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48,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法仪
法俗
法经
法锦
法赙
侮法
语法
养法
了法
佛法僧
干法
法泉
提法
四法
两法
《漢語大詞典》:法仪(法儀)
亦作“灋仪”。 法度礼仪。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灋仪。” 郑玄 注:“小法仪,趋行拱揖之容。”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是夜而六宫承式,厥明而百吏受遗,草定法仪,兹实赖汝。” 郭沫若 《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何以说到国家的起源上来,他偏要取消他万法归宗的上帝而创出什么‘民约论’来,自行破坏自己的规矩法仪,自行作恶呢?”
分類:法度礼仪
《漢語大詞典》:法俗
(1).风俗习惯。后汉书·东夷传·濊:“耆旧自谓与 句驪 同种,言语法俗大抵相类。”《晋书·江统传》:“言语不通,贄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
(2).僧侣和俗人。 南朝 梁 宝唱 《〈经律异相〉序》:“大弘经教,竝利法俗,广延博古,旁采遗文。”
《國語辭典》:法经(法經)  拼音:fǎ jīng
书名。战国魏李悝撰,六篇,为我国刑法列为专篇之祖,亦为我国最古之法典。相传商鞅曾得之以相秦君。
《漢語大詞典》:法锦(法錦)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的一种丝织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大古喇:“ 欧阳永叔 归田録云:‘西南夷法锦有鬻至中国者,其上织 梅圣俞 《春雪》诗,真宝玩也。’其地即 古喇 ,亦名古剌锦。”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彭天锡串戏:“余尝见其一齣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
《漢語大詞典》:法赙(法賻)
古代官吏死后,朝廷按规定赠给的治丧财物。《汉书·何并传》:“告子 恢 ,吾生素餐日久,死虽当得法賻,勿受。”旧唐书·杨绾传:“况歷官有素丝之节,居家无匹帛之餘,故饰以华衮,增其法賻,备膺典策,载賁朝经。”
《漢語大詞典》:侮法
藐视和歪曲法令。隋书·刑法志:“留尚书比部,悉使备文,若班下州郡,止撮机要。可无二门侮法之弊。” 唐 白居易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 絳 之郡有主壻者,怙宠侮法,豪夺人利。”
《國語辭典》:语法(語法)  拼音:yǔ fǎ
1.讲求语言构造合宜,音调优美的方法。也称为「话法」。
2.语词、语句形成的规律。有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与「文法」一词相近。
《漢語大詞典》:养法(養法)
培植之法。 唐 王建 《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诗:“经年求养法,隔日记浇时。”
分類:培植
《漢語大詞典》:了法
(1).佛教语。谓领悟法理。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十忍经》云: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之二:“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2).解决问题的办法。《歧路灯》第四四回:“﹝ 谭绍闻 ﹞到了半夜,猛然牀上坐起,説道:‘罢了,我竟是上 亳州 寻我舅舅去,天下事躲一躲儿,或者自有个了法。猛做了罢。’”
《漢語大詞典》:佛法僧
(1).佛家语。佛经称佛、法、僧为三宝。参见“ 三宝 ”。
(2).鸟纲,佛法僧科,佛法僧属各种的通称。旧亦称同科的三宝鸟为佛法僧。我国有蓝胸佛法僧和棕胸佛法僧,分布在 新疆 西部和 四川 、 云南 一带。
《國語辭典》:三宝(三寶)  拼音:sān bǎo
1.三种宝贵的事物。《老子》第六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韬。卷一。文韬。六守》:「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
2.佛教以佛陀是佛宝,佛的教法是法宝,出家团体为僧宝,此三者能令人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极为尊贵,故称为「三宝」。《贤劫经》卷一:「敬三宝本决众疑网,奉行慇勤而不休废。」南朝梁。王琰《冥祥记。陈秀远》:「少奉三宝,年过耳顺,笃业不衰。」
《漢語大詞典》:干法
犯法。 汉 刘向 说苑·至公:“少焉, 虞丘子 家干法, 孙叔敖 执而戮之。”后汉书·虞延传:“於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新唐书·王翃传:“悍将 凌正 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 翃 。”
分類:犯法
《韵府拾遗 先韵》:法泉
法苑珠林:法泉枯竭。
《漢語大詞典》:提法
对某种问题所提出的见解和看法。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那道理,正像我们反对‘米、麦是人类唯一的食品’的错误提法一样。”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这种提法是片面的,不妥当的。”
《骈字类编》:四法
宋书历志:按五纪论黄帝历有四法,颛顼、夏、周并有二术,诡异纷然,则孰识其正?此古历可疑之据一也。小学绀珠:晷漏四法:铜壶、香篆、圭表、辊弹。楞伽经: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谓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故守护国界主陁罗尼经。复有四法能为障碍,谓以贪 而行非法。或以嗔故而行非法。有以痴故而行非法。有以怖畏而行非法。
《骈字类编》:两法(两法)
左传:卜之不吉,筮之吉。疏: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筮凶则止。不卜者,筮必以三代之法,若三法皆凶,则止不卜。若两法是凶,一法为吉,名为筮逆,犹是疑限,故更卜以决之 解二谛义,兴皇寺法宣咨曰:若有无两法,称为生,生义既一,则有无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