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保乂
治外
河事
制治
守国
浚明
邦典
恪居
鼎味
干方
根治
修营
民务
击搏
俾乂
《漢語大詞典》:保乂
(1).亦作“ 保艾 ”。治理使之安定太平。书·君奭:“率惟兹有陈,保乂 有殷 。” 孔 传:“以安治 有殷 。”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对扬天命,保乂王家。” 明 方孝孺 《身修思永堂记》:“近之如圣上之所传,篤志力行,以保艾王家之丕基,私窃有望焉。”
(2).养育安定。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皆宜膺受多福,保乂子孙。”
《国语辞典》:治外  拼音:zhì wài
1.治家之外,指治理国政。《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故曰文武自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
2.治疗肢体外部。《文选。枚乘。七发》:「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漢語大詞典》:河事
治理河流的事宜。多指治理 黄河 。 宋 苏辙 《再乞责降李伟札子》:“且修 河 司虽罢,而 李伟 不去,姦言时至, 河 事变更不定, 河 朔生灵无时得安。”《宋史·河渠志二》:“如此施行,不独 河 事就绪,天下臣庶,自此不敢以虚誑欺朝廷。”
《漢語大詞典》:制治
犹言统治。治理政务。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孔颖达 疏:“治,谓政教。”史记·酷吏列传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宋 苏轼 《谢应中制科启》:“恭惟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一:“以其安分无求而不动於恶者在是,其以制治保邦而免於倾危者亦即在是。”
《漢語大詞典》:守国(守國)
(1).守卫都城。引申为保卫国家。周礼·考工记·庐人:“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守国之人寡,食饮饱,行地不远,且不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管子·山权数:“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权棅之数,吾已得之矣,守国之固奈何?’”
(2).掌管国政;治理国家。管子·牧民:“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王復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 老莱子 曰:‘诺。’”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朕为祖宗守国,必不敢以其地与人。”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盖 金 之 宣 哀 二宗,犹知守国,非 天祚 荒淫之比。”
《漢語大詞典》:浚明
明治,治理清明。《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蔡沉 集传:“浚,治也。亮亦明也。有家,大夫也。有邦,诸侯也。浚明亮采皆言家邦政事明治之义。” 宋 《沂宿太守问候》:“行邮阔略,旷驰款啟之音;大府重深,徒仰浚明之德。”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至於命令之下,以及詔除之行,论议所移,纲条益紊,爰申戒告,以厉浚明。”
《漢語大詞典》:邦典
本指治理邦国的六典。后泛指国家法典。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 郑玄 注:“邦典,六典也。” 唐 孙逖 《送赵评事摄御史监军岭南》诗:“议狱持邦典,临戎假宪威。”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讐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参见“ 六典 ”。
《國語辭典》:六典  拼音:liù diǎn
1.周代辅佐帝王治理邦国的六种法典。即治典、礼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周礼。天官冢宰。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2.隋代宫廷中的女官。即典琮、典赞、典栉、典器、典执、典会。《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序》:「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漢語大詞典》:恪居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谓居官治事恭谨而行。后以“恪居”谓敬慎治理官事。《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一》:“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离:明君执契,以要克谐之会。” 刘孝标 注:“臣敬治其职,膺金石之别响。”新唐书·陆贽传:“宫官具寮,恪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
《漢語大詞典》:鼎味
(1).鼎中美食。南齐书·刘休传:“帝颇有好尚,尤嗜饮食, 休 多艺能,爰及鼎味,问无不解。”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蟇》诗:“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2).相传 商 武丁 问 傅说 如何治理国家, 傅 以如何调鼎中之味对。后以“鼎味”指国政。《晋书·裴秀传》:“孝友著於乡党,高声闻於远近。诚宜弼佐謨明,助和鼎味,毗赞大府,光昭盛化。”宋书·隐逸传·周续之:“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
《漢語大詞典》:干方(幹方)
语出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以佐戎辟。”榦,同“ 干 ”,安。后以“干方”谓安定和治理国家。晋书·王浑传:“今陛下出 攸 之国,假以都督虚号,而无典戎干方之实,去离天朝,不预王政。”
《國語辭典》:根治  拼音:gēn zhì
1.根究其事而澈底治理。宋。陆游上殿劄子〉:「前日数十条,或曰当寘典宪,或曰当议根治,或曰当议显戮。」
2.澈底治疗。如:「这种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
《漢語大詞典》:修营(修營)
(1).修建。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 玉门 罢斥候,甲第始修营。”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累圣已来,深惩覆辙, 驪 宫圮毁,永絶修营。”
(2).治理营求。隋书·经籍志三:“圣人体道成性,清虚自守,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故能不劳聪明而人自化,不假修营而功自成。”
《漢語大詞典》:民务(民務)
(1).民众承担的事务。荀子·非十二子:“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姦事;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姦心。” 杨倞 注:“民务,四民之务。”《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於民务,国无异俗。”
(2).治理人民的事务。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二:“小国寡民务,终日寂无事。” 明 于谦 《安民疏》:“独 保定 地方又被差调官军经过骚扰,臣职专民务,岂敢缄默。”
《漢語大詞典》:击搏(擊搏)
(1).攻击;弹劾。 唐 元稹 《论教本书》:“目不得閲淫艳妖诱之色,耳不得闻优笑凌乱之声,口不得习操断击搏之书,居不得近容顺阴邪之党。” 唐 司空图 《题〈东汉传〉后》:“苟厉锋气,果於击搏,道不能化,力不能制,是将济时重困,故 元礼 之徒,终致鉤党之祸。” 宋 司马光 《优老札子》:“近岁以来,大臣高年者皆不敢自安其位,言事者又欲以击搏大臣为名,从而攻之,此岂为臣尽忠至公之道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 确 ( 蔡确 )以击搏进, 吴充 素恶其为人。”
(2).谓以严刑峻法治理。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若憯断击搏之,则将转移於沟壑。”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其始令 丽水 也,或以 丽水 巖邑,非击搏不可集事。”
(3).斗争,奋斗。 宋 苏轼 《霍光论》:“夫欲有所立於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於其成。”
(4).出击。宣和画谱·郭乹祐:“如画鹰隼,使人见之,则有击搏之意,然后为工。”
(5).指相打,相斗。 明 张居正 《杂著》:“雷亦非阴阳击搏之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説罢便两相击搏,滚入水中。”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少顷,掣剑乱舞,作击搏状。”
《国语辞典》:俾乂  拼音:bì yì
使治理。汉。孔融〈荐祢衡表〉:「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晋。陆机〈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