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7分类词汇 7
《漢語大詞典》:青李
(1).李子的一种。 晋 王羲之 《来禽帖》:“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宋 苏轼 《次荆公韵》之一:“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 逸少 手亲栽。” 元 虞集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人间应得函封帖,青李来禽绕舍栽。”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李
(2).法帖名。 晋 王羲之 所书。以首句有“青李”字样得名。 宋 苏轼 《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之一:“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青李》。”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晋王献之书洛神赋残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共十三行,故称为「十三行」。据元赵孟頫《松雪斋集》所载,墨迹有两本:一为晋时用麻笺所书,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贾似道再得四行,最后为赵孟頫所得。一为唐人用硬黄纸所书,后有柳公权跋两行,世称为「柳跋十三行」。
2.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行数并不固定。其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商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员等义务,却也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西元一八四二年订定南京条约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终被取消。
《漢語大詞典》:汝帖
法帖名。 宋 大观 中, 汝州 守 王寀 采择 潭 、 绛 、 泉 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 汝州 望嵩楼 中。 明 末兵乱,楼焚碑残。 清 顺治 七年(1650年)巡道 范承祖 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 道光 十八年(1838年)州守 白明义 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 洛阳 贴得 汝 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 秦 、 汉 、 三国 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 魏 晋 九人书以及 王羲之 十帖、 南唐 十臣、 唐 三朝帝后四书和 欧阳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颜真卿 、 柳公权 、 贺知章 、 李后主 、 吴越王 俶 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字数虽不甚多,但真草隶篆无所不包。向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现存 河南省 临汝县 文化馆。
《漢語大詞典》:升元帖(昇元帖)
法帖名。 南唐后主 李煜 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 昇元 二年三月 建业 文房模勒上石”字样,故称。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书碑帖》:“ 江 南 后主 ,尝詔 徐鉉 以所藏古今法帖入之石,名‘昇元帖’。此刻在 淳化 之前,当为法帖之祖也。”参阅 清 孙承泽 《闲者轩帖考》
《漢語大詞典》:玉版十三行
法帖名。 晋 王献之 书《洛神赋》真迹。 南宋 时 高宗 得九行, 贾似道 复得四行,共十三行。由 廖莹中 刻于玉石,因名。参阅 清 姜宸英 《湛园题跋》、 张廷济 《清仪阁题跋》
《漢語大詞典》:七观帖(七觀帖)
法帖名。 元 翰林学士 程鉅夫 致仕南归,翰林侍讲学士 袁桷 撰《七观》以送之,书画家 赵孟頫 为之书写。后世作为学习写字的样本,称为“七观帖”。 元 赵孟俯 《〈七观〉跋》:“《七观》者,翰林待制 袁公 桷 之所作也。何为而作也?翰林承旨 程公 请老而归, 袁公 作此以送之也……僕虽衰老目昏,不觉援笔为书一通。若 袁公 不以笔札之陋,刻诸坚石,庶几词翰相须之义,传之天下,后世以为美谈云尔。”参阅《佩文斋书画谱》卷七九。
《漢語大詞典》:利州帖
法帖名。即《临江帖》。 宋 元祐 间, 刘次庄 以家藏《淳化阁帖》重摹刻于 临江 戏鱼堂 ,世称《临江帖》《戏鱼堂帖》。 庆元 中, 四川 总领 权安节 重勒石于 益昌 ( 利州 )官舍,故亦称《利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