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8,分277页显示  上一页  166  167  168  169  170  172  173  174  17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法华玄义释签
法华经说三昧耶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法胜毗昙
法胜阿毗昙心论
法喜
法喜食
法喜菩萨
法喜禅悦
法无我
法无我智
法无碍智
法无碍解
法无别真如
法无去来宗
法华玄义释签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唐湛然著,法华玄义之释义也。释签者,笺注疑义而释之之意。
法华经说三昧耶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中说三种之三昧耶,自三部三身之三昧耶也,莲华即莲华部口业之应身三昧耶,宝塔为佛部身业之法身三昧耶,宝珠为金刚部意业之报身三昧耶。案宝塔为佛部,一地为金刚部,宝珠为宝部,莲华为莲华部,长者为羯磨部。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偈而运想供养也。
法胜毗昙
【佛学大辞典】
(书名)法胜阿毗昙心论之略名。
法胜阿毗昙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优婆扇多造,高齐那莲提黎耶舍译。是释法胜尊者之阿毗心论十品,归功于本,故谓之法胜阿毗昙心论。
法喜
【佛学大辞典】
(术语)闻法或味法而生喜,是曰法喜。法华经宝塔品曰:「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赞阿弥陀佛偈曰:「光所至处得法喜。」案维摩诘菩萨,以法喜为妻,慈悲为女。法喜者,亦谓见法生欢喜也。苏轼诗曰:「虽无孔方兄,幸有法喜妻。」
【佛学常见辞汇】
闻法之后心生欢喜。
法喜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食之一。闻法欢喜,增长善根,以资益慧命,犹如世间之食,故名法喜食。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曰:「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佛学常见辞汇】
二食之一。(参见:二食)
【三藏法数】
谓闻法欢喜,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是名法喜食。
【三藏法数】
谓修出世行人,爱乐大法,资长道种,心生欢喜,是为法喜食。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闻法欢喜,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名法喜食。
二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法喜食,闻法欢喜,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身也。二、禅悦食,入于禅定得安静之悦乐,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也。见法华文句八。【又】一、正命食,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资色身,清净延命,故曰正命食。二、邪命食,依四邪或五邪之法而活命,故曰邪命食。
【佛学常见辞汇】
1。正命食和邪命食。正命食是比丘按照佛制,以乞食来资养色身,清净延命;邪命食是比丘不依佛制,以四邪或五邪之法来求取活命。2。法喜食和禅悦食。法喜食是听了佛法,心中欢喜,善根增长,资养慧命;禅悦食是修禅得定,心身怡悦,安乐自在。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一、法喜食〕,谓闻法欢喜,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是名法喜食。
〔二、禅悦食〕,谓以禅法资其心神,而得禅定之乐,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是名禅悦食。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正命食〕,谓出家之人,常乞食自资色身,清净活命,是名正命食。
〔二、邪命食〕,谓出家之人,不依正命而食,则有五种:一为利养故,现奇特相;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卜相吉凶,为人说法;四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是名邪命食。
法喜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法起菩萨之误。
法喜禅悦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喜食与禅悦食也。
法无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二无我)
【三藏法数】
谓由揽父母之遗体,四大假合而成五阴之身。若一一分别推求,皆悉空无所有。凡夫不了,妄执此身为我,馀身非我。若了四大本空,五阴非有,则所执之我亦不可得。故金光明经云:五阴舍宅,观悉空寂,是名法无我。(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法无我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无我智)
法无碍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无碍解又名法无碍智。(参见:四无碍解)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法无碍解。(参见:四无碍解)
【三藏法数】
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
法无碍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无碍解)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无碍解)
法无别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参见:真如)附录。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法无去来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判十宗之一。其宗义如小乘中大众部谓惟一切诸法中现在法及无为法有实体,而过去未来之法无也。
【三藏法数】
谓此宗计一切现在法是有,计过去未来之法俱无,是为法无去来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