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四重出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护法,胜子,亲光之法相家,凡出诸法之体,有四重,此原为出佛说之教体而分别者,然其他如何之法,亦得通用之。一摄相归性体,二摄境从识体,三摄假从实体,四体用别论体。是虽为胜劣之次第。然说明之,则宜逆次而依浅深之次第。一体用别论体。一切之事物,依一往所见。则事体作用各为差别,故即其差别论之而出体,谓为体用别论体。例如举一管之笔,问笔以何为体,答以笔为毛为竹,即体用别论也。二摄假从实体。就第一重之出体,更疑其毛与竹为何,即答之为第二重,摄假从实者,摄假法使归于实法,就其实法而出体也。例如言笔之体为四尘之法,是虽曰毛曰竹,而皆为四尘上所安立之假法,故使其假法归于四尘之实体,举四尘而为其体也。三摄境从识体。又曰摄境从心。于第二重之答更问四尘之体为何,即答之为第三重。摄境从识者,摄一切所缘之境,使归于能缘之心识,举其心识而为事物之本所也。何则,以万法唯识故也。例如言四尘之体是为识。四摄相归性体。于第三重更疑心是何体,即答之,为第四重。摄相归性者,摄一切有为之事相,使归于唯一无为之真性。举其真性而为实体也。例如言识之实性,是为真如。此以真如为一切有为法之所依性故也。此时不宜更问真如以何为体,何则,以真如为真实之法故也。真实之法,无所依之法,若更有所依之体,则是假法而非实法也。故无第五重。见义林章一本,唯识述记一本。
(术语)护法,胜子,亲光之法相家,凡出诸法之体,有四重,此原为出佛说之教体而分别者,然其他如何之法,亦得通用之。一摄相归性体,二摄境从识体,三摄假从实体,四体用别论体。是虽为胜劣之次第。然说明之,则宜逆次而依浅深之次第。一体用别论体。一切之事物,依一往所见。则事体作用各为差别,故即其差别论之而出体,谓为体用别论体。例如举一管之笔,问笔以何为体,答以笔为毛为竹,即体用别论也。二摄假从实体。就第一重之出体,更疑其毛与竹为何,即答之为第二重,摄假从实者,摄假法使归于实法,就其实法而出体也。例如言笔之体为四尘之法,是虽曰毛曰竹,而皆为四尘上所安立之假法,故使其假法归于四尘之实体,举四尘而为其体也。三摄境从识体。又曰摄境从心。于第二重之答更问四尘之体为何,即答之为第三重。摄境从识者,摄一切所缘之境,使归于能缘之心识,举其心识而为事物之本所也。何则,以万法唯识故也。例如言四尘之体是为识。四摄相归性体。于第三重更疑心是何体,即答之,为第四重。摄相归性者,摄一切有为之事相,使归于唯一无为之真性。举其真性而为实体也。例如言识之实性,是为真如。此以真如为一切有为法之所依性故也。此时不宜更问真如以何为体,何则,以真如为真实之法故也。真实之法,无所依之法,若更有所依之体,则是假法而非实法也。故无第五重。见义林章一本,唯识述记一本。
法相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八宗之一。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诠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之意。又名普为乘教宗。以本宗是佛第三时之教,普被五乘之机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之意。其中前二名,为约于法相门之称,次名为约于观心门之称,次为约于教相门之称。我国慈恩寺窥基,大成此宗,故有慈恩宗之名。经以解深密经,论以瑜伽论唯识论等为所依。原在印度,佛灭后一千年中,无著菩萨由阿逾陀国讲堂夜夜升兜率天,就弥勒菩萨听受瑜伽论,昼日宣说之于大众,瑜伽论百卷是也。其后无著之弟世亲,造唯识论,助成其义,彼土名为瑜伽宗。玄奘入西域受之于那兰陀寺之戒贤,传于支那弟子慈恩大成之,始有法相宗,慈恩宗之名。【又】(术语)永明所立三宗之一。(参见:宗)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八宗之一,因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因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又名唯识宗。
【三藏法数】
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相,是名法相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流派)八宗之一。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诠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之意。又名普为乘教宗。以本宗是佛第三时之教,普被五乘之机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之意。其中前二名,为约于法相门之称,次名为约于观心门之称,次为约于教相门之称。我国慈恩寺窥基,大成此宗,故有慈恩宗之名。经以解深密经,论以瑜伽论唯识论等为所依。原在印度,佛灭后一千年中,无著菩萨由阿逾陀国讲堂夜夜升兜率天,就弥勒菩萨听受瑜伽论,昼日宣说之于大众,瑜伽论百卷是也。其后无著之弟世亲,造唯识论,助成其义,彼土名为瑜伽宗。玄奘入西域受之于那兰陀寺之戒贤,传于支那弟子慈恩大成之,始有法相宗,慈恩宗之名。【又】(术语)永明所立三宗之一。(参见:宗)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八宗之一,因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因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又名唯识宗。
【三藏法数】
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相,是名法相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尊也,主也,要也,自己尊崇主张之要旨也。辅行一之一曰:「宗者,尊也,主也」玄义一上曰:「宗者要也。」此宗有二种,一、成一宗而师资相承者,如印度之小乘二十部及成实宗之二十一宗,大乘瑜伽中观之二宗,支那之十三宗,日本之十四宗是也。(参见:宗派)。二、自家以一己之见判诸教之宗旨者。此又有二种,一单于诸教上判定之者,如永明之三宗乃至贤首之十宗是也。一于已成之自他宗而判定之者,如日本弘法之十住心是也。
(术语)尊也,主也,要也,自己尊崇主张之要旨也。辅行一之一曰:「宗者,尊也,主也」玄义一上曰:「宗者要也。」此宗有二种,一、成一宗而师资相承者,如印度之小乘二十部及成实宗之二十一宗,大乘瑜伽中观之二宗,支那之十三宗,日本之十四宗是也。(参见:宗派)。二、自家以一己之见判诸教之宗旨者。此又有二种,一单于诸教上判定之者,如永明之三宗乃至贤首之十宗是也。一于已成之自他宗而判定之者,如日本弘法之十住心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