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1,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魏阙
一德
遗文
立法
执法
典章
大法
政令
大典
军兴
新法
法制
成法
奉法
令典
《國語辭典》:魏阙(魏闕)  拼音:wèi què
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为朝廷的代称。《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书室曰芸窗,朝廷曰魏阙。」
《國語辭典》:一德  拼音:yī dé
1.纯一的德行。《书经。咸有一德》:「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2.同心齐力。汉。桓宽《盐铁论。世务》:「方此之时,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内相信。」
3.专长技能。《管子。法法》:「此四士者,天下之贤人也,犹尚精一德。」
《國語辭典》:一德一心  拼音:yī dé yī xīn
齐心、一条心。《书经。泰誓中》:「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也作「一心一德」。
《漢語大詞典》:遗文(遺文)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 墨 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絶 惠王 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虽有益世之书,犹谓之不及前代之遗文也。” 唐 元结 《〈箧中集〉序》:“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祖师者不见近作。” 宋 苏轼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没追和其韵》:“遗文付来哲,后事待诸友。”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两地书〉序言》:“﹝ 韦素园 ﹞病殁于 北平 同仁医院了,大家想搜集他的遗文,为他出一本纪念册。”
(2).散逸的诗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文宗 时, 郑覃 侍讲禁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詔令祕阁,搜访遗文。”
(3).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至於举贤良,崇孝弟,明考课,虽宇内初辑,然庶政大体,弥纶备具,遗文故事,施於后世,皆可为法。” 宋 蔡襄 《明礼》:“冠婚丧葬,礼之大者,冠礼今不復议,婚礼无復有古之遗文。”
《國語辭典》:立法  拼音:lì fǎ
制定法律。《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小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
《國語辭典》:执法(執法)  拼音:zhí fǎ
1.执行法律。《汉书。卷一一。哀帝纪》:「至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或上暴虐,假势获名,温良宽柔,陷于亡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我前日认是奉公执法,怎知反被奸徒所骗?」
2.执行法律的官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國語辭典》:典章  拼音:diǎn zhāng
制度文物。《隋书。卷四九。牛弘传》:「牛弘笃好坟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采百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汉之叔孙,不能尚也。」唐。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复本源。」
《國語辭典》:大法  拼音:dà fǎ
1.基本法则。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
2.国家的基本法。如:「宪法是我国的基本大法。」
《國語辭典》:政令  拼音:zhèng lìng
政府所发布的命令,统称为「政令」。《荀子。致士》:「则政令不行而上下怨,疾乱所以自作也。」《淮南子。脩务》:「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國語辭典》:大典  拼音:dà diǎn
1.大典礼、隆重的典礼。如:「国庆大典」。
2.大典籍。如《永乐大典》。
3.国家的大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至于军国远图、刑政大典既道,在廊庙则理擅民宗,若乃明练庶务,鉴达治体。」
《漢語大詞典》:军兴(軍興)
(1).谓征集财物以供军用。周礼·地官·旅师“平颁其兴积” 汉 郑玄 注:“县官徵聚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
(2).指战时的法令制度。汉书·雋不疑传:“﹝ 暴胜之 ﹞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颜师古 注:“有所追捕及行诛罚,皆依兴军之制。”后汉书·章帝纪:“有不到者,皆以乏军兴论。” 李贤 注:“军兴而致闕乏,当死刑也。”
(3).军事行动的开始。《商君书·垦令》:“而命其商人自给甲兵,使视军兴。”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清史稿·礼志六:“是时军兴,死事扬烈者踵起。”
《國語辭典》:新法  拼音:xīn fǎ
1.新制定的法律。《韩非子。定法》:「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因这位总督大人很讲求新法,颇思为民兴利,从他到任七、八年,纺纱局也有了,枪炮厂也有了。」
2.新制定的历法。《南史。卷七二。文学传。祖冲之传》:「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
《國語辭典》:法制  拼音:fǎ zhì
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
《國語辭典》:成法  拼音:chéng fǎ
已制定的法则。《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文选。沈约。恩倖传论》:「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漢語大詞典》:奉法
奉行或遵守法令。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史记·循吏列传:“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羣臣奉法遵职,海内乂安。” 明 陈子龙 《唐论》:“ 江 楚 之间,晏然奉法,与 秦 未可一二论也。”
《國語辭典》:令典  拼音:lìng diǎn
1.好的典章法度。《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南朝齐。王俭太宰褚彦回碑文并序〉:「择皇齐之令典,致声化于雍熙。」
2.泛指法令。《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于令典。」唐。刘禹锡〈汴州刺史厅壁记〉:「凡曲防苛禁不情乖体者悉刬之,壹出乎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