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8,分277页显示  上一页  154  155  156  157  158  160  161  162  163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法性真如
法性随妄
法性随缘
法门
法门寺
法门身
法门海
法门眷属
法明道
法明门
法空
法空观
法事
法事赞
法波罗蜜
法性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性与真如,异名同体也。起信论曰:「法性真如海。」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与真如。法性与真如,是同体异名。
法性随妄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性随妄缘起惑造业感苦果也。妄缘即无明。
法性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真如随缘。法性有不变随缘二义,法性之体随染缘,而生流转之因果,随净缘而起还灭之因果,是曰法性随缘。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真如随缘,法性有不变与随缘二种,法性之体,随染缘而生流转的因果,随净缘而生还灭的因果,这种情形叫做法性随缘。
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说,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为众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于一实,故名为门。又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为门。华严大疏二曰:「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曰:「并通一实,故得称门。」注维摩经八曰:「肇曰:言为世则谓之法,众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轨生物解曰法,闻智通游曰门。」法界次第中曰:「门谓能通。」又,门者差别之义。所说之法义有种种差别,故云法门。增一阿含经十曰:「如来开法门,闻者得笃信。」法华经方便品曰:「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止观一曰:「此之止观,天台智者己心中所行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
【俗语佛源】
《华严经·方便品》谓:佛「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佛的教化方式和内容,称为法门。唐·黄檗《传心要法》说,佛用「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以便使不同根机的众生从适合自己的法门而入,除烦恼,了生死。「八万四千」极言其多,可作无尽无量解释。如大乘、小乘、顿悟、渐悟、理门、事门等等,都是种种「法门」。又如《维摩诘经》高唱「不二法门」。禅宗五祖弘忍阐扬「东山法门」。法门一词又可随文生训。如《旧唐书·萧传》:「梁武帝穷心于释氏,锐意于法门。」此指佛法。八指头陀《十二叠韵呈笠云本师》诗:「法门望重比昆仑,法海波澜满腹吞。」此指佛门。又如唐·杨炯《和上人伤果禅师》诗:「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此指寺门,佛寺。亦有专用法门为寺名者,如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后亦泛指某家某派的独传之秘。明·高攀龙《困学记》:「严立规程,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静坐中不帖处,只将程朱所示法门参求。」在小说中运用如茅盾《子夜》八:「我得了一个翻本的法门,特地来和你商量。」此指方法、诀窍。(李明权)
【三藏法数】
法者,如来所说之法也。门以出入为义。谓如来说诸妙法,开解脱门,普令一切有情,皆得出离生死苦趣,而入解脱清净之域也。
法门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在今陕西扶风县北二十里崇正镇。即唐宪宗迎佛骨之处。见清一统志。
法门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就佛身立色身法门身实相身之三身。(参见:三身)。【又】密教谓曼荼罗种种之形像也。大疏六曰:「三重曼荼罗所示种种类形,皆是如来一种法门身,是故悉名为佛,此等一切诸佛各于本所流通法门自说彼三昧道。」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就佛身立色身、法门身、实相身等三种身。(参见:三身)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法门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门无尽不可测,譬之以海。华严经二曰:「佛刹微尘法门海,一言演说尽无馀。」
法门眷属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重圆檀海会之圣众,皆为法门身,举一尊而主法门,故他为其眷属也。大疏五曰:「世尊所以待问方说,亦为法门眷属,相发明故。」秘藏宝钥上曰:「如来德具万种,一一佛即法门主也。」
法明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净心,生大慧光明,善照无量之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谓之法明道。大日经一曰:「法菩萨净菩提心门,名初法明道。」同疏一曰:「法明者,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住,生大慧光明,善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也。」
法明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照明诸法事相,分别义理,谓之法明。此法明即为入圣道之门户,故云门,又差别他法故曰门。菩萨璎珞本业经下曰:「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开空慧道,入法明门。」观无量寿经曰:「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法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空或三空之一。色心之诸法为因缘生之俗法而无实体,谓之法空。法华经曰:「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同安乐行品曰:「菩萨观一切法空。」十地论一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法藏之心经钞曰:「般若妙行有其二种:一浅,即人空般若。二深,即法空般若。」【又】有以对于有之空,比虚空者。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缘起性空,为二空或三空之一。缘起性空是说宇宙间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诸法,其性本空,无真实的自体可得。菩萨得此法空智慧,就能破除法执。
【三藏法数】
谓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法实有。佛为破此执,故说般若深慧,彻见五蕴自性皆空。菩萨悟之,入法空理,是名法空。
【三藏法数】
谓于五蕴之法,计为实有,名为法执。若推求五蕴之法,如幻如化,皆从缘生,无有自性,是名法空。
【三藏法数】
法空即意根也。谓须菩提于旷劫来,心得无碍,蒙佛开示,性觉真空,于是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圆通境界。故云如我所證,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宝明空海者,即如来所證明妙之理,无碍深广也。非所非尽,旋法归无者,谓能非之心,所非之相,悉尽无馀;而转诸法尘,皆归寂灭也。从阿那律至须菩提,是于五根悟入圆通。)
法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空观之一。观见色心等之诸法,由因缘而生无有自性也。是大乘菩萨之观见,非小乘比丘之分。
【佛学常见辞汇】
二空观之一,即观色(物质)心(精神)等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作者,无受者,这是大乘菩萨的观慧。
法事
【佛学大辞典】
(仪式)又云佛事。为追福及善根开供佛施僧读诵讲说之会座也。【又】(杂语)佛法之修行,谓之法事。楞严经一曰:「发大勇猛,行一切难行法事。」
法事赞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二卷,唐善导撰。记弥陀三昧之行业及偈颂者。
法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四波罗蜜菩萨之一。为无量寿佛之印,莲华之上,有函密号曰清净金刚,是司大日妙观察智说法度生之德者。见金刚曼陀罗大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