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27
词典
4
分类词汇
321
佛典
1
其它
1
共321,分22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纪纲
纲纪
规矩
权衡
纪律
分数
度量
法则
表仪
纲目
宪度
程度
衡石
法式
弊法
《國語辭典》:
纪纲(紀綱)
拼音:
jì gāng
1.典章法度。《左传。哀公六年》:「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
2.谋略。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七出:「容貌儿善良,修持得梵王;胸襟儿纪纲,扶持得帝王。」
3.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后遂以纪纲借指仆人。《聊斋志异。卷一。长清僧》:「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
分類:
法度
统领
治理
谋略
州郡
纪纲
仆隶
管理
录事
人物
参军
纲领
仆人
《國語辭典》:
纲纪(綱紀)
拼音:
gāng jì
1.国家社会的秩序与规律。《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人之所设也。」《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2.治理。《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3.职官名。掌理文书事务的主簿。《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纲纪,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
4.管家仆。
分類:
纲纪
法度
治理
大纲
管理
纲要
要领
公府
一家
纲常
家事
州郡
事务
郡主
主簿
仆人
《國語辭典》:
规矩(規矩)
拼音:
guī jǔ
1.画圆画方的工具。唐。柳宗元〈梓人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断之器。」
2.法度、礼法。《红楼梦》第七回:「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3.行为端正老实。如:「他向来规矩,做事靠得住。」
4.照例。《红楼梦》第三八回:「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5.调教。如:「我若不严格点,那能够规矩出个好学生?」
分類:
规矩
礼法
老老实实
摹拟
标准
法度
校正
恪守
圆形
成规
本分
方形
工具
《國語辭典》:
权衡(權衡)
拼音:
quán héng
1.秤量东西轻重的工具。《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宋。
苏轼
〈
徐州莲华漏铭
〉:「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于度量与权衡。」
2.衡量、评估事物得失轻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权衡损益,斟酌浓淡。」唐。刘禹锡〈
祭韩吏部文
〉:「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3.权势力量。《晋书。卷五五。潘岳传》:「虽居高位,飨重禄,执权衡,握机秘。」
4.星座名。权星与衡星的合称。见《史记。卷二七。天官书》。
分類:
权衡
法度
称量
评量
枢要
权力
南北
标准
比较
轻重
二方
器具
秤锤
秤杆
太平天国
《國語辭典》:
纪律(紀律)
拼音:
jì lǜ
纲纪规章。《左传。桓公二年》:「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原来太史慈所招军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谙纪律。」
分類:
纪律
纪纲
规矩
机关
军纪
法度
团体
规律
政党
等为
维护
集体
利益
保证
正常
要求
成员
必须
遵守
《國語辭典》:
分数(分數)
拼音:
fēn shù
1.成绩。
2.不足单位的数。如2/3引申为:分子除以分母,商数未算清者。
3.部分,一定的比例数。
分類:
分数
数学名词
数量
评定
数学
规定
法度
比例
定人
天命
成绩
人数
分部
规范
部署
程度
天数
胜负
任职
职务
军队
数目
组织
编制
《漢語大詞典》:
度量
(1).估计;思量。
《
管子·形势解
》
:“善视其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
《
汉书·晁错传
》
:“愚臣不自度量,窃为陛下惜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帐》
评注引
《诉落山坡羊》
:“你自家去思,你自家去想,自去度量,还是谁家的理短,谁家的理长。”
(2).犹度支。指规划计算(财政收支)。
《
尸子·治天下
》
:“治天下有四术……四曰度量。度量通则财足矣。”
(3).测量。 北齐
颜之推
《
颜氏家训·归心
》
:“夫遥大之物,寧可度量?”
《参同契》
卷下:“天地神明,不可度量。”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
第八折:“恩如海,难度量,把风尘提挈云霄上。”
分類:
度量
估计
测量
度支
思量
规划
计算
财政
收支
《國語辭典》:
法则(法則)
拼音:
fǎ zé
1.可做标准的准则、规则。《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所以说没有文章者,是没有文章的法则。」
2.效法、奉以为法。《左传。定公四年》:「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3.制度、法度。也作「法则」。
4.表示欲得其结果所必要的运算方法;一说通常语言述说的公式。
分類:
法则
制度
规律
效法
法术
准则
榜样
法度
表率
规则
《國語辭典》:
表仪(表儀)
拼音:
biǎo yí
表率仪范。汉。贾谊《新书。卷八。官人》:「知足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
分類:
表率
法度
仪范
《國語辭典》:
纲目(綱目)
拼音:
gāng mù
1.事物的大纲与细目。《南史。卷七二。文学传。钟嵘传》:「时齐明帝躬亲细务,纲目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争自启闻,取决诏敕。」
2.泛指书的大纲与细目,常条列于编首,以备查索。
分類:
纲目
大纲
法网
著作
细目
法度
《漢語大詞典》:
宪度(憲度)
法度。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
:“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 宋
司马光
《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
:“ 宣德门 者,国家之象魏,所以垂宪度,布号令也。” 明
唐顺之
《李封君七十寿序》
:“所居虽以宪度从事,而温厚博大,未尝作威福。” 章炳麟
《与简竹居书》
:“夫不察古今宪度不同,利害相反,欲以一必见相齐,盖多类此。”
分類:
法度
《國語辭典》:
程度
拼音:
chéng dù
1.道德、知识、能力等的水准。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
:「因复求举,亦无幸焉,乃复自疑,以为所试与得之者,不同其程度,乃得观之,余亦无甚愧焉。」
2.达到事物变化的状况。如:「天气还没有冷到下雪的程度。」
分類:
程度
法度
文化
程限
标准
教育
进度
知识
状况
能力
水平
《國語辭典》:
衡石
拼音:
héng shí
1.秤和秤锤。《荀子。君道》:「不待衡石称县而平,不待斗斛敦概而啧。」
2.比喻法度、准则。南朝梁。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
:「唱言穷轩轾,立法无衡石,一至于此。」
3.比喻权柄、相位。《旧唐书。卷八四。裴行俭传》:「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记识此辈。」宋。
苏轼
祭司马君实文
:「二圣见公,曰予得师。付以衡石,惟公所为。」
分類:
国柄
法度
准则
称重
重量
大才
器物
《國語辭典》:
法式
拼音:
fǎ shì
1.法度、模式。《荀子。礼论》:「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2.楷模。如:「其人格足为千秋之法式。」《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3.标准的格式。如:「建筑法式」。《宋史。卷一六三。职官三》:「凡造度、量、权、衡,则颁其法式。」
4.法国样式。如:「她做了许多法式甜点。」
分類:
法式
法度
制度
《漢語大詞典》:
弊法
指不合时宜的法度。 唐
元结
《时议下篇》
:“若天子能追行已言之令,必行将来之法,且免天下无端杂徭,且除天下随时弊法……然后推仁信威令,与之不惑,此帝王常道。”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甚易也。”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
分類:
不合时宜
法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