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2
词典
1
分类词汇
11
分类词汇
雷电
刻骨
卧虎
霜宪
文恶
文法吏
文深网密
一字褒贬
黑老包
道不拾遗
明镜高悬
《國語辭典》:
雷电(雷電)
拼音:
léi diàn
1.天上的云层,通常都带电。如有一块云层接近地面物体,或有两块带异性电的云层互相接近时,会因感应而产生火花放电的现象,称为「闪电」。闪电产生高热,周围空气因受热而急速膨胀,发出极大的响声,称为「雷」。二者合称为「雷电」。
2.比喻威势强大。《战国策。齐策一》:「王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汉。高诱。注:「雷电,喻威大也。」
分類:
雷电
喻天
打雷
执法
刑罚
闪电
法严
严明
断狱
迅速
明察
朝廷
法律
帝王
《國語辭典》:
刻骨
拼音:
kè gǔ
1.比喻深切难忘。《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元史。卷一九七。孝友列传一。赵一德》:「一德自去父母,得全生依门下者,三十馀年矣,故乡万里,未获归省,虽思慕刻骨,未尝敢言。」
2.比喻竭尽脑力寻思。唐。
刘得仁
陈情上知己
诗:「刻骨搜新句,无人悯白衣。」
3.形容刑法严酷。宋。
苏轼
〈
志林
〉一三首之七:「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立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分類:
恩怨
刑法
深切
法严
严酷
难忘
寻思
《國語辭典》:
卧虎(臥虎)
拼音:
wò hǔ
1.躺息、伏藏的老虎。《西京杂记》卷五:「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
2.比喻人峻烈、勇猛。《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董宣传》:「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彊,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魏书。卷六六。李崇传》:「常养壮士数千人,寇贼侵边,所向摧破,号曰『卧虎』。」
分類:
官职
残暴
山势
执法
法严
暴凶
尊严
凶横
严峻
作战
勇猛
司隶校尉
《漢語大詞典》:
霜宪(霜憲)
(1).指御史台。 唐
苏颋
《授李杰御史大夫制》
:“检齐霜宪,宏长风猷。” 唐
常衮
《授路嗣恭京兆少尹制》
:“龙楼諭善,载实春华;乌府持纲,克平霜宪。”
(2).借指执法严刻峻厉。 唐
杨巨源
《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
诗:“冰心瘴江冷,霜宪漏天晴。”参见“ 霜臺 ”。
分類:
御史台
执法
法严
严刻
《漢語大詞典》:
霜台(霜臺)
御史台的别称。御史职司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
:“乐府者,侍御史 贾君 之所作也……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南唐 尉迟偓
《
中朝故事
》
:“ 懿皇 以 同昌公主 薨谢,怒其医官 韩宗绍 等,縶於霜臺。” 宋
岳珂
《
桯史·任元受启
》
:“自昔虽称为雄剧,比岁或乖於选抡,汚我霜臺,赖公雪耻,輙陈管见,少助风闻。”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
卷四:“ 杜紫微 掊击 元 白 不减霜臺之笔,至赋
《杜秋》
诗,乃全法其遗响。”
分類:
御史
御史台
史职
职司
弹劾
《漢語大詞典》:
文恶(文惡)
执法严酷。
《
汉书·酷吏传·周阳由
》
:“ 汲黯 为忮, 司马安 之文恶,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冯。”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以文法伤害人也。”
分類:
执法
法严
严酷
《漢語大詞典》:
文法吏
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
《
汉书·元帝纪
》
:“﹝ 元帝 ﹞见 宣帝 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
:“已后 德宗皇帝 春秋高,理务因人,最不欲文法吏生天下罪过。”
分類:
通晓
法令
执法
法严
严峻
官吏
《國語辭典》:
文深网密(文深網密)
拼音:
wén shēn wǎng mì
网,法网。文深网密形容用法严峻苛刻。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
:「夫大狱一起,不能无滥。何者?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文深网密,则共称至公。」
分類:
用法
法严
严刻
法网
严密
《國語辭典》:
一字褒贬(一字褒貶)
拼音:
yī zì bāo biǎn
语本晋。
杜预
〈
春秋左氏传序
〉:「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后用以比喻为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非常严谨。唐。
柳宗元
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
:「及阁下遭谗妒在外十馀年,又不得效薄伎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
分類:
笔法
法严
严谨
一字
褒贬
《漢語大詞典》:
黑老包
老包 指 宋 代的 包拯 ,以执法严明著称,尊之为 包公 。传统戏曲中, 包公 勾黑脸谱,故以“黑老包”指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人。 古华
《土地爷》
:“这个在京城主法律的黑老包,就是小时候和他一起放过牛、爬过树、摸过螃蟹的 伍徕老庚 。”
分類:
包拯
执法
法严
严明
著称
《國語辭典》:
道不拾遗(道不拾遺)
拼音:
dào bù shí yí
财物遗失在路上,无人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显王十四年》:「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也作「路不拾遗」、「路无拾遗」。
分類:
失物
无人
拾取
刑法
法严
严峻
民风
淳厚
《國語辭典》:
明镜高悬(明鏡高懸)
拼音:
míng jìng gāo xuán
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正无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呀,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三侠五义》第八四回:「望乞众位大人明镜高悬,细细详查是幸。」也作「高抬明镜」、「秦庭朗镜」、「秦镜高悬」。
分類:
官吏
执法
法严
严明
判案
公正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