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8,分277页显示  上一页  150  151  152  153  154  156  157  158  15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法同分
法同舍
法自相相违因
法名
法舟
法衣
法臣
法行
法宇
法全
法匠
法式
法光定
法身
法身体性
法同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使非情界之各物体相互似也。(参见:同分)
同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俱舍七十五法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之第三。使诸法相同之因名为同分。是为一实法,由有此实法而使物同也。此有二种:一名众生同分,又名有情同分。二名法同分。人畜等之有情相同。谓之众生同分,有情同分。蕴处界等之法相同,名为法同分,又众生同分分二类:一为无差别同分,一切有情,一类同等,异于非情上之同分也。二为有差别同分,诸有情中三界九地五趣四生婆罗门刹利等之称,有男女等乃至四向四果各别之同分。又法同分有无差别有差别。俱舍论五曰:「有别实物名为同分,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本论说此为众同分。此复二种:一无差别,二有差别。(中略)复有法同分,谓随蕴处界。」【又】分别十八界有同分彼同分之一门,同分之义稍异。(参见:彼同分)
法同舍
【佛学大辞典】
(杂名)寺院十名之一。同法与食之二法,故名法同舍。
法自相相违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四相违因之一。宗法由有法与法之二语而成,「声」之语为有法,「无常」之语为法。其有法与法各有意许与言陈之二者,其言陈云自相,其意许云差别,今为法之言陈,故云法自相,然立者所说之因于所立之宗法中,法之自相相违反对,谓之法自相相违因。例如所谓「声为常,所作性故,如虚空(同喻)如瓶等(异喻)。」所作性之因不转于同品之常,而转于异品之无常,故相违法之自相之「常,」而反生成立无常之过也。见因明入正理论。
法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家入道时,师所赐之名,谓之法名。又受戒时,受于师者,谓之戒名,但今时法名之名,惟真宗用之,戒名之目,他宗多用之。戒名之字,未见典据。广弘明集二十八曰:「菩萨戒弟子法名慧炬。」观经灵芝疏下曰:「弃国出家,法名法藏,发四十八愿。」唐高僧传(僧迁传)曰:「等观即梁明帝之法名也。」
【佛学常见辞汇】
出家僧或是皈依佛教时,师父所赐给的名字。
法舟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法能度人出生死海,故以舟譬之。佛说生经四曰:「法为舟船,度诸未度。」寄归传四曰:「叹法舟之遽没。」
【佛学常见辞汇】
(喻)佛法好像舟子一样能度人出离生死的苦海。
法衣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三衣之通名。应法而作,故名法衣。释氏要览上曰:「西天出家者衣,律有制度。应法而作,故曰法衣。」六物图曰:「或名袈裟,或名道服,或名出世服,或名法衣。」然禅林特称表传法之信之金襕衣为法衣,但于说法时被此衣,故名法衣,即九条乃至二十五条之大衣也。见象器笺十七。
【佛学常见辞汇】
三衣的通称。
法臣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曰法王,故菩萨云法臣。安乐集下曰:「大智度论有三番解释:第一佛是无上法王,菩萨为法臣,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智度论第七之文。但论文法臣作法将。
【佛学常见辞汇】
佛称法王,则菩萨便是法臣。
法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行人之一。自思如法而行,谓之法行人。玄义十曰:「教门为信行人,观门为法行人。」
法宇
【佛学大辞典】
(杂名)寺院之通称。毗奈耶杂事四曰:「今此伽蓝先为法宇,今日变作乾闼婆城。」
法全
【佛学大辞典】
(人名)慧果和尚影像之傍,有童子侍立,是法全童子也,童子之纪传不详。相传天禀颖悟,果公入寂后,剃发学道,号青龙之法全阿阇梨,制作之诸轨,称为青龙之仪轨。受胎藏界于慧果之弟子法润,智满,息怤,造玄,及日本宗睿,遍明,圆载,圆仁,圆珍等从之受法。禀金刚界于慧果之弟子义操,息怤,弘均及日本圆仁,宗睿,遍明,圆载,圆珍等并得付法。初住玄法寺,后移青龙寺。大震法雷,所制之书,有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等数部。
法匠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门之匠人也。如世之工匠,能成诸器,以喻名德,能成弟子之三学也。演密钞四曰:「如世工匠成诸器,阿阇梨法匠能匠成三乘三学法器。」西域记十二曰:「为道场之益友,诚法门之匠人也。」释氏要览下曰:「齐高僧僧印善讲经论,称法匠。」
法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法仪式也。维摩经问疾品曰:「一切菩萨法式悉知。」
法光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初地之菩萨證此定,放大法之慧光,是故名法光定。唯识枢要上本曰:「无著菩萨亦登初地,證法光定,得大神通。」
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證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如来藏,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梵Dharmaka%ya。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学次第统编】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名法身。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此又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三变化身。义见后章,兹不复及。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所證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无漏者,谓惑业净尽,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法身体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论法身之体性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论,只以戒定慧解脱知见之五分功德为法身,称为五分法身。次言大乘诸家。三论宗以实相为法身,实相者空理,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真空无相,故现其无边之身相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佛身即法身。」同注:「肇曰:经云:法身者虚空身也,无生而无不生,无形而无不形。」往生论注曰:「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无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法身也。」胜鬘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虽谓为实相,然与台宗之实相异,虽谓为真如,然与法相之真如异,仅为空理之异名也)。法苑义林章七本曰:「法身空理,报身空智,利物所现,名变化身。清辨等师皆有此义。」法相宗于法身立二种:一为三身总具之法身,一为三身中之法身。总相之法身,以清净法界之真如与大圆镜智等之有为无为五法为法身,别相之法身,唯以无为之真如为法身。如前所言:华严天台等之一乘宗于法身立该摄分相二门,又于分相门之三身中以所證之理为法身,能證之智为报身,与法相宗同,然其理非如三论家空理之实相,非如法相宗凝然真常之真如,乃总该万有之一真法界也。华严以三千诸法为圆融之诸法实相。天台又非如法相谓法身之理无为,报身之智有为,有为无为性相各别,乃谓真如法随缘而现万德之智相,则理智本来不二,又法性之体,自具能照之智用,则理智本为一体,故理智皆法尔也,无作也,无为常住也,姑依能照所照能缘所缘之义相,而分法报之二身耳。止观五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相。(中略)智境冥一,而言境智,故名无作也。」真言宗以六大为法身,六大者,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者,皆事法也,故法身具本来色相,有宛然之人格如显教之报佛化佛。辨惑指南三曰:「密教法身为地水火风六大,此六皆事法,故具本来色相,出言语,能说法。(中略)此法身有二种,六大常恒无碍涉入,无可差别之状,表前五大,名自性身,是理法身也(胎藏界之大日法身)。表第六识大,名自受用身,是智法身也(金刚界之大日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