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法坛(法壇)  拼音:fǎ tán
僧、道斋醮作法用的祭坛。《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三藏结立法坛一所,焚起香来。」
《國語辭典》:坛坫(壇坫)  拼音:tán diàn
1.会盟的坛台。《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
2.举行法事的坛场。
3.文人集会的场所或文坛。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东南坛坫。」
4.议坛、舆论界。清。顾炎武〈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
《國語辭典》:坛场(壇場)  拼音:tán cháng
1.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盟会、拜将的场所。《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及诸祠,各增广坛场,圭币俎豆以差加之。」《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于是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唐。颜师古。注:「筑土而高曰坛,除地为场。」
2.讲经修法的地方。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序〉:「佛法至于衡山及津大师,始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为得正法。」《红楼梦》第六九回:「两边搭棚,安坛场,做佛事。」
《漢語大詞典》:坛位(壇位)
(1).犹坛席。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礼遇。《孔子家语·相鲁》:“ 定公 从之,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
(2).法坛。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陈媳妇》:“乃就其家设坛位,步罡作法,举火四十九炬焚之,怪遂絶。”
《漢語大詞典》:龙墀(龍墀)
(1).犹丹墀。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之三:“凤闕轻遮翡翠幃,龙墀遥望麴尘丝。”宋史·礼志四:“帝諭 文彦博 等曰,郊坛第一龕者在堂,第二、第三龕设於左右夹廡及龙墀上。” 明 徐霖 《绣襦记·策射头名》:“参鸞驭,虎殿龙墀,口吐虹霓气。”
(2).借指皇帝。《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龙墀。” 宋 欧阳修 《和刘原父从幸后苑观稻呈经筵诸公》:“晓謁龙墀罢,行瞻凤盖翩。”
(3).法坛,道场。《水浒传》第四二回:“ 赵能 再入来看时,两三个土兵跌倒在龙墀里。”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你与我把招魂衣摄,遗照图悬,龙墀净扫,凤幄高褰。”
《國語辭典》:坛宇(壇宇)  拼音:tán yǔ
1.祭坛。《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神之揄,临坛宇。」《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陛下更须建灵宝大斋,肃清坛宇,其时必有真仙度世。」
2.比喻崇高的规范。《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唐。杨倞。注:「言有坛宇,谓有所尊高也。」
何耶揭哩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说马头观音之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