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僧。中天竺人。自言诵经论数万章,曾为天竺学者师。明帝时应邀与摄摩腾同时来我国。合译《四十二章经》。卒于洛阳,年约六十余。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中天竺人也。幼从师出家。日诵经论数万偈。五天学者举师之。至月氏。适与汉使愔景遇。复得迦叶摩腾。相率东游。其志固已决矣。然诸学者。苦遮挽不使行。于是崎岖间出佗道。会腾于洛阳。明帝劳尉。勤至。顷习汉语。译所献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经等五部。今仅存四十二章。其馀皆以乱离散失。 初武帝之开昆明池也。得黑灰于池深处。人无识者。或以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道人。及是而问兰。兰曰此过去劫。世界坏时。劫烧灰也。兰后终于洛阳。寿以貌观之。若五六十者。神僧传·卷第一
竺法兰。中天竺人也。自言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时蔡愔既至彼国。兰与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既达雒阳与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愔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所谓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会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馀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是优田王旃檀像师第四作。既至雒阳。明帝即令画工图写置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旧像今不复存焉。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可问西域梵人。法兰既至。众追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其言有徵。信者甚众。后卒于雒阳。春秋六十馀矣。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竺法兰亦中天竺人。自言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时蔡愔既至彼国。兰与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会彼学徒留碍。兰乃间行而至。既达雒阳与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愔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馀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是优田王栴檀像师第四作也。既至雒阳。明帝即令画工图写。置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旧像今不复存焉。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朔言有徵。信者甚众。兰后卒于雒阳。春秋六十馀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高阳人。不甘处俗。十五即弃家入道。以精严自持。风骨颀然。三河化其德。性嗜山水。坐禅岩石中。大雪。群虎依止不去。山祇亦时求授教。尤爱石城。遂定居之。今元华寺也。思游五天。至交州象林寺殁。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一
于法兰。高阳人。少有异操。十五出家。便以精勤为业。研讽经典以日兼夜。求法问道必在众先。迄在冠年风神秀逸。道振三河名流四远。性好山泉多处岩壑。尝于冬月在山冰雪甚厉。时有一虎来入兰房。兰神色无忤虎亦甚驯。至明旦雪止乃去。山中神祇常来受法。其德被精灵。皆此类也。后闻江东山水剡县称奇。乃徐步东瓯远瞩嶀嵊。居于石城山足。今之元华寺是也。时人以其风力比庾元规。孙绰道贤论。以比阮嗣宗。论云。兰公遗身高尚妙迹。殆至人之流。阮步兵傲独不群。亦兰之俦也。居剡少时。欻然叹曰。大法虽兴经道多阙。若一闻圆教夕死可也。乃远适西域欲求异闻。至交州遇疾终于象林。沙门支遁追立像。赞曰。于氏超世综体玄旨。嘉遁山泽。驯洽虎兕。别传云。兰亦感枯泉漱水。事与竺法护同。未详。又有竺法兴支法渊于法道。与兰同时比德。兴以洽见知名。渊以才华著称。道以义解驰声矣。
《國語辭典》:佛郎机(佛郎機) 拼音:fó láng jī
1.明代对葡萄牙及西班牙人的称呼。为英语Franks的译音。
2.枪炮。明代枪炮多购自葡萄牙、西班牙,故称为「佛郎机」。《野叟曝言》第一○五回:「收拾丢弃军器,有四座佛郎机,六架冲木。」
2.枪炮。明代枪炮多购自葡萄牙、西班牙,故称为「佛郎机」。《野叟曝言》第一○五回:「收拾丢弃军器,有四座佛郎机,六架冲木。」
竺法兰
【佛学大辞典】
(人名)姓竺,名法兰。中印度人,汉明帝永平中与迦叶摩腾共来我国,译四十二章经等。见高僧传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中印度人,与迦叶摩腾,同来中国,宏扬佛法。
(人名)姓竺,名法兰。中印度人,汉明帝永平中与迦叶摩腾共来我国,译四十二章经等。见高僧传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中印度人,与迦叶摩腾,同来中国,宏扬佛法。
法兰
【佛学大辞典】
(人名)竺法兰之略称,(参见:竺法兰)
(人名)竺法兰之略称,(参见:竺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