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乐毅论(樂毅論)  拼音:yuè yì lùn
著名小楷法帖。曹魏夏侯玄撰,晋王羲之书写。其笔画清劲,笔势飞动,字体略扁,圆润淡雅。唐人褚遂良评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此书足为后世典范。
《國語辭典》:兰亭序(蘭亭序)  拼音:lán tíng xù
兰亭集序的简称。参见「兰亭集序」条。
《國語辭典》:兰亭帖(蘭亭帖)  拼音:lán tíng tiè
晋王羲之所书兰亭序的帖本。书法遒劲刚健,为绝世之作。唐太宗爱之,自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之徒辩才处取得原稿,凡二十八行,三百四十二字,命赵模等摹刻真迹,分拓数本以送皇亲近臣。太宗崩,高宗奉遗诏,将真本贮玉匣殉葬,自此「兰亭帖」翻刻本甚多。传世者有「开皇兰亭」,书法朴拙迟重;「神龙兰亭」,沉厚静穆,镌刻精湛;「定武兰亭」,浑朴敦厚,为诸刻之冠。唐冯承素所摹,以点画尚存隶书收笔停蓄之笔意,为最佳摹本。也称为「禊帖」。
《國語辭典》:摹帖  拼音:mó tiè
将隐约可透视的纸覆于书画上,依其笔画而写,称为「摹帖」。
《國語辭典》:十七帖  拼音:shí qī tiè
晋王羲之的草书帖。为二十馀件书帖合并而成的总帖,因居首一帖开端有「十七」二字,故称为「十七帖」。此帖雄健疏放、气象超逸,为王羲之草书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历代均取作草书范本。
《國語辭典》:枣本(棗本)  拼音:zǎo běn
利用枣木所刻的书版,翻印而得的版本称为「枣本」。宋。刘克庄 答杨双诗:「枣本流传容有伪,笺家穿凿苦求奇。」
《漢語大詞典》:故帖
先前的法帖。新唐书·褚遂良传:“帝方博购 王羲之 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
分類:先前法帖
《國語辭典》:南碑  拼音:nán bēi
统称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之碑碣文字。流传较少,但书法皆高逸神妙。
分類:法帖
《漢語大詞典》:汝帖
法帖名。 宋 大观 中, 汝州 守 王寀 采择 潭 、 绛 、 泉 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 汝州 望嵩楼 中。 明 末兵乱,楼焚碑残。 清 顺治 七年(1650年)巡道 范承祖 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 道光 十八年(1838年)州守 白明义 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 洛阳 贴得 汝 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 秦 、 汉 、 三国 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 魏 晋 九人书以及 王羲之 十帖、 南唐 十臣、 唐 三朝帝后四书和 欧阳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颜真卿 、 柳公权 、 贺知章 、 李后主 、 吴越王 俶 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字数虽不甚多,但真草隶篆无所不包。向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现存 河南省 临汝县 文化馆。
《國語辭典》:千字文  拼音:qiān zì wén
1.书名。南朝梁周兴嗣所撰,传说是集王羲之字,以一千个不同的单字所写成,每四字一句,隔句押韵,以便于背诵,是旧时儿童启蒙时必读的书。
2.晋王羲之有〈千字文帖〉,后代书法家如隋释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均有临本,其中以释智永的临池功夫最深,温厚古雅,别具面目;而释怀素所书小草〈千字文〉,藏奇崛于平正之内,为唐代中叶今草的代表作。
《漢語大詞典》:祖帖
最早的法帖。多指《淳化阁帖》。 淳化 三年, 宋太宗 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编次,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古人法书赖此以传。自此刻帖盛行,故历来称《淳化阁帖》为“法帖之祖”。 清 查慎行 《自题淳熙修内司官帖后》诗:“《淳化》祖帖絶难得,南渡摹勒传 淳熙 。”
《國語辭典》:帖学(帖學)  拼音:tiè xué
1.一种崇尚临帖的书派,相对于碑学而言。
2.专门研究考订各种法帖的源流、时代、体制、优劣、真伪、内容等问题的学问。如宋桑世昌之〈兰亭考〉、黄伯思之〈法帖刊误〉、清王澍之〈淳化秘阁法帖考〉等。
《国语辞典》:平安帖  拼音:píng ān tiě
晋代王羲之的书法帖。其书法疏密得宜,雍容酣畅且豪放,为行书的典范。隋代鉴藏,唐代记录,以及明清两代的印记等,十分完整。现藏国立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上海书画出版社亦有影印本。
《漢語大詞典》:升元帖(昇元帖)
法帖名。 南唐后主 李煜 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 昇元 二年三月 建业 文房模勒上石”字样,故称。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书碑帖》:“ 江 南 后主 ,尝詔 徐鉉 以所藏古今法帖入之石,名‘昇元帖’。此刻在 淳化 之前,当为法帖之祖也。”参阅 清 孙承泽 《闲者轩帖考》
《漢語大詞典》:圣母帖(聖母帖)
唐 怀素 草书法帖名。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圣母帖:“ 怀素 草书,颇难识, 贞元 九年岁在癸丑五月刻石。 宋 元祐 三年戊辰模刻上石在 陕西 西安 府学。” 明 王世贞 《怀素圣母帖》:“ 素 师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书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