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法西斯  拼音:fǎ xī sī
为拉丁语Fasces的音译,原意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帜。今特指主张极权军事统治的极端右翼思想。一战期间由义大利墨索里尼创立执行,也影响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党等政权,并广指各种极权统治政体与方式。
《国语辞典》:新法西斯主义(新法西斯主义)  拼音:xīn fǎ xī sī zhǔ yì
称极右派激进分子的作为的政治名词。系继承三○年代欧洲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理念,强调以民族或国家作为全部历史与生活的中心,并强调人际之间的不平等、领袖的绝对权威。
《國語辭典》: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義)  拼音:fǎ xī sī zhǔ yì
西元1914年在米兰由义大利墨索里尼倡议的政治组织的意识形态,主张应由少数优秀权威者统治一般非理性群众的极权与军事统治,强调团结一致的国族与不平等的种族主义,并十分重视军事对身体(特别是男性)的训育,为极端右翼的思想。反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共产主义,影响二战时的纳綷种族主义。
《漢語大詞典》:法西斯细菌
话剧剧本。夏衍作于1942年。正直的科学家俞实夫整日埋首实验室,认为科学与政治无关。九一八炮火迫使他终止研究,从日本回沪;七七炮火又使他携家避居香港。日军占领香港后,凌辱了他和他的日本夫人,毁坏了实验室,杀害了他的友人。他终于醒悟,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
《漢語大詞典》:法西斯蒂
指法西斯主义的组织或成员。[意fascisti(fascista的复数)]
《漢語大詞典》:法西斯党
意大利的反动政党。“法西斯”为拉丁文的音译,原意为“束棒”,象征权威。1919年,墨索里尼创立“法西斯战斗团”,1921年改组为政党,称“国家法西斯党”。次年夺取政权,建立独裁统治,随之在国内推行法西斯化。1926年,该党成为唯一合法政党。1943年,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瓦解。
《漢語大詞典》:老法
(1).解放前人民群众对国民党法西斯的鄙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这样党和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我看那些老法就闹腾不起来。”
(2).方言。老办法,旧办法。
《国语辞典》:黑衫队(黑衫队)  拼音:hēi shān duì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政权所成立的政党武装部队。主要目的在于打击反对党势力。因其队员均著黑色制服,故称为「黑衫队」。最著名的黑衫队,为西元一九一九年墨索里尼义大利法西斯党所成立的战斗队,及一九二五年希特勒德国纳粹党的党卫军。
《漢語大詞典》:格尔尼卡
壁画。西班牙毕加索作于1937年。以当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袭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为题材,描绘了该镇被夷为平地,无辜居民被杀害的惨状。作品采用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低沉的调子,渲染悲剧性的气氛。
《漢語大詞典》:二二六事件
日本法西斯军人的武装政变事件。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队中一批“少壮派”军官在东京发动兵变,杀死多名政府大臣,企图建立法西斯军阀政府。由于军阀集团的内讧,政变于29日被平息。此后上台的广田弘毅内阁,加紧实行全面军国主义化,使日本迅速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在波兰克拉科夫以西的奥斯维辛建立的集中营。设有大毒气室和焚尸炉,一次可关押二十五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有四百多万人在此遭杀害。1945年1月数千名幸存者被苏军解救。战后在原址建立陈列馆。
《漢語大詞典》:棒喝主义(棒喝主義)
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 罗马 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当初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馀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 陈同生 《珠江风暴》:“尽管敌人,特别是以棒喝主义者 朱辉日 为首的恶棍们,不分昼夜的侦察、捉捕,我们的工作并未有丝毫的松懈。”
《漢語大詞典》:青年近卫军
长篇小说。苏联法捷耶夫作于1945年。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次年占领顿巴斯。当地共青团员们成立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奥列格任政委,邬丽娅、万尼亚、谢辽沙、刘芭等为委员。他们展开城市游击战,给入侵者以沉重打击。后因叛徒出卖,多数成员被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