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圣教序(聖教序)  拼音:shèng jiào xù
〈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简称。唐初玄奘赴西域取经,往返共历十七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经、律、论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特制此序表彰其事,冠于诸经之首。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由褚遂良书于石碑,称为「褚圣教序」。为褚遂良晚年代表作品。高宗咸亨三年(西元672)弘福寺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草书刻于石碑,称为「集王书圣教序」,简称「王圣教序」。
《国语辞典》:法剑(法剑)  拼音:fǎ jiàn
道教指法师行法驱邪时,所用的剑。
《漢語大詞典》:三萧碑(三蕭碑)
南朝 梁 智藏法师 碑。因由 梁 萧绎 撰铭, 萧几 作叙, 萧挹 书写,故称。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梁智藏法师碑》:“ 梁 智藏法师 碑, 梁 湘东王 萧绎 撰铭, 新安 太守 萧几 作叙,尚书殿中郎 萧挹 书,世号《三萧碑》。”
分類:法师因由
《漢語大詞典》:科经(科經)
佛教语。谓法师按宗派的家法判析经典的内容体系和结构。《〈楞严经〉序》:“科经者,合理行为正宗,离正宗为五分。”
《漢語大詞典》:踏罡步斗
道教法师祈天或作法的步伐。表示脚踏在天宫罡星斗宿之上。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我踏罡步斗驱邪祟,仗着剑书符呪水。”《水浒传》第八九回:“ 公孙胜 在军中仗剑作法,踏罡步斗,敕起五雷。” 明 无名氏 《广成子》第四折:“踏罡步斗通三界,保养丹砂体自清。”《冷眼观》第十三回:“他上来请老太太拈了香,故意的踏罡步斗、上表章、焚符籙,拿班做势的忙碌了一大阵。”亦作“ 踏罡布斗 ”。《水浒传》第七九回:“只听得山顶上连珠炮响,芦苇中颼颼有声,却是 公孙胜 披髮仗剑,踏罡布斗,在山顶上祭风。”《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每日踏罡布斗,念诵真言。”
《國語辭典》:玄秘塔碑(玄祕塔碑)  拼音:xuán mì tǎ bēi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唐会昌元年在陕西省长安县,为大达法师建塔,塔铭由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刻于碑上。其拓本成为后人摹拟柳体的重要临本。
分類:元年法师
《国语辞典》:三藏法师传(三藏法师传)  拼音:sān zàng fǎ shī zhuàn
书名。全称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撰,彦悰笺,十卷。记述玄奘法师一生的事迹。也称为「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慈恩传」。
《国语辞典》:有典有则(有典有则)  拼音:yǒu diǎn yǒu zé
有法典规则可依循。唐。刘穆之〈洛州荥阳县头陀逸僧识法师上颂圣主中兴得贤令卢公清德文〉:「无偏无党,有典有则。」
《国语辞典》:成实师(成实师)  拼音:chéng shí shī
南北朝至唐初间弘扬成实论的法师。《成实论》是介于小乘空宗和大乘空宗的一部重要著作,后秦鸠摩罗什译出后,传播甚广。其中南朝僧导和北魏僧嵩分别发展成南方的寿春系和北方的彭城系。但隋唐以后,成实师已逐渐消失。
《国语辞典》:地论师(地论师)  拼音:dì lùn shī
对北魏到唐初许多精研及弘传十地经论的法师之称呼。但由于传承的不同,见解互异,所以分成南北两道,南道系宗勒那摩提,北道宗传自菩提流支。代表人物有慧光、法上、道凭、道宠等。
《国语辞典》:步斗踏罡  拼音:bù dǒu tà gāng
道教法师设坛建醮时,为求遣神召灵而礼拜星斗的步态和动作。参见「步罡踏斗」条。《孤本元明杂剧。李云卿。第四折》:「书符咒水,全无作用;步斗踏罡,专一胡躧。」
《国语辞典》:俱舍师(俱舍师)  拼音:jù shè shī
从南朝陈到唐代间研究、弘传世亲俱舍论的法师。
《漢語大詞典》:东林十八贤(東林十八賢)
晋 慧远法师 与 刘遗民 、 雷次宗 、 宗炳 等十八人发起结白莲社于 庐山 东林寺 ,因称“东林十八贤”。 唐 可朋 逸句:“虽陪北 楚 三千客,多话 东林 十八贤。” 明 袁宏道 《途中怀大兄诗》:“ 东林 十八贤,高举标奇致。”参见“ 十八贤 ”。
《漢語大詞典》:十八贤(十八賢)
指 晋 庐山 白莲社中十八贤人: 慧远 法师、 刘遗民 、 雷次宗 、 周续之 、 宗炳 、 张野 、 张铨 、 西林 觉寂 大师、 东林 普济 大师、 慧持 法师、 罽宾佛驮耶舍 尊者、 罽宾佛驮跋陀罗 尊者、 慧睿 法师、 昙顺 法师、 昙恒 法师、 道炳 法师、 道敬 法师、 昙诜 法师。 唐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阇黎》诗:“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十八贤传:“ 东林寺 旧有十八贤传,不知何人所作。” 清 潘耒 《游庐山记》:“ 佛驮耶舍 举铁如意示 慧远 , 远 不悟,拂衣去,似是宗门一流人,然亦在十八贤之数,则固同修净业者也。”参阅 晋 佚名《十八高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