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8,分277页显示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57  158  159  16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三法身
法身无相
法身有相
法身说法
法身流转
法身古业
法身佛
法身偈
法身塔
法身经
法身藏
法身观
法身大士
法身本有
法身舍利
三法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罗什三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三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注维摩经三曰:「什曰:法身有三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三诸法实相和合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小乘之法身也。二即假法身,大乘别教之法身也。三即中法身,大乘圆教之法身也。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法身有三:一但空法身,三乘皆有,如善吉七叶岩中礼佛法身。此小乘灭三十二相,即空为法身也。二即假法身,谓灭无常色获常等也。我乐净三亦复如是。三即中法身,谓如来法身非常非无常,常乐我净等亦复如是。」
【佛学常见辞汇】
1。鸠摩罗什所立的三法身是法化生身、五分法身、实相法身。法化生身是由法性化现的化身佛;五分法身是戒定慧等的五分功德;实相法身即空性的诸法实相。2。天台宗所立的三法身是但空法身、即假法身、即中法身。但空法身是小乘的法身;即假法身是大乘别教的法身;即中法身是大乘圆教的法身。
法身无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经三十一曰:「是故涅槃名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大乘同性经下曰:「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著,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唯识论十曰:「自性身唯有真实常乐我净,离诸杂染,众善所依无为功德,无色心等差别相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诸佛的法身毫无虚妄之相。
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證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如来藏,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梵Dharmaka%ya。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学次第统编】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名法身。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此又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三变化身。义见后章,兹不复及。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所證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无漏者,谓惑业净尽,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法身有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诸经论通途之说,则谓法身无色无形,色相庄严不可见。而台家贬之,以为别教已下之说。依圆教之极意,则谓法身决非无相,其言曰:一家圆实之意,法性之体理具依正色心,相相宛然,非真空无相之法性。是故三惑究竟清净,则本性常住之色心显现,而依正之二法究竟清净也,以此即谈别具三千,示法法即性也。故法华经方便品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同提婆品曰:「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涅槃经陈如品曰:「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色。」仁王经观空品曰:「法性五阴,受想行识常乐我净。」四明尊者妙宗钞中引此等之文,以显寂光有相之旨,深符一家之妙旨。若夫祖书中有谓理性,为无相寂灭者,理性无染碍之相也。是为遮情相之遮情门一端,当知染碍之情相既亡,则性具之妙相弥显也(天台二百题中有寂光有相之论目,其论旨与有相之说无异,今抄出之)。
【佛学常见辞汇】
依诸经一般的说法,法身是无相的,但依天台圆教的极意,则说法身决非无相,而是法性的理体具有依正色心,相相宛然。一个人若三惑究竟清净了,则本性常住之色心便会显现,而依正之二法亦会究竟清净。法华经方便品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同提婆品说:「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法身说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身说法者,密教之常谈也。在于显教,以法身无说,报化有说为通途,唯台家之圆教,独云法身有说。言法身如来具一切之德,何使无说法之义?净名疏曰:「法身无缘冥资,一切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四明教行录四曰:「当知刹刹尘尘,俱说俱听。说听同时,妙哉此境,不可以言想求,不可以凡情测。是大总相法门,寂而常照,法身冥资之境也。」是常寂光土究竟法身之说法也。金刚般若论上曰:「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是即言法身说法,而应化为非说法者。但祖释中往往有云:「法定不说,报通二义,应化定说。」者,乃三身分别一往之释也。知圆教之三身,元为一体,则分别之,譬之一往,了然矣(此论旨与寂光有相同)。又,密教以法身说法为一宗之眉目,因之而显密分教,佛有三身,法身为佛之真身,报应二身为为他现身,显教为应众生机缘之随他意法,故为他现之报应二身说之,密教为诸佛内證之法,故法身自说之。显教以法身为真如法性之理体。谓为寂灭无相,固不应有说法之义,而密宗之极意,具六大四曼三密之诸法,性相常尔,人法不二(台家圆教之性具也),则何妨法身自说。但此有自證说法与加持说法之两说。其自證说之义,谓密教非投于他机之随他意教门,故自性身自说,盖自性身之前,不见迷悟之差异,十界悉为住于自性之位,胎藏四重之曼荼罗,即显十界之自性者也,此时谁为能化,谁为所化,只以各演自内證之法门为说法。故以疏主大日经教主成就之句,为本地法身。又宗家处处之释,或释为法身,或判为自性身,又经说各说三密,说自受法乐说,皆示非授他之教门也。若加持身说法,则是授于加持世界众生之义,为随他意之一分,夫法身说法之特色。但经疏中有加持说法之文者,皆为加持世界之加持身说法,非言自證会之加持身也。其加持说者,谓疏之一部始终之大旨于自證之位无说法,视为加持身出而说法,大日如来若住自證位时,众生不蒙益,故住于加持三昧而说今经,神变加持经之题号可以显此义。且疏一释本经大日法身之住处,设譬曰:「譬如国王,若有政令,必先出居外朝制断刑赏。」是正显出于加持门之义也。若为自證极位之说法,则可以翠张之君譬之,何必谓出于外朝乎?又不可以此文而谓为加持世界,盖以是正为本经所说住处之释也。又疏二十曰:「次即入中恶字是方便也,此是毗卢遮那佛本地之身花台之体,超八叶绝方处,非有心之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为念本誓开示大悲藏,普列众生入佛慧故。复以加持神力普现身口意,遍满生死中,当知此即是方便也。若离方便,如来本地尚不可说,何况示人乎?不可为诸上首等菩萨说,何况流入生死中乎?」抑自性身之上,有自證化他之二分,以化他之边,名为加持身,住于加持三昧而说今经,自證会无因人实行之机勿论,只为使住于法性之大悲之用,被于未来之机,故住于自證会中加持身,为利他之说也。但有利他随宜之说,则密教之法身说法,对于显教之化应说法将无差异,以内證与随宜为显密之差异者,是约于所说之法而言,非约于能说之言,显之法门,一向为机情而设,更非佛之内證,故云随宜,密教全说自内證之法门授于机,故云内證。虽指其教主谓为本地法身,而其加持身不改自性,故以加持身谓为本地法身,是亦显密对辨之意也。显之神变应用,为随染业幻之所作,故改自性,今之加持身,非机情之所变,直为自性本身上加持之用,不改自性,故谓为本地法身等也。以上两说,为真言一家之大问题,新古二义之别,即在于此。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法身)附录。
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證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如来藏,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梵Dharmaka%ya。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学次第统编】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名法身。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此又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三变化身。义见后章,兹不复及。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所證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无漏者,谓惑业净尽,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法身流转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为法身之体,真如有不变随缘二义,依随缘之义者,击于染净之缘,而变生十界之依正,其所变之十界,即不变之真如,即法身也。谓之为法身流转五道。经曰:「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流转于五道,此法身系指随缘真如而言。经说:「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
法身古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身菩萨受界内之生,利益有情者,原用六道古业之种子也。大乘止观曰:「若作菩萨自在用时,以悲愿力故用彼古业种子,一时于六道中受无量身,教化众生。」是台家一个论目也。
法身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性之体名法身,法性有觉知之德,故名佛。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身之一。
法身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法身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安置法身舍利之塔也。密教以梵字鍐为法身塔,以此是法界之种子形,圆似塔故也。金刚顶义决曰:「鍐字法界种,相形如圆塔,是名法身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书法身偈而藏之者。寄归传四曰:「或积为聚,以砖里之,即成佛塔。或置空野,任其销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为业。(中略)当作之时中安二种舍利:一谓大师身骨,二谓缘起法颂。其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参见:法身偈)
【佛学常见辞汇】
安置法身舍利的塔。
法身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法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明化身及法身之二种功德,法中具说增一之法数。又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之略名。
法身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藏之一。
【三藏法数】
谓圣人自性清净法身,为无上菩提,河沙功德之所依止,是名法身藏。(梵语菩提,华言道。)
法身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家所立之法身各异,其观法亦不同,今言性宗之法身观,往生要集中本引诸经,明观佛之法身,以真如平等五相观如来也。盖丈六之佛身,具三十二相,所谓该种种之德者,为三身中应身之事,由凡夫之有差别心,作如是观耳,若离凡夫之有差别心,自无差别平等之心观之,则诸相尽寂灭,无不为真如实相。大般若经五百七十四曰:「曼殊室利前白佛言:我观如来即真如相,无动无作,无所分别。(中略)心言路绝,以此等真如之相观于如来,名真见佛。」华严经升须弥山顶品曰:「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不可得思量。」金刚般若经曰:「世尊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学常见辞汇】
观佛法身的观法。
法身大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法身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法身菩萨)
法身本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法身本来在一切众生之心中也。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本来就在一切众生的心中的意思。
法身舍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法身偈同。又佛所说之经卷,谓之法身舍利。如来所说实相中道之理,不改不变,性相常尔,故云法身舍利。法华经法师品曰:「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西域记九曰:「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精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所说的妙法。2。指佛所说的经典。3。指佛所说的实相中道之理。
【三藏法数】
大论云:经卷是法身舍利。谓如来所说中道实相之理,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亘古今而恒存,弥天地而普覆。人能至心如法受持,即是得见如来法身,其所获福无量无边。故法华经云:若经卷所住之处,皆应起塔供养,不须复安舍利,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