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9,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尼法海
僧知礼(别称 法智、智礼 字 约言 金 法智大师 世称 四明尊者 知礼 )
释从雅( 法宝 )
释法本(别称 柳律师 )
释法淳(号 圆智 )
释法聪
释法辉
释法空
释法明
释法明
释法明( 黑漆光菩萨 世称 明法华 )
释法平(字 元衡 号 怡云野人 )
释法骞( 施 )
释法清
其它辞典(续上)
尼法灯(号 无相 )尼法海
僧知礼(别称 法智、智礼 字 约言 金 法智大师 世称 四明尊者 知礼 )
释从雅( 法宝 )
释法本(别称 柳律师 )
释法淳(号 圆智 )
释法聪
释法辉
释法空
释法明
释法明
释法明( 黑漆光菩萨 世称 明法华 )
释法平(字 元衡 号 怡云野人 )
释法骞( 施 )
释法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字约言。俗姓金。七岁丧母,发愿出家,十五岁受具。二十岁从宝云寺义通法师习天台教观。甫经一月,便能讲经。与高僧慈云相结,义同手足。未几,名撼四方,净侣云集。太宗淳化间出主乾符寺,寻迁延庆寺,专事忏讲四十余年,生徒遍于东南。真宗赐号法智大师,世称四明尊者。后世尊为天台宗十七祖。有《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大悲忏仪》等。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俗姓金,名知礼,字约言。年十五出家,师事宝云寺义通法师。讲天台教观。真宗天禧四年住延庆寺,学徒甚众。有《十义书》、《融心解》等多种。全宋文·卷一七四
知礼(九六○——一○二八),又称智礼,字约言,俗姓金氏,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幼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二十岁从天台螺溪传教院义通学天台教观。端拱元年师卒,遂继席弘化。后居四明延庆院。四十馀年中,讲论佛典,修礼忏法,并与本宗「山外派」展开长期争论,开创山家派,成为天台宗著名义学高僧,后人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人称四明尊者,宋真宗赐号法智大师。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九。著述宏富,有《十二门指要钞》、《观心二百问》、《金光明经文句》、《观音玄义记》、《观音义疏记》、《观经疏妙宗钞》、《四明十义书》、《四明尊者教行录》等,多存。见释宗晓《四明尊者年谱》(《大正藏》卷四六),《佛祖统纪》卷八。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知礼。字约言。四明金氏子。父母祷佛而生。神宇清粹。不与众伦。出家具戒。从宝云习教观。大有解入。与慈云相结。义同手足。端拱元年。宝云归寂。遂继席弘化。学众云委。咸平中。郡大旱。与慈云同修光明忏祈雨。约三日无应当。然一手供佛。忏未竟。雨已大浃。是年。遣门人如什二子。持十义书观心二百问。诣钱塘昭师室。初是。光明玄。有广略二本。景德前。钱塘恩师制发挥记。专解略本。谓。十种三法。纯谈法性。不须更立观心。广书有之者。后人擅加耳。师于是。作扶宗记。大明广书附法观心之义。谓恩师之废观心。是谓有教而无观。有梵天昭孤山圆。皆奉先门学。述辩讹。以助略书。彼此诘难往返。绵历七载。乃总结前后。为书二卷。凡十章。因为十义书。又设为二百问以质之。时。孤山居昭师座端。观如什论不已。遽白郡守。以来无公据发遣。令还不复致答。事乃已。祥符六年。建念佛施戒会。岁视为尝。且撰融心解。明一心三观。显四净土之旨。天禧改元。谓其徒曰。半偈亡躯。一句投火。圣人之心。为法如是。吾将捐身。以警懈怠。乃与异闻。结十同志。修法华忏。三载期满。将焚身以供妙经。秘书杨大年。以常住弘法为请。并诸公。交劝力止之。乃复结十僧。修大悲忏法三载。以酬素愿。是年。述消复三用章。对孤山阐义钞。四年驸马李遵勖。奏师高行遗身。上嘉叹。赐号法智。且遣内侍。至延庆寺。命修法华忏三日。为国祈福。因撰观音别行玄记。观经疏妙宗钞。天圣改元。天童凝禅师。贻书论指要钞。拣示达磨门下三人。得道浅深。为不可。师为改之。三年。大弘放生之业。五年。制光明文句记。以迫归寂。不及终帙。六年元旦。建光明忏七日。为顺寂之期。至五日。结跏趺坐。召大众说法。称佛号。奄然而逝。寿六十九。夏五十四。露龛二七日。颜貌如生。爪发俱长。塔于南城崇法院之左。师著述数十种。发明天台一家之旨。无剩义矣。诚为前达之功臣。后学之模范。独于起信。大有悟入。故多所援据。后人扁其堂。曰起信。示不忘也。师门学甚夥。而尚贤为之冠。嗣法智。主延庆。道化大行。尝晨入忏堂。见一虎伏几前。贤直进。展尼师坛于虎背。拜之。寂无所睹。奇哉。则其人为可知矣。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知礼,字约言。明州金氏子。其父母梦神僧携一童,畀之曰:“此佛子罗睺罗也。”未几生礼。七岁丧母,号哭不绝,白父求出家,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得度。及长,诣宝云寺义通法师学教观圆顿之旨,一受即了。淳化中主乾符寺,寻徙保恩院,敷扬教观,学徒踵至。会明州旱,礼与慈云式同修光明忏。约三日不雨,当自焚一手。如期,果大雨。大中祥符三年,重建保恩寺,赐名“延庆”。六年建念佛施戒会。自兹以降,每岁二月望,以为常举。尝集十僧,修《法华忏》三年,更集十僧修《大悲忏》三年,积精竭诚,千日无倦。人以为难,自礼视之,乃若固然。复于佛前,并爇三指,真心妙谛,超然生死。天禧四年,赐号“法智大师”,敕令住世演教。礼以从上诸祖,阐扬净土者,多谭事相,空示观门,暂被时机,未穷圆顿。因取天台《观无量寿经疏》,研极理奥,曲畅玄风,成《妙宗钞》数万言。时方诏天生立放生池,礼舍钵资,集诸善缘,结放生会,每岁佛诞日,纵诸鱼鸟。有司以闻,敕枢密刘筠撰文,立碑院内。天圣六年正月元日将示寂,建《光明忏》七日。至五日,结跏趺坐,召众说法,称佛数百声,奄然而逝,年六十九。露龛二七日,爪发加长。阇维时,舌根不坏,若莲华然。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从雅。钱塘人。赐号法宝。始从海月。学通止观。乃自谓曰。言青行浊。贤圣所诃。遂入南山天王院。诵法华经。至五藏。金刚般若四藏。弥陀经十藏(合五千四十八数。为一藏)。礼舍利塔十遍(合八万四千拜。为一遍)。礼释迦三十万。拜。弥陀百万拜。佛号五千万声。礼法华。一字三拜者三过。心期净土一生。坐不背西。宪使无为杨杰。为制安乐国赞三十章。以美之。其一云。净土周沙界。何劳独指西。但能从一入。处处是菩提。师欲广化世俗。遂于受业净住寺。图九品三辈。刻其赞于石。观者皆知感化。一日无病。趺坐而逝。有天乐鸣空。异香入室之瑞。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从雅者,钱塘人。始从海月辩学止观,后入南山天王院。勤诵《法华》、《金刚》、《弥陀》诸经,计以十数藏。礼释迦、弥陀舍利塔,累百千万拜。如是诚恳,期生净土,故坐不背西。无为杨杰述《安乐国赞》三十首,以赠雅,欲起发信心于净住寺,图九品三辈,刻杰赞于石。或奏雅道行,赐号“法宝”。一日无疾,趺坐而寂。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明律篇
柳律师者。是盖持律而苦行者也。蜀开县大觉寺。有柳律师行碑剥落。其剥落未尽者。犹可摹而为言。师名法本。临江乡人。自幼神秀颖异。父母惟师一子。尤爱重之。甫七岁。举动如成人。一日忽告父母曰。儿久处尘寰。俗缘未释。今欲弃僧为僧。愿二亲莫以儿为念。父母苦止之。继之以泣。师乃绝粒不食。父母惧。姑从之。遂削发。入山绝迹。不踵家门。勤修苦行。日夕不辍。年及十五。经律论藏。无不该览。远近咸瞻礼之。常处厚。与师为方外交。时就请教。年九十九。一日告众曰。缘业殆尽。吾将西归。汝辈宜自勉。端坐而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辉,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居广福院。禅馀以诗自娱,与吕夏卿等结为同社。事见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六五。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
法明,得度于崇福寺,精通《法华经》,人称明法华。赐号黑漆光菩萨。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九。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法明。莫详族氏。示迹于莱州。即墨县之荆沟村。以试经。得度于郡之崇福寺。师以读诵为行。于读诵中。惟精法华。心念口演。无非是也。时人称之。为明法华。所至利生拔苦。无不获济。人仰之。如珠王药树焉。每游州邑聚落间。遇孕妇垂产。危难莫测之际。师入其家。为讲药草喻品。或安乐行品。即获无恙举之。如掇于无子之家。讲普门品。或普贤劝发品。所求即遂。且具德慧之相。又有木客木筏。为风涛所败。奔命求援于师。师示以观世音号。俾其至诚急诵。遂获安流而达其所。如此非一。人心所向。莫不应之如影响。奉之如神明。后值岁大旱。祷吁不应。民忧惶无措矣。师命众聚柴为棚。曰。为诸君捐身以致雨。众跪拜哀号。师即登棚。火从顶出。歘然而炽。弹指顷雨至大霔。三日而止。焰在雨中。亦不息灭。如日之数。既霁观之。见师真身危坐灰烬中。曾无少损。黑而有光。奇矣。有司以闻于朝。赐号黑漆光菩萨。仍诏漆其身。迎归京师。大慈寺以永瞻奉云。有赞之者曰。开普济门。应众生器。一月众水。光无不被。觉天之云。大地甘雨。等慈无缘。均沾苦窳。树精进幢。火寒冰热。虚空赞扬。万象听说。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清,严陵(今浙江桐庐南)人。曾住池州天宁寺,后住隆兴九仙寺,称祖鉴法清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慧日文雅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首。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清。严陵人也。貌颀硕而言清亮。多见耆宿。所至嘿嘿。不衒耀知见。触之则发。人无识之者。尝于池之天宁。以伽梨蒙首而坐。适侍郎曾开入寺。见而问曰。上座仙乡何处。曰严州。曰与此间。是同是别。师拽伽梨下地。揖曰。官人曾到严州否。曾罔措。师曰。待官人到严州时。却向官人道。既而游径山。佛日请为座元。师辞曰。一千七百大众。皆是英杰。安敢行立其前耶。坚不𠃔。佛日曰。只如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意作么生。师曰。惺惺底惺惺。懵懂底懵懂。佛日曰。如何做径山首座不得。遂与众送归寮。后开法隆兴之九仙。嗣慧日雅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