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法无可贷(法無可貸)
谓按法律不可宽恕。清史稿·刑法志一:“强盗分别法无可贷、情有可原,歼渠魁,赦胁从之义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 马子畦 ﹞实属甘心从逆,法无可贷,应请即予就地正法,以昭炯戒。”
《漢語大詞典》:法出一门(法出一門)
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晋 杜预 《奏事》:“法出一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於上,民安於下。”亦作“ 法无二门 ”。金史·高德基传:“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 德基 曰:‘法无二门,失出犹失入也。’不从。”
《漢語大詞典》:法定继承
依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和继承顺序继承。取得法定继承资格的人是法定继承人。在我国,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产继承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时才能继承。
《漢語大詞典》:反对派
对习俗、法律、政策或运动的反对者
特指反对某项事物(如一项政策或政党)的集体
辩论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派
犹太教用语,特指坚持传统教义而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哈西德运动的犹太人
凡事抗议的人
《漢語大詞典》:犯罪客体
受刑事法律保护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不同于犯罪对象。如贪污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其犯罪对象则是贪污所得的公共财产。犯罪客体不同,罪名也就不同。如盗窃库房中的电线,其犯罪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所以是盗窃罪;而盗窃正在用于通讯的电线,其犯罪客体则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正常通讯活动,所以是破坏通讯设备罪。
《國語辭典》:急急如律令  拼音:jí jí rú lǜ lìng
汉代公文常用「如律令」作结尾套语。后道士或巫师加以仿效,用于念咒画符驱使鬼神,以「急急如律令」表示同法律命令,并需火速办理。唐。白居易 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漢語大詞典》:故入人罪
法律用语。谓故意重判或故意陷人于罪。《唐律·断狱·依告状鞫狱》:“诸鞠狱者,皆须依所告状鞫之。若於本状之外,别求他罪者,以故入人罪论。”《明律·断狱·依告状鞫狱》:“凡鞫狱须依所告本状推问,若於状外别求他事摭拾人罪者,以故入人罪论。”参见“ 故出入人罪 ”。
《漢語大詞典》:故出入人罪
谓量刑不当,故意增减刑罚。《明律·刑律十一·官吏出入人罪》:“凡官司故出入人罪,全出全入者,以全罪论。”
《漢語大詞典》:谷物法
指英国1815年制订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实施该法后,谷物价格骤贵,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外国也提高英国工业品进口税,从而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46年,该法被废除。
《國語辭典》:不法之徒  拼音:bù fǎ zhī tú
违反法令的人。如:「对于这些不法之徒,法律会给予适当的制裁。」
《國語辭典》:不成文法  拼音:bù chéng wén fǎ
凡未经立法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亦未经一定手续公布,而具有法律之效力,称为「不成文法」。如自然法及习惯法等是。
《國語辭典》:驳回(駁回)  拼音:bó huí
1.不答应、不承认。《红楼梦》第四二回:「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心上实在不懂,当面又不敢驳回。」
2.法院对不合诉讼程序及缺乏法定要件的案件,不予受理。
《國語辭典》:不溯既往  拼音:bù sù jì wǎng
对过去的事不再追究。如:「唉,过去就算了!我的为人是不溯既往的。」
《漢語大詞典》:不正当竞争
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如: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等。
《國語辭典》:辩护(辯護)  拼音:biàn hù
1.干练而有办事能力。《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句下汉。何休《解诂》:「选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
2.法律上指辩护人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及权利,防禦不法或不当的攻击,在口头或文字上所作的辩白,称为「辩护」。如:「他请一位律师替他辩护。」
《國語辭典》:辩护人(辯護人)  拼音:biàn hù rén
诉讼时,为被告者在法庭上辩护的律师,或非律师但经法院许可者,称为「辩护人」。
《國語辭典》:辩护人(辯護人)  拼音:biàn hù rén
诉讼时,为被告者在法庭上辩护的律师,或非律师但经法院许可者,称为「辩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