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49,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63 下一页
难治机
难治三病
治魔法
四对治
治病
六种治魔法
治心病
治身病
三病难治
五种染──治五种染
治罪羯磨
对治杂染
善知病对治
善知治已更不动发
佛类词典(续上)
断对治难治机
难治三病
治魔法
四对治
治病
六种治魔法
治心病
治身病
三病难治
五种染──治五种染
治罪羯磨
对治杂染
善知病对治
善知治已更不动发
断对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对治)
【三藏法数】
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断除惑业,故名断对治。(无间道者,观道相续无有间断也。)
(术语)(参见:对治)
【三藏法数】
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断除惑业,故名断对治。(无间道者,观道相续无有间断也。)
难治机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难化三机)
(地名)(参见:难化三机)
难治三病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谤法与阐提及五逆难化度之三机,如不治之重病也。
(名数)谤法与阐提及五逆难化度之三机,如不治之重病也。
治魔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凡治魔障者,或念三归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见小止观,起信疏等。又以念佛治之。在止观九之二。净土修證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现前,光明发显。
(修法)凡治魔障者,或念三归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见小止观,起信疏等。又以念佛治之。在止观九之二。净土修證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现前,光明发显。
四对治
【佛学次第统编】
俱舍论云四种对治,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 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患,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二、断对治 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断除惑业,故名断对治。
三、持对治 谓从无间道后,起解脱道,则能摄持所断烦恼,不令更起。故名持对治。
四、远分对治 谓从解脱道后,起胜进道,能令所断三惑,永永远离,故名远分对治。
俱舍论云四种对治,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 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患,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二、断对治 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断除惑业,故名断对治。
三、持对治 谓从无间道后,起解脱道,则能摄持所断烦恼,不令更起。故名持对治。
四、远分对治 谓从解脱道后,起胜进道,能令所断三惑,永永远离,故名远分对治。
治病
【佛学次第统编】
明治病方法者,既深知病源起发,当作方法治之。治病之法,乃有多途,举要言之,不出止观二种方便。
一、止 用止治病,略说四种:
一、安心止在病处。 二、止心丹田。
三、止心足下。 四、不取病相,寂然观空。
二、观
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
一、吹 二、呼 三、嘻
四、呵 五、嘘 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颂曰: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但言嘻
二、有言若能善用观想,运作十二种息,能治众患。
一、上息 治沉重 七、煖息 治冷
二、下息 治虚悬 八、冷息 治热
三、满息 治枯瘠 九、冲息 治壅塞不通
四、焦息 治肿满 十、持息 治战动
五、增长息 治羸弱 十一、和息 通治四大不通
六、灭坏息 治增盛 十二、补息 资补四大衰
三、有言善用假想观,能治众患。如人患冷,想身中火气起,即能治冷等。经中有广说。
四、有言但用止观,检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心中病不可得,众病自瘥。
当知止观二法,若人善得其意,则无病不治也。但今时人根机浅钝,作此观想,多不成就,世不流传。又不得于此,更学气术休粮,恐生异见。金石草木之药,与病相应,亦可服饵。
若是鬼病,当用彊心加咒以助治之。
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
明治病方法者,既深知病源起发,当作方法治之。治病之法,乃有多途,举要言之,不出止观二种方便。
一、止 用止治病,略说四种:
一、安心止在病处。 二、止心丹田。
三、止心足下。 四、不取病相,寂然观空。
二、观
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
一、吹 二、呼 三、嘻
四、呵 五、嘘 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颂曰: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但言嘻
二、有言若能善用观想,运作十二种息,能治众患。
一、上息 治沉重 七、煖息 治冷
二、下息 治虚悬 八、冷息 治热
三、满息 治枯瘠 九、冲息 治壅塞不通
四、焦息 治肿满 十、持息 治战动
五、增长息 治羸弱 十一、和息 通治四大不通
六、灭坏息 治增盛 十二、补息 资补四大衰
三、有言善用假想观,能治众患。如人患冷,想身中火气起,即能治冷等。经中有广说。
四、有言但用止观,检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心中病不可得,众病自瘥。
当知止观二法,若人善得其意,则无病不治也。但今时人根机浅钝,作此观想,多不成就,世不流传。又不得于此,更学气术休粮,恐生异见。金石草木之药,与病相应,亦可服饵。
若是鬼病,当用彊心加咒以助治之。
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
六种治魔法
【佛学次第统编】
凡治魔障者,或念三皈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又或以念佛治之,贤首五教仪开为六门:
一、觉悟无惑 二、善识诃责 三、止观破除
四、经咒加持 五、永固正念 六、增进功行
以上六门,或渐次用而销,或一时用而灭,或少分用而止,或全分用而破,如是不遭邪虑,发明圆定,方名为善修者矣。
凡治魔障者,或念三皈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又或以念佛治之,贤首五教仪开为六门:
一、觉悟无惑 二、善识诃责 三、止观破除
四、经咒加持 五、永固正念 六、增进功行
以上六门,或渐次用而销,或一时用而灭,或少分用而止,或全分用而破,如是不遭邪虑,发明圆定,方名为善修者矣。
治心病
【佛学次第统编】
治心病亦二:
一、粗 谓真实修行。亦二:
一、于诸过非,并不覆藏,深怀惭愧,忏悔往罪,不敢复作。
二、于所修行,不杂巧伪,皆质直柔软,作下下意,不显己德。
二、细 谓不存执见。亦二:
一、修诸行时,知无我人,尽未来际,不计疲苦。
二、观察诸法,平等不二,一相无相,入理究竟。
若通说者,但住于法界,深观诸法平等之时,于上诸病,无不治尽。
治心病亦二:
一、粗 谓真实修行。亦二:
一、于诸过非,并不覆藏,深怀惭愧,忏悔往罪,不敢复作。
二、于所修行,不杂巧伪,皆质直柔软,作下下意,不显己德。
二、细 谓不存执见。亦二:
一、修诸行时,知无我人,尽未来际,不计疲苦。
二、观察诸法,平等不二,一相无相,入理究竟。
若通说者,但住于法界,深观诸法平等之时,于上诸病,无不治尽。
治身病
【佛学次第统编】
治病方法有二:
一、先正治法:
一、治大藏病 分三:
一、修止治病 二、作观治病 三、药石治病
二、治鬼神病 当用大强威德力心,加诸灵咒佛号治之。
三、治业报病 当用惭愧大忏悔心,加诸念佛发愿修福以助治之。
二、助治法 谓坐中用心治病,兼具十法:
一、信 二、用 三、勤 四、常住缘中 五、别病因起
六、方便 七、久行 八、知取舍 九、护持 十、遮禁
若修此十法,所治必有效也。
治病方法有二:
一、先正治法:
一、治大藏病 分三:
一、修止治病 二、作观治病 三、药石治病
二、治鬼神病 当用大强威德力心,加诸灵咒佛号治之。
三、治业报病 当用惭愧大忏悔心,加诸念佛发愿修福以助治之。
二、助治法 谓坐中用心治病,兼具十法:
一、信 二、用 三、勤 四、常住缘中 五、别病因起
六、方便 七、久行 八、知取舍 九、护持 十、遮禁
若修此十法,所治必有效也。
三病难治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谤大乘〕,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经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因,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二、五逆罪〕,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诸佛如来出现世间,度脱一切众生,所当恭敬供养,反伤支体,以出其血。罗汉出离三界,为世福田,利益有情,所当礼敬,反加杀害。僧之羯磨,为人受戒,不一心奉事禀受戒法,反以恶言破毁其行。如是等人,永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极重之病,尤难治也。(罗汉,梵语具云阿罗汉,华言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
〔三、一阐提〕,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谓此人拨无因果,颠倒邪见,不信现在未来业报,不亲善友知识,不听诸佛所说教诫,当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重病,终难治也。
(出涅槃经)
〔一、谤大乘〕,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经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因,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二、五逆罪〕,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诸佛如来出现世间,度脱一切众生,所当恭敬供养,反伤支体,以出其血。罗汉出离三界,为世福田,利益有情,所当礼敬,反加杀害。僧之羯磨,为人受戒,不一心奉事禀受戒法,反以恶言破毁其行。如是等人,永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极重之病,尤难治也。(罗汉,梵语具云阿罗汉,华言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
〔三、一阐提〕,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谓此人拨无因果,颠倒邪见,不信现在未来业报,不亲善友知识,不听诸佛所说教诫,当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重病,终难治也。
五种染──治五种染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持戒治破戒染〕,谓修菩萨行者,能持诸戒律,以净身心,制伏过非,则离一切破戒之污染也。
〔二、入禅治贪欲染〕,谓修菩萨行者,修习禅定,安心理境,寂静无为,则离一切贪欲之污染也。
〔三、神通治邪归依染〕,妙用不测谓之神,自在无碍谓之通。若诸众生归依邪师邪行者,菩萨能以神通摄化,令其舍邪归正,则无邪妄归依染也。
〔四、四无量治妄行功德染〕,四无量即慈悲喜舍之心也。妄行谓所行非正也。功德谓所求邪福也。若诸众生淫祀求福,妄修功德者,菩萨能以此四心摄化,令其依于正法,修诸善业,则无妄行功德染也。
〔五、四无色定治妄修解脱染〕,四无色定者,即无色界中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也。若诸外道,以有漏心,妄修邪定,以求解脱者,菩萨能以此四无色定摄化,令其依于正法,修證解脱,则无妄修解脱之染也。
(出华严经疏)
〔一、持戒治破戒染〕,谓修菩萨行者,能持诸戒律,以净身心,制伏过非,则离一切破戒之污染也。
〔二、入禅治贪欲染〕,谓修菩萨行者,修习禅定,安心理境,寂静无为,则离一切贪欲之污染也。
〔三、神通治邪归依染〕,妙用不测谓之神,自在无碍谓之通。若诸众生归依邪师邪行者,菩萨能以神通摄化,令其舍邪归正,则无邪妄归依染也。
〔四、四无量治妄行功德染〕,四无量即慈悲喜舍之心也。妄行谓所行非正也。功德谓所求邪福也。若诸众生淫祀求福,妄修功德者,菩萨能以此四心摄化,令其依于正法,修诸善业,则无妄行功德染也。
〔五、四无色定治妄修解脱染〕,四无色定者,即无色界中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也。若诸外道,以有漏心,妄修邪定,以求解脱者,菩萨能以此四无色定摄化,令其依于正法,修證解脱,则无妄修解脱之染也。
治罪羯磨
【三藏法数】
谓比丘有犯戒者,大众作法治定其罪,是名治罪羯磨也。
谓比丘有犯戒者,大众作法治定其罪,是名治罪羯磨也。
对治杂染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修善去恶,必有对治之法。如心散乱,则以禅定之法治之也;如心贪染,则以不净观法治之。乃能息妄归真,得入正道,是名对治杂染。
谓修行之人,修善去恶,必有对治之法。如心散乱,则以禅定之法治之也;如心贪染,则以不净观法治之。乃能息妄归真,得入正道,是名对治杂染。
善知病对治
【三藏法数】
谓世之良医,善知对治之方。如患冷病者,则以热药对治;患热病者,则以冷药对治;患不冷不热病者,则以温和之药对治。药若对病,病无不愈。以喻如来说法,若众生多贪欲者,则说不净之观治之;多嗔恚者,则说慈悲之观治之是也。
谓世之良医,善知对治之方。如患冷病者,则以热药对治;患热病者,则以冷药对治;患不冷不热病者,则以温和之药对治。药若对病,病无不愈。以喻如来说法,若众生多贪欲者,则说不净之观治之;多嗔恚者,则说慈悲之观治之是也。
善知治已更不动发
【三藏法数】
谓世之良医,善能应病与药,人若服已,其病即愈;病既愈已,身心安隐,不复更发。以喻如来为诸众生善说法药,对治一切众生业惑之病,人能依而修之,则得出离生死之苦,成就涅槃之乐,一切业惑,不复发起矣。(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谓世之良医,善能应病与药,人若服已,其病即愈;病既愈已,身心安隐,不复更发。以喻如来为诸众生善说法药,对治一切众生业惑之病,人能依而修之,则得出离生死之苦,成就涅槃之乐,一切业惑,不复发起矣。(梵语涅槃,华言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