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祸福无常(祸福无常)  拼音:huò fú wú cháng
祸患与福分没有一定的法则。明。孙梅锡《琴心记》第三九出:「祸福无常,忧喜难定。」也作「祸福靡常」。
《国语辞典》: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拼音:yìng yòng xīn lǐ xué
将基础心理学的知识与法则,应用于实际现实生活中,从事解决实际问题以增进人类福祉的各种心理学的总称。
《国语辞典》:包利克莱豆斯(包利克莱豆斯)  拼音:bāo lì kè lái dòu sī
Polycleitos
人名。西元前第五世纪阿尔哥斯派著名雕刻家、雕刻法则创立者。其遗作人体比例正确,被誉称为「古典主义者范例」。
《国语辞典》:有治人,无治法(有治人,无治法)  拼音:yǒu zhì rén,wú zhì fǎ
只有治理天下的人才,而没有平治天下的固定法则。指只靠法律不能治国。《荀子。君道》:「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清。王先谦。集解:「无治法者,法无定也。」
《国语辞典》: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拼音:tiān xià dà shì fēn jiǔ bì hé,hé jiǔ bì fēn
(谚语)比喻世事变化虽无定,却依物极必反的法则进行。《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国语辞典》:天理人情  拼音:tiān lǐ rén qíng
自然法则和人之常情。泛指情理。《英烈传》第五四回:「吾岂不爱将军雄杰,但天理人情上,难以相款。」《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你道我所说的,可是天理人情的实话么?」
《国语辞典》:一贯原理(一贯原理)  拼音:yī guàn yuán lǐ
1.始终不变的法则。
2.每一企业个体所决定采用的各项原理原则、方法、基础、期间等,在前后期应相一致,以避免改变方法而使资料缺乏共同比较标准,失却比较价值。
《国语辞典》:议事规则(议事规则)  拼音:yì shì guī zé
集会、议事所必须遵守的法则。
《国语辞典》:黄金律(黄金律)  拼音:huáng jīn lǜ
1.不变的法则规律。
2.常指基督教新约圣经中的「自己要人怎样对待,也要怎样对待别人」一语为黄金律,现泛指为各文化接受的人际互动规范基本准则。
3.一种比例结构的总规律。参见「黄金分割」条。
《国语辞典》:安培定则(安培定则)  拼音:ān péi dìng zé
决定直线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关系的法则。以右手握导线,拇指指电流方向,则其馀各指所指的方向,即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
《国语辞典》:精算师(精算师)  拼音:jīng suàn shī
系指精通于利用机率法则来衡量风险以及计算保险费率的专家,通常受雇于保险公司。
《国语辞典》:理则学(理则学)  拼音:lǐ zé xué
研究关于推理、思考所得为正、误之一般性原理与法则的学问。一般根据英语Logic译作「逻辑」、「逻辑学」,依日文译作「论理学」,我国古时称为「辨学」、「名理」、「名学」,至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孙文学说》一书中称为「理则学」。近来由教育部明定统一称为「理则学」。
《国语辞典》:形式美  拼音:xíng shì měi
合乎形式法则的美。与描写心情、表现性灵的内容美相对。如:「这件时装虽具形式美,但质感欠佳。」
《漢語大詞典》:法脉准绳(法脈準繩)
犹言法则标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授曲》:“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準绳载之于书者。”
分類:法则标准
《國語辭典》:词法(詞法)  拼音:cí fǎ
语法学的一部分。指语词的构成规则和变化规则。包括语词的构形法、构词法和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