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3,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修齐治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挟治
鸣琴而治
明章之治
明治天皇
明治维新
平民政治
民主政治
太平之治
全民政治
强权政治
三明治人
缮甲治兵
日治时代
《漢語大詞典》:修齐治平(修齊治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省称。语本《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严复 《原强》:“又用近今格致之理术,以发挥修齐治平之事,精深微眇,繁富奥殫。” 廖仲恺 《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已提其纲而挈其凡。”
《高级汉语词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拼音:xīn jiāng wéi wú ěr zì zhì qū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位于中国西北,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首府乌鲁木齐。新疆地形为三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矿物资源煤、石油、石棉、有色金属储量很丰富,经济以农牧为主,工业正在迅速发展
《漢語大詞典》:挟治(挾治)
彻底治理。挟,通“ 浹 ”。荀子·儒效:“曷谓神?曰:尽善挟治之谓神。” 杨倞 注:“挟读为浹。浹,周洽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挟与浹同。全体皆善故曰尽善;全体皆治故曰浹治。挟治与尽善对文。”
分類:彻底治理
《国语辞典》:鸣琴而治(鸣琴而治)  拼音:míng qín ér zhì
称颂地方官政绩良好。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七。政理》:「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比喻政简刑轻,无为而治。
《国语辞典》:明章之治  拼音:míng zhāng zhī zhì
汉明帝、章帝时,崇尚儒术,注意吏治,奖励农桑,故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民生富足,为东汉的治世,史称为「明章之治」。
《国语辞典》:明治天皇  拼音:míng zhì tiān huáng
帝号。(西元1852~1912)名睦仁,生于日本京都,为日本皇帝。在位初期,日本开始维新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天皇专权制度。并实行义务教育、公布日本宪法、取消西方人治外法权等多项政策。死后葬于京都伏见桃山。
《国语辞典》:明治维新(明治维新)  拼音:míng zhì wéi xīn
西元一八六八年十月二十三日改年号为明治,德川幕府将大政归还天皇。明治天皇自即位后,一八六九年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明治天皇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史称「明治维新」。对外方面曾借中日、日俄战争胜利,占领琉球、台湾、澎湖、朝鲜及库页岛南半等地。
《国语辞典》:平民政治  拼音:píng mín zhèng zhì
以平民主义为根据,以全民意志为主的政治。
《国语辞典》:民主政治  拼音:mín zhǔ zhèng zhì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政府依据民意施政,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民权,以控制政府政策及官员的政治制度。
《国语辞典》:太平之治  拼音:tài píng zhī zhì
指安宁和平,百姓无忧的治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魏徵事太子建成,一日,秦王杀建成,立为天子,魏徵事秦王,致贞观太平之治。」《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阳明用事的时节,中国奠安,君子在位,在天便有甘露庆云之端,在地便有醴泉芝草之祥,天下百姓,享太平之治。」
《国语辞典》:全民政治  拼音:quán mín zhèng zhì
由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民权,直接管理国家的大事,这种主权在民的政治,称为「全民政治」。
《国语辞典》:强权政治(强权政治)  拼音:qiáng quán zhèng zhì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以其国力的强弱为决定的准绳,称为「强权政治」。也称为「权力政治」。
《国语辞典》:三明治人  拼音:sān míng zhì rén
将两片广告木板挂在肩膀上的人。因人夹于两片木板间,恰似三明治般,故称为「三明治人」。
《国语辞典》:缮甲治兵(缮甲治兵)  拼音:shàn jiǎ zhì bīng
整治军备。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今陛下天锡勇智,意在富彊,即位以来,缮甲治兵,伺候邻国。」也作「缮甲厉兵」。
《国语辞典》:日治时代(日治时代)  拼音:rì zhì shí dài
特指台湾被日本统治的年代。清末甲午战败,清光绪二十一年(西元1895)割让台湾给日本,民国二十六(1937)年发动侵华战争,至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战败,台湾乃告光复。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期间,因抗拒日本殖民,亦有将这段时期解读为日本占据台湾。参见「日据时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