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27,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大总相法门
上座十法
己心法门
己心中所行法门
小法
小烦恼地法
王法
王法经
王法正论
王法为本
王法正理论
王法正论经
五十法
五大尊一坛法
佛类词典(续上)
大炽盛光法大总相法门
上座十法
己心法门
己心中所行法门
小法
小烦恼地法
王法
王法经
王法正论
王法为本
王法正理论
王法正论经
五十法
五大尊一坛法
大炽盛光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炽盛光佛顶尊之修法。日本睿山四个大法之一。(参见:炽盛光)
(修法)炽盛光佛顶尊之修法。日本睿山四个大法之一。(参见:炽盛光)
大总相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真如之实体也。真如广大,该收一切,故云大,一味平等,离差别之相,故云总相为行者之轨范,故云法,观智通游,故云门。起信论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术语)谓真如之实体也。真如广大,该收一切,故云大,一味平等,离差别之相,故云总相为行者之轨范,故云法,观智通游,故云门。起信论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上座十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诵律云:具十法者名上座:一、有住处,言住处者,婆娑论云:道及果空,三摩地,能引彼力殊胜,能使身心安住不动,故名上座之住处。二、无畏,三、无烦恼,四、多闻,五、辩言具足,六、义趣明了,七、闻者信受,八、善能安庠入他家,九、能为白衣说法令他舍恶从善,十、自具四谛法乐无有所乏。」
(名数)十诵律云:具十法者名上座:一、有住处,言住处者,婆娑论云:道及果空,三摩地,能引彼力殊胜,能使身心安住不动,故名上座之住处。二、无畏,三、无烦恼,四、多闻,五、辩言具足,六、义趣明了,七、闻者信受,八、善能安庠入他家,九、能为白衣说法令他舍恶从善,十、自具四谛法乐无有所乏。」
己心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己心中发明之法门也。止观一上曰:「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
(术语)自己心中发明之法门也。止观一上曰:「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
己心中所行法门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自己心中修得之法门,即自己心中实感实證之法门也。
(杂语)谓自己心中修得之法门,即自己心中实感实證之法门也。
小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钝根乐小法。」
(术语)小乘之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钝根乐小法。」
小烦恼地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七十五法中五种心所法之一种。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之十心所也。此十者唯修惑而起于意识,且各各与无明相应而起,非如大烦恼地法之心所,一切染心俱起者,故名小烦恼地法。俱舍论四曰:「唯修所断,意识地起,无明相应,各别现行,故名为小烦恼地法。」
【佛学常见辞汇】
谓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等十法,系由染污而起烦恼。
(术语)小乘七十五法中五种心所法之一种。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之十心所也。此十者唯修惑而起于意识,且各各与无明相应而起,非如大烦恼地法之心所,一切染心俱起者,故名小烦恼地法。俱舍论四曰:「唯修所断,意识地起,无明相应,各别现行,故名为小烦恼地法。」
【佛学常见辞汇】
谓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等十法,系由染污而起烦恼。
王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帝王当执持之正法也。佛为优填国王说王法正论经,为舍卫国王说王法经。
(杂语)帝王当执持之正法也。佛为优填国王说王法正论经,为舍卫国王说王法经。
王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之异名。一卷,义净译。与施护译之佛说胜军王所问经,沮渠京声译之谏王经及玄奘译之如来示教胜军王经,四经同本。为舍卫国波斯匿王说治国之正法者。
(经名)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之异名。一卷,义净译。与施护译之佛说胜军王所问经,沮渠京声译之谏王经及玄奘译之如来示教胜军王经,四经同本。为舍卫国波斯匿王说治国之正法者。
王法正论
【佛学大辞典】
(杂语)王法正理论之略名。
(杂语)王法正理论之略名。
王法为本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真宗就世出世立真假二谛。出世间之法为真谛门,真谛门以信心为本。又世间道为俗谛门,俗谛门以王法为本。
(术语)净土真宗就世出世立真假二谛。出世间之法为真谛门,真谛门以信心为本。又世间道为俗谛门,俗谛门以王法为本。
王法正理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玄奘译。与不空译之王法正论经同本,皆瑜伽论决择分中寻伺地之别行也。说帝王十种之过失,十种之功德,五种之衰损法,五种之方便法,五种之可爱法,五种之能引可爱法。
(书名)一卷,唐玄奘译。与不空译之王法正论经同本,皆瑜伽论决择分中寻伺地之别行也。说帝王十种之过失,十种之功德,五种之衰损法,五种之方便法,五种之可爱法,五种之能引可爱法。
王法正论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为优填国王说王法正论经之略名。唐不空译,与玄奘译之王法正理论同本。
(经名)佛为优填国王说王法正论经之略名。唐不空译,与玄奘译之王法正理论同本。
五十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品般若说四念处等之三十七品,次说三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之八种法。合为五十。此中四禅四无量心为属于色界之禅定,他皆为属于无色界之禅定。智度论二十一云:问曰:何以故次三十七品,后说八种法?答曰:三十七品是趣涅槃之道,行此道已,则得到涅槃城。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也。已说道。次当说到处之门,四禅等是开其门之妙法。复次,三十七品是上妙之法。欲界之心,散乱难修。故依上界禅定先调柔之也。问四禅之外别说馀法乎?答众生机根意业种种,从其机根意业,故别说之。若为厌欲界散乱者,说四禅。若为欲得大福德者,说四无量心。为厌患色如在牢狱者,说四无色定。为观所缘不得自在者,说八胜处。若为有遮道不得道达者,说八背舍。为心不调柔,于禅定不得次第入出自在者,说九次第定。为一切所缘不能遍照者,说十一地处。
(名数)大品般若说四念处等之三十七品,次说三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之八种法。合为五十。此中四禅四无量心为属于色界之禅定,他皆为属于无色界之禅定。智度论二十一云:问曰:何以故次三十七品,后说八种法?答曰:三十七品是趣涅槃之道,行此道已,则得到涅槃城。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也。已说道。次当说到处之门,四禅等是开其门之妙法。复次,三十七品是上妙之法。欲界之心,散乱难修。故依上界禅定先调柔之也。问四禅之外别说馀法乎?答众生机根意业种种,从其机根意业,故别说之。若为厌欲界散乱者,说四禅。若为欲得大福德者,说四无量心。为厌患色如在牢狱者,说四无色定。为观所缘不得自在者,说八胜处。若为有遮道不得道达者,说八背舍。为心不调柔,于禅定不得次第入出自在者,说九次第定。为一切所缘不能遍照者,说十一地处。
五大尊一坛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坛,则当准于仁王仪轨修之。彼文云:坛之中心,画十二辐轮,东边画五股金刚杵,南边画金刚宝,西边画金刚剑,北边画金刚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萨手中所执之秘密契也。东南隅画三股金刚杵,西南隅画宝冠,西北隅画箜篌,东北隅画羯磨金刚杵,当四角之上置四贤瓶,金银铜瓷等。新瓦亦得。于可受一升已下之瓶,满盛水,插枝条之华,取四色绘,各长四尺,色为青黄赤绿,以次系于四瓶之顶。次于第三重之东门画金刚钩,南门画金刚索,西门画金刚锁,北门画金刚铃,东南角画香炉,西南角画荷叶,中画杂华,西北角画灯,东北角画涂香器,所画之杵等,皆有光焰,三重坛外有一重之界道云云。
(修法)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坛,则当准于仁王仪轨修之。彼文云:坛之中心,画十二辐轮,东边画五股金刚杵,南边画金刚宝,西边画金刚剑,北边画金刚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萨手中所执之秘密契也。东南隅画三股金刚杵,西南隅画宝冠,西北隅画箜篌,东北隅画羯磨金刚杵,当四角之上置四贤瓶,金银铜瓷等。新瓦亦得。于可受一升已下之瓶,满盛水,插枝条之华,取四色绘,各长四尺,色为青黄赤绿,以次系于四瓶之顶。次于第三重之东门画金刚钩,南门画金刚索,西门画金刚锁,北门画金刚铃,东南角画香炉,西南角画荷叶,中画杂华,西北角画灯,东北角画涂香器,所画之杵等,皆有光焰,三重坛外有一重之界道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