恤。唯以传佛心宗唱高。和寡为甚恨。师为文不存稿。多散失而未刊。进士葛天麟。撰师行勒之石。未详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江西吉水人,字耕野。顺帝元统元年第进士,授同知永新州事。寻弃官养母,授徒著书。晚年潜心钻研《尚书》。有《读书管见》、《书义主意》、《书义矜式》等。
维基
王充耘(1304年12月4日—?),字耕野,江西吉水州人,元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明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榜眼王艮之祖。曾祖王季模,父王孟韩,母曾氏。元统元年(1333年)登癸酉科进士,授吉安路同知永新州事。不久辞官回乡养母,以授徒著书为业。晚年专研《尚书》,著有《书义矜式》,此书的内定奠定八股文的格式,当时称为八比法。另著《读书管见》二卷,已佚。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秀禅师。不知何许人。见左春坊邹济所作。般若禅院记中。想见其人。故当时高德。惜无从考始末。记称。江宁天王山有佛龛。曰般若。在京都城南九十里。山形势若莲花。二水环拱于其间。峰峦秀丽。泉清木盛。堪为阿兰若地。元大德中。法秀禅师。栖禅于此。师得法于千岩长禅师。戒行孤峻。尝居婺之圣寿。为第一座。道播诸方。禅衲云集。至正甲午。太祖高皇帝渡江。闻师名。单骑入山。与语相契。时遣缪总制者。送供久之。师游庐阜。莫知所之。境遂蓁芜。洪武二十年岁丁卯。上记忆其事。诏工部右侍郎黄立恭。选一办道僧。即旧地重新创立。因谕之曰。我渡江来。曾谒法秀禅师。其僧有见识。立庵正在莲菂上。赐名般若禅院。立恭乃举僧绍义。引见受命而去。远近闻上意所向。莫不随喜。输财助力。未几而成丛席。即今之般若寺也。 明河曰。图记列千岩法嗣。唯万峰蔚松隐然耳。安知复有秀哉。如秀者。显隐之际。犹神龙。不可得而系羁。能使我圣祖。仅一见之。不及再见。至念其人不忘其处。诚足传持师道。将超然跨蔚而上之天际真人。宜乎圣祖谓其有见识也。故予。不能尽无疑于图记之所见。而于图记之所未见。寓想增叹之深。不特秀公一人而己。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无极,号法天,姓杨氏,大理人也。年十六,礼荡山海印出家,印受法于杭州断崖,崖受法于高峰。无极自弱冠便怀远志,偏历诸方,参叩明眼,大彻宗旨,而六相圆融,三观妙悟。每登讲席,议论风生,有声于时。时大理宰官钦其道誉,延为山主,无极至,以宗印心,以教化人,常讲《华严》、《法华》诸经,一方所仰。明洪武十六年,大军奏凯,六诏绥怀,无极率缁侣间关入觐,戾止金陵,献山茶、龙马、《征南赋》、《进觐诗》,诗曰: “锡杖飞来自点苍,心含葵赤向春阳。楪榆置县初由汉,南诏封王却是唐。世祖北来还宥段,天兵南下便除梁。累朝未有今方有,万国来朝仰圣皇。六龙御宇道隆昌,海不扬波奠大荒。辟土神功同五帝,开天圣德媲三皇。河山气壮鸿图阔,日月光绵凤历长。泽及空门无以报,敢将芹曝献君王。” 太祖御殿纳之,俄而龙驹嘶呜,山茶花放,侍从欢呼,天颜有喜,馆之上刹,法衣典馔,叠邀赐赏。且御书乘春诗二章赐之,诗曰:“春游草木尽青青,觅法年年会未宁。石径云穿霞入树,江波烟罩气横汀。芒鞋馥郁山花嫩,顶相馨香汗水清。试问去来人指路,上方云谷几程程。”又,“春行风暖渐寒轻,华萼馨香雨露清。一钵养生黎藿饭,五天合性玉王经。黄梅岭畔人犹集,白鹤林中刹愈增。幸际此时僧敬日,杖挑云衲下巍层。” 敕授僧纲司都纲,敕曰:“天下大道,惟善无上。其善无上者,释迦是也。因大慈忍志,立大悲愿心,行无所不至,化无所不被。论性原情,谈心妙理。洁六尘以无垢,净六根以无翳。去诸魔而清法界,制外道而乐人天。斯行斯脩,而历劫无量,乃降兜率,至于梵宫,既舍金轮,而犹苦行于雪岭。时道成午夜,明星相符。朕观如来以己之大觉,而欲尽觉诸法界众生,其为慈也大,其为悲也深,可谓无上者与?世人宿有善根者,皆慕佛力,寰中之脩甚广。今大理僧无极博脩佛道,善阐宗风,俗人感化,宜授以大理府僧纲司都纲,钦哉特敕。” 及无极辞归,复御制十八章诗以纪其跋涉之况,并敕大学士李翀 、僧录如玘各赠和章。又《御制诗序》曰:“朕朝天下八荒之来庭者,皆荒徼诸蛮,观其威仪、进退、服色、制度、饮食、词语一切尽异,非重译不能通其情,所以异于中国者为此也。洪武十七年,云南大理府等州县名刹高僧相率来朝,朕甚嘉焉。今诸僧居京师日久,敕礼部宜以僧礼送归。其僧生本云南,学超土俗,经通佛旨,语善华言,诚可谓有志之人矣。”特谕以诗,仍敕翰林诸学士,僧录司诸首僧,各和以诗赠行。更敕建大云殿,并创三十六院以处其徒,时洪武癸亥也。踰年,遣方伯张綩临山慰劳,因达存注之意。十九年,无极始进表称谢。自是息影山阿,研味经义,精阐十年,著《法华注解》七卷。二十九年丙子八月,遣徒文熹诣京呈进。三十二年己卯,以法授文熹,使继其席,盖老之将至,勌于津梁矣。永乐四年丙戌六月二十七日,知时已至,别众而逝。世寿七十四,腊五十八。后五日荼毗,烟云五彩,光见人形,葬于寺西北荡山之原。徒众数百,嗣法者四十馀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3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伯通。方孝孺主试应天所得士,为四川都司断事。成祖即位,诸司百官上表祝贺,独不肯署名,投江自杀。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法字伯通,桐城人。洪武己卯举人,授四川都事断事。永乐初,蜀藩贺表,抗不署名,逮至望江,投江死。 田按:伯通侯城弟子,所作绝命辞云:「千载波涛里,无惭正学师。」可谓沆瀣一气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葛哩麻乌斯。藏人也。道怀冲漠。神用叵测。声闻于中国。永乐间。我太宗文皇帝。遣使西土迎之。至金陵道启圣衷诰。封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师性耽静隐。不任嚣烦。奏辞。游五台上眷注殷勤。留之不获。乃赐銮舆旌幢之仪。遣中使卫送于五台大显通寺。更敕内监杨升。重修其寺。兼修育王所置佛舍利塔。以饰法王之居。先是上与法王幸灵谷寺。为皇考妣。设荐祀法坛。感塔影金光之瑞。及法王入台山。上眷恋不能释然。因思前瑞。再幸灵谷。上嘿有所祷。是日睹瑞相倍前。丁亥四月上遣使。致书于台山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其书略曰。朕四月十五日。与弘济大师诣灵谷。观向所见塔影。文彩光明。珍奇妙好。千变万态。十倍于前。虽极丹青之巧。言论之辩。莫能图说其万一。(云云)。此皆如来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道超无等。德高无比。具足万行。阐扬六通。化导群品。实释迦佛。再现世间。而乃显兹灵应。不可思议。朕心欢喜。难以名言。略此相报。如来亮之。明年辞上。入灭火化。是年。函谷关吏。见法王翩翩西逝。贻上所赐玉玦回奏。上惊叹不已。敕太监杨升。塑像于显通法堂。以永瞻奉。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于密,无锡人。居常熟乌日峰,有《山居集》。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法杲,字雪山,出家吴门之云隐庵,以舞象之年,修瑜珈法。及长悲悔,遂弃去,修出世法,与一雨润公,巢松浸公,同参雪浪大师于无锡之华严寺。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雪山,吴人。居华藏寺,有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又法光者,为定堂弟子。赋性孤高,不染世缘。独处深山,遇白虎掉尾而来,见之辄伏。年八十馀,无疾坐化。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法衡,号秋岩,海盐天宁寺僧。有《竹西斋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秋岩,海盐人。居天宁寺。有《竹西斋槁》。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法济,字慈航,嘉兴人,石佛寺僧。有《竹閒语》。

人物简介

皇明名僧辑略
开示 纵遇开示。一时难悟。要假话头。逼开心慧。工夫日久。日磨千炼。如鸡抱卵。煖气久蒸。忽然一日时节到来。或遇因缘触发。心目方得开悟。古云。是花各有开时节。春兰秋菊不同途。凡作工夫。当离喧闹。截断众缘。屏息杂念。单提本参话头。至于行住坐卧。苦乐逆顺。一切时中。不得忘失。念兹在兹。专心正意。切切思思。念念自究。返观自己这个能追能问底是个什么人。若能如是下疑。疑来疑去。疑到水穷山尽处。树倒藤枯处拟议不到处。心忘境绝处。忽然疑团迸散。心花朗发。大悟现前。顿见自己本来佛性。一段风光非从外得。若得真有此见处。更要求觅高见宗匠决择邪正。不可以此便休。如此才名入门。才名得地。 坐中所见善恶。皆由坐时不起观察。不正思惟。但只瞑目静坐。心不精采。意顺境流。半梦半醒。或贪著静境为乐。致见种种境界。夫正因做工夫者。当睡便睡。一觉一醒。便起抖擞精神。挪挲眼目。咬住牙根。捏紧拳头。直看话头落在何处。切莫随昏随沈。丝毫外境不可采著。 念佛警策 一句阿弥陀佛。宗门头则公案。譬如骑马拄杖。把稳生涯一段。不拘四众人等。持之悉有应验。行住坐卧之中。一句弥陀莫断。须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现。便入念佛三昧。亲證极乐内院。莲胎标的姓名。极功之者自见。亲见弥陀授记。便同菩萨作伴。自此出离娑婆。一路了无忧患。直至无上菩提。永劫随心散诞。依得此道归来。决定成佛不欠。 开示 夫真参实悟者。非在念得一句佛熟而致。非在持一万法无字公案日久自然而致。非在长坐不卧苦碍睡魔而致。何故。在人正念正气而感致也。大抵要具观察慧力。念念自疑自攻。直至攻化日久。尘劳屏息。净体现前。忽然随机激发。大悟本来。通身是佛。更不许你分心分性。自然得个安乐田地。如若一法不明。亦用辩明。一理不通。亦用参通。无恶不去。无善不修。无功不完。无理不辩。方成圣道。假使悟明本体之后。便休歇去。不能通达化门文物者。古人谓之堕在百尺竿头。落于二乘小果。终不能至一切智海。故大觉云。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岂虚言哉。 又 未审作工夫从甚处起。甚处得半。甚处了毕。有此喻者。我方信之。晃兄曰。正如此问。方可与汝说之。大抵人之佛性各各皆有。只因无佛智慧破除烦恼。所以不得机缘相合。见在情尘所缚。譬如世间造酒。虽有米水。大用面力多。若无曲力攻化。终不成酒。人之佛性喻米。福缘喻水。然虽有性有福有缘。若无大智大慧内攻内化。终不成佛。只名凡夫。大凡作工夫之人。务将平生是与不是悉皆丢在一边。只持一句本参话头自疑自问。自问自疑。自逼自追。自攻自究。不许求人说破。不许依义解明。务要句下精通。命根顿断。如此昼三夜三逼将去。年久月深。忽日心不思量。口中自然流出一句二句或四句八句应机合格语。此名聪明境界。大凡悟道之人。皆从聪明境过。不可便认。依前逼将去。忽日信口道出百千偈颂。却如通身是口。切莫放下。正好用工著力。如造酒相似。大沸后直倒澄方止。人作工夫。直至聪明境过。大悟现前。频将古人一千七百则公案无一不勘明。无一不了当。直至无禅可参。无佛可修。无法可疑。乃至头头上达。物物上通。信口道来。皆合古格。那时不了自了。不休自休。不待放下而自休歇。如人到家。不愁路也。方名工夫到家之人也。 行实 师闽兴贤人。父蔡姓。母黄氏。二十七出家。馀不载。 袾宏曰。劝念佛偈甚好。冗句裁出。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法生,字化仪,崇德人。嘉隆间,薙染于双径,二十年不下山。尝游嵩山少林,研穷宗旨。与达大师契合。后达师归葬径山,以诗吊焉。有“昔年曾共业,今巳各分行。”之句。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化仪,崇德人。少林寺僧。后居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